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之中蘊“升”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07:47 證券時報 | |||||||||
    近期市場再現低迷,滬市大盤再度考驗千三關口。從消息面分析,雖然推出了分類表決制的中長期利好政策,但隨之而來的新股詢價制度卻被市場理解為利空,這也是目前大盤走弱的重要原因。誠然,資金推動型市場依然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主要特征,擴容壓力始終是制約行情發展的核心問題,尤其是在年底資金面相對處于緊張的情況下,利空作用更為明顯。這也從一個方面體現出弱勢市場中利空的放大效應。
    然而,對于大盤而言,下跌意味著風險與做空動能的釋放,尤其當滬指在年內第6次跌破1300點后再度拉起之后,意味著市場新的機會又在醞釀之中。     投資者應該理解到,新股詢價制度是新股發行定價的一次重大變革,對市場的影響深遠。它標志著證券市場從溢價發行時代進入議價發行時代,新股的發行將從此遵循“按質論價”的市場原則。詢價制能擠出泡沫,排除財務作假,產生真實價格,減少了上市公司發行定價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能遏制上市公司大股東惡意圈錢的行為。中小投資者在新股詢價過程中雖然沒有發言權,但可以享受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定價能力,并且可以更為信任市場機制產生發行價格的真實性,績差公司包裝上市、出現新股發行市盈率近百倍的罕有現象將不復存在。     雖然詢價制度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暫停數月的新股發行將再度啟動,且若擴容節奏非理性則會在一段時間內對資金面產生較大壓力,從而導致市場重心下移,但我們也要相信,詢價制度的推出勢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勢必將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最終實現雙向擴容,實現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值得關注的是,詢價制度把新股首發的定價權交給機構投資者,其最終的出發點是希望借助機構投資者的研究力量和定價能力,逐步引入成熟市場的發行定價機制,穩步推進證券發行的市場化改革。事實上,證券市場的每一次變革,都能夠體現管理層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呵護,投資者應從其積極意義的角度來看待這次變革。     從大盤近一周的走勢上看,新股詢價制度的消息的確對短期市場構成了沖擊,也這是近期市場沉悶、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無所作為的根本所在。但從中長期來看,詢價制度對目前市盈率水平普遍不高的藍籌股影響有限,甚至還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從這一角度看,新股恢復發行很有可能為明年一季度市場重拾升勢奠定基礎,因為2004年是基金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的一年,特別是對于今年新發行的一些基金,其當前的“不作為”緣于市場可介入的資源有限,同時也是為新股發行積極備戰,調整策略和倉位。新股詢價制度實施后,那些質地優良、治理完善的績優公司,以及關注投資者利益、在分紅政策上兼顧公司發展和股東利益的公司,勢必將成為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的新寵。而從市場歷年來超級大盤股的發行和上市之后的表現看,其產生的羊群效應均使市場出現一波表現充分的行情。此外,估值合理的新股也具備較大的潛在上揚空間,從而對二級市場藍籌品種形成促進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次大的擴容都伴隨著出現重大的機遇,淘汰出局的永遠是績差的公司,而藍籌股在市場中的地位卻日益顯著。在價值投資理念已逐漸被市場接受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中國股市,尤其是在經過持續下跌、投資價值日益凸顯的情況下,深滬股市可以說已經進入了低風險、高價值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