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政府13日宣布將采取對部分紡織品加征出口關稅等措施確保紡織品一體化的平穩過渡,各國反應不一,《金融時報》、《國際先驅論壇報》14日登載多篇報道和評論。
《金融時報》稱,美國生產商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出口關稅不會產生什么效果。美國制造業貿易行動聯合會(AmericanManufacturingTradeActionCoalition)表示,盡管中國政府自行征收關稅,但中國企業仍有能力削弱美國市場售價。該聯合會已提交了10多起要求限
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措施,并表示將努力爭取實施新配額制度。代表美國服裝零售商利益的全美零售商聯合會(NationalRetailFederation)則稱,中國這一行動實際上屬于自愿出口限制,類似于日本上世紀80年代在歐美壓力下采取的做法,而這一做法后來被世貿組織宣布為非法。
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森(PeterMandelson)未對中國將征收部分紡織品出口稅發表評論,但表示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歐盟將在施加限制措施阻止紡織品流入的問題上謹慎從事。
談及中國此舉對全球紡織業的影響時,有評論指出,雖然加征關稅會暫緩來自其它國家的保護性措施,但是全球紡織業依然面臨著中國的競爭壓力。對于依靠配額保護的窮國而言,配額取消后要和中國在紡織業直接競爭相當困難,解決辦法就是通過援助、技術建議和臨時保護性措施使窮國的制造商向中高檔市場轉移。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而言,中國此舉的影響可能更為直接。如果中國最終對所有紡織品都征收統一出口稅,那么無疑會促使和鼓勵中國紡織品制造商向中高檔市場進軍。因此從長遠來看,中國此次加征紡織品出口關稅并不影響其在全球紡織業的地位,全球紡織業也不能因此釋然。
《金融時報》社論指出,數月來歐美等國一直要求中國采取措施,以避免12月31日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可能出現的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于是在距配額最終取消前兩周,中國政府宣布對紡織品出口征收關稅。這是全球貿易體制的一次嚴重倒退,亦是對全球消費者的一次打擊。但此事錯在歐美,而非中國。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貿易政策極其虛偽:他們一方面向發展中國家鼓吹自由貿易的好處,另一方面,一旦其本國利益受到威脅,他們即要求采取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中國對出口商品加征關稅造成了貿易扭曲,阻礙了資源的有效配置,但這總強于歐美等國對其出口紡織品征收進口稅、實施配額甚至反傾銷措施。如果配額取消后某種形式的限制不可避免,那么中國主動采取措施無可厚非。中國政府通過征收出口關稅可以主動控制紡織品出口并隨時進行調整,而且這也有助于推動全球紡織品價格,于其它發展中國家有益。社論最后指出,中國并沒有如歐盟建議那樣采取非正式的自愿出口限制,這一點值得肯定。中國政府通過選擇出口稅,表明其堅信市場才是推動資源最佳配置的動力。
《國際先驅論壇報》則評稱,中國對紡織品征收出口稅顯示了中國對歐美妥協的跡象,從而可能會避免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中國和歐美間的一場貿易戰。目前中國商務部還沒有提供擬征稅金額或起征點,也沒有明確征稅范圍。如果所征稅額不足以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仍將會對中國的紡織品實施新的限制措施。(駐英使館經商處胡克濤2004-12-14)
(信息來源:駐英國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