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對全市社區再就業情況的調研分析報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14: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全局性影響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為了確保社會穩定,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天津市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建設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促進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尤其是2002年9月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的召開,及2003年國家出臺的44個政策性配套文件,使我市再就業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取得了顯著成效,并走在了全國前列。全國北片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機構工作人員,還對我市15個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進行了現場觀摩。近期,我們走訪了市有關主管部門,部分街道勞
    一、我市社區再就業的情況及做法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從走訪的幾個有關部門來看,各級領導都對社區再就業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多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始終把做好再就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民生之本,穩定之基,切實加強領導。有的社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開發社區再就業和促進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并成立了實施再就業援助領導小組,街道辦事處主任負總責,分管主任直接抓,職能科室各司其職,目前已形成再就業工作體系。     2、各項措施得力     為了使社區再就業工作確實能開展起來,各區縣在機構建立、設備購置、撥付資金、隊伍建設和規范管理等方面都采取了有效措施。     (1)建立再就業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目前,全市106個街道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同時在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建設基礎上,將再就業工作沉降到社區居委會,使政府重視再就業工作落實到了實處。全市18個區縣1773個居委會全部成立了社區就業工作指導站,明確一名專職社區居委會主任負責社區就業工作,同時每個居委會還從“4050”下崗失業人員中選聘3名協管員,其中一名內勤負責信息錄入,對下崗失業人員情況進行統計,另外兩名外勤負責采集崗位信息,開發公益性崗位。目前,我市共選聘了近5000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作為勞動保障協管員,已經形成“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勞動保障管理服務工作體系,從機構上保證了再就業工作的開展。     (2)硬件設備、各項資金及時到位。為保障再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市再就業資金出資2000萬元為每個社區居委會配備了計算機、打印機等辦公設施,并形成網絡,利用網絡轉達信息,溝通情況。為托底安置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就業,2003年政府出資1億元開發物業管理、園林綠化、治安協勤等九大類公益性崗位;為保持就業的穩定性,通過社會保險的連續性全年為靈活就業人員補貼社會保險8100萬元;為確保各項政策的落實,為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投入再就業資金4?2億元,減免稅收6750萬元,減免事業性收費987萬元,發放小額貸款1770萬元;同時,按年人均4000元標準為勞動保障協管員撥付工資補貼;每年區縣財政和市再就業資金按人頭為街道勞動保障中心各撥款8000元,共計1?6萬元;從失業保險金提取3300萬元用于失業人員免費再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2004年中央和市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共撥資金5?48億元。設備、資金的到位保證了再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3)抓隊伍建設,實行規范管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從抓干部隊伍入手,建立工作責任制度、例會制度和考勤制度,實施目標管理,將責任和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并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組織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熟練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做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使工作人員為民服務意識不斷增強,工作方法、工作作風不斷改進,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不斷提高。社區居委會就業工作指導站,每周定期例會,傳達貫徹上級關于保障工作的指示精神,聽取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匯報,溝通情況,推廣先進作法,指出工作中的不足,解決出現的問題,布置下一階段的新任務。社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開設了勞動力資源管理、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社區就業、社會保險、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勞動監察與仲裁等七個服務窗口,使廣大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勞動保障一條龍服務。為全面了解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有的社區推出“再就業菜單式管理”。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調查、逐人核對,建立臺帳,做到了下崗失業時間清、就業愿望清、技能特長清、家庭狀況清、收入水平清等“五清”。同時,對下崗失業人員情況進行統計,按照年齡、專長、從業經歷、求職意向等不同特點,設立“下崗人員庫”,將調查登記的下崗失業人員造冊,存入數據庫,為每一個下崗失業人員建立一表一卡、動態跟蹤卡,用來記錄下崗失業人員工作安排情況,并采取“定向送崗、自主選崗、擇優上崗、協助創崗”四種安置方式,使居民切實感受到了社區服務,解決了具體問題,確實體現了政府對百姓的關懷。     (4)抓典型、宣傳咨詢到位。為了使再就業工作不斷深入到各個社區,市有關主管部門積極組織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宣傳教育活動,投入資金,印制了《再就業指南》40萬冊,宣傳手冊10萬份,免費發放,社會反響較好。各區縣、社區通過全區再就業推動大會、搞大型咨詢招聘活動等形式,宣傳再就業方針政策,向下崗失業人員送政策、送崗位。如:有的社區請物業公司、保險公司等128個單位現場招聘,發放國家的再就業政策宣傳材料1000多份,咨詢的下崗失業人員眾多,提供崗位576個,安置86人上崗。現在群眾都知道到社區去咨詢、登記、找工作,把社區當作他們的“娘家”。同時為把社區的再就業工作不斷向社區延伸,社區勞動保障部門每月定期出勞動保障《簡訊?,宣傳各社區解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經驗和作法,宣傳自立自強、自主創業的作法和經驗,抓好典型,向各社區推廣,互相學習。     二、再就業工作取得的成效     本市按照《天津市2003年至2005年再就業規劃綱要》的要求,把發展作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根本途徑,全面落實各項再就業政策,增加就業崗位總量。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有關部門積極工作,使本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創就業崗位18?1萬個,比去年增長29?3%。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2?1萬人,比去年增長34?4%。同時,各社區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各種渠道解決下崗再就業問題。有的社區近兩年下崗失業人員的安置率達87%以上,免費技能培訓1100人以上。     1、充分發揮社區優勢,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社區勞動保障部門堅持把經濟增長點作為擴大就業的著力點,堅持以提供就近就業為主,結合社區經濟發展開發崗位,通過建立公益性再就業組織,大力開發物業管理、治安協勤等公益性崗位。例如:社區勞動保障機構與駐社區單位建立了廣泛的社會聯系,調動駐社區單位的積極性,與其建立用工協議,開發了保潔工、電梯工、大學衛生后勤等公益性崗位;社區勞動保障機構與派出所協作,以小區“門衛”巡邏隊等公益性勞動形式安置“4050”人員。2004年本市組織開發治安協勤、公共衛生保潔、公共環境綠化、公共設施維護、舊樓區物業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后勤社會化服務等公益性公司138家,解決了1萬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另外,社區還利用駐區企業閑置場地資源,與企業聯手建立商貿市場,開發個體經營崗位。商貿市場經營者達60%以上的,給予免收管理費的優惠政策。目前,全市社區共建成各類再就業商貿市場11個,安置1800余人就業。社區平臺通過這些措施將為困難群體送低保變為送崗位,使2003年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由2002年底的12?4萬人減少到9?5萬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由2002年底的30?1萬人減少到23?5萬人,減少“低!比藬到Y余的資金2700萬元,全部用于再就業資金投入,走出了一條由生活保障向就業保障的新路子。     2、社區再就業平臺為下崗失業人員構筑了“民心工程”,使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年齡較大、家庭負擔重、缺乏技能特長、就業面窄的特點,社區再就業平臺為下崗失業人員構筑了“民心工程”,讓再就業走進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有的社區先后與民進協會、區工會、區婦聯、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推薦及共同舉辦了深受下崗失業人員喜愛的花卉、電腦和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物業管理等培訓班14期,近800人參加,并取得了畢業證書。目前,已有56人走上家政服務崗位,60人走上凈水配送、家電維修等社區崗位,滿足了社區居民的需求。同時,社區再就業平臺還與市、區有關部門聯動,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創業培訓,提供創業項目(孵化器)、小額擔保貸款,實現自謀職業、自主創業。1998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與中國政府合作,共同出資實施天津市“婦女自主創業”項目。依托婦聯系統的組織網絡,利用小額貸款方式幫扶下崗女工進行創業與再就業,形成了“天津模式”成為全國第一個引入外資開展再就業工作的典范。該項目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孵化器”模式,采取多種輔助方式支持下崗女性創辦自己的企業。其宗旨是創造一個能夠提供多種服務平臺、促進婦女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經營環境,并由此帶動下崗女工的再就業。目前入駐婦女創業服務中心的企業近50家,其中84%的企業是由下崗女工創辦的,將近4000名下崗女工直接實現了再就業。     3、拓寬了就業渠道,實現了就業工作的突破     在開發就業崗位工作中,社區就業平臺根據社區居民家庭服務社會化的需求,制定了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辦法,鼓勵創辦社區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開發靈活就業崗位,使就業渠道不斷拓寬。社區非正規就業組織兩年內不起照不納稅,政府一次性給予每人300元支持費,在其發展成熟后,可以起執照,領取資質證書,享受減免稅待遇。本市從2000年開始做這項工作,當年發展600多家,到2004年4月全市已發展小飯桌、家庭編織、幼兒托管、3至5人組成的擦玻璃小組、養老服務等社區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3000多家,使1?7萬人實現了靈活就業。     4、社區再就業工作使下崗失業人員找回了自信,同時對家庭和睦,穩定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我市行業調整,部分“4050”人員下崗失業在家。社區非常關注這部分困難群體的生活,一邊主動做好這些人的思想安撫工作,一邊幫他們找崗位,解決生活難題,使他們找回了自信。例如:某社區一戶居民,因為男主人下崗失業,生活壓力很大,使得女主人精神狀態不好,為此,兩口子經常吵架。社區工作人員對這戶人家非常上心,多次到家中安撫、與用人單位聯系,最后在某副食商場給這位男同志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600元,既解決了生活問題,家庭也和睦了。有的社區將工作重點鎖定在有就業愿望,但觀念陳舊的人員身上。例如:有的失業人員,原來在廠里擔任職務,企業解體后失業在家,心理很失落,認為一個領導不能低三下四聽別人使喚。還有的失業人員,素質低,怨氣大,對社會有不滿情緒,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對下崗失業人員深厚的感情,主動上門,耐心做好他們的思想轉變工作。給下崗失業人員講國家的再就業政策,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和他們的自身條件,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思想上容易溝通。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使他們轉變了觀念,樹立起自強自立的信念。社區工作人員不嫌棄他們,為每個人提供5、6次再就業機會,使他們找到了新的崗位,并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他們非常高興,不僅自己轉變了觀念,同時也給其他下崗失業人員起到了帶頭作用。社區工作人員還實行跟蹤服務,到用人單位了解下崗再就業人員情況,有困難的仍幫助協調解決,使用人單位能長期雇傭他們。社區工作人員確實緩解了家庭矛盾,對穩定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和培訓的力度,拓寬擇業渠道     下崗失業人員觀念保守陳舊。一方面,下崗失業人員素質偏低,尤其是“4050”人員,有技術的太少,使就業崗位渠道比較窄,公益性的多,技能性的少。另一方面,下崗失業的“4050”人員隱性就業的較多,挑崗位的較多,要求體面勞動的較多。崗位和收入、求職欲望和期望值與“4050”人員的需求不符,使下崗失業人員與用人單位存在著供求矛盾,就業崗位穩定性較差。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多利用電視、電臺及報刊等媒體加大對國家再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多介紹一些下崗失業人員自立自強、自主創業的典型經驗。社區多利用樓門里巷的黑板、櫥窗及宣傳小冊子等形式的宣傳陣地,發布各種信息,對下崗失業人員下大力氣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讓居民及時了解社區再就業動態。社區工作人員要深入居民戶,做好下崗失業人員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面對現實,更新就業觀念,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同時建議社區與有關部門聯合,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技能培訓力度,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適應用工單位的需求,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拓寬自己的擇業渠道。用人單位要確保勞動者應當享受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社會保險和福利等權利。通過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實施,促進再就業的穩定性。     2、加強社區勞動保障隊伍建設     居委會的發展與社區再就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社區工作人員也有一個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管理的必要。目前,各社區居委會發展不平衡,有的社區居委會協管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信息采集量不夠大,職業介紹的工種不夠全。建議加強社區勞動保障隊伍建設,提高勞動保障協管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逐步規范其職能,開拓性地開展工作,利用各種渠道下大力量擴展更多的就業崗位,努力把政策送上門,崗位送到人,更好地為下崗失業人員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