股市為何如此懼怕融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10:15 上海證券報 | |||||||||
    如今這個市場似乎害上了"融資恐懼癥",剛剛宣布新股發行詢價制度明年起實施,市場便應聲而跌。短短一個多月,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要考驗千三的政策底了,股市為何會如此懼怕融資呢?     其實很簡單,投資者覺得拿了這張票,不合算唄。為什么不合算,按理說,以20倍、甚至10倍市盈率拿到這張票,應該可以滿足了,這與儲蓄存款利息率比起來,要高
    一般意義的股權大體包含兩項最基本權利,一是分紅權,二是投票權。分紅是股權基本的權益,而投票權是保障權益的制度安排。按周其仁教授的說法是,上市公司是通過出讓"有相應保障的未來分紅權"來交換股權投資人的資本。但在股權分置情況下,大部分股票(控股股東的股份)是不流通的,流通股權即使全加在一起也無法決定公司決策。換言之,流通股東的分紅權是有的,與之相對應的投票權也是有的,但就是沒有可能通過投票控制公司管理層來加以保障。所以市盈率這東西更像是紙上富貴的象征性符號,說不定哪天你的分紅權就被控股股東們給剝奪了。     對流通股東而言,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自由買賣股票。既然分紅權無法通過制度保障,那么股權投資可靠的盈利方式就只有股票買賣產生差價。我們看到,滬深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更愿意相信和制造五花八門、不少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的"概念",原因在于這個市場上只有不斷地產生"概念"才可能使投資有所斬獲;換句話說,才能以一個更高的價格轉賣給下一個相信這些看法或者能夠制造出更多概念的二級市場的投資人。無論大小投資者不都是一樣嗎?     是市場特質來決定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而不是投資理念來決定市場特質,這樣的市場不是靠培養幾個基金類的機構投資者就能解決問題的。我想證券市場這幾年的發展規律已經不言自明了,基金發了那么多,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也上來了,這個市場該怎么弱還怎么弱,一點都沒有變。     分紅權沒有保障,投資者當然不放心,所以就老覺得你上市公司以高于凈資產的價格來發行股票,就是為了圈他的錢,他總是在吃虧。加之,市場中每新增加一張票,投資人選擇的機會是增加了,但市場中原來的票制造概念的機會卻大大降低了,這樣的市場自然對于新融資的公司有一種天然的抗拒。     其實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無論是IPO也好,還是SEO(再融資)也好,都不存在一個誰吃虧、誰占便宜的問題。要融資的企業,只不過是公司初始股東自身現有的權益以合理估值進行的一種讓渡。當然還可能有融資規模及未來控制權利益的權衡。     這樣看來,根子還是出在這個市場最基礎性的制度------股權安排上。一個沒有保障的收益權要想以一個正常資本品的價格發出去,看來很難。我想這不是改變一下IPO的詢價方式就能夠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