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有風險 “固定收益”不可靠
榮先明
近兩個月來,宣稱“固定收益”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在武漢賣瘋了。日前,湖北省銀監局對這種宣傳當頭棒喝:不準承諾固定收益,必須進行風險提示。專家稱,銀監局的這一動
作,折射出當前的人民幣理財業務尚存隱憂,市民投資需謹慎。
今年10月初,光大在江城推出首個理財產品后,民生、中信接踵而至。所宣傳的回報也是節節攀升:從年利率2.94%直到3.1%。不少市民索性把個人理財產品當作存款來看待。
其實,高收益自然伴隨著高風險,各家銀行在宣傳時卻明顯地遮掩了這一點。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撥通了幾家銷售相關產品銀行的電話,這些銀行的客服人員大都表示,“銀行將給投資者支付固定收益,且不存在風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投資人民幣理財產品存在三方面的風險:首先,在投資期間,如果央行上調人民幣存款利率,當存款利率高于產品收益率時,理財產品的相對高收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甚至可能不如普通定期存款;其次,如果人民幣同外幣的匯率出現變化或調整,則投資人將有資金損失風險;第三,當某家銀行出現經營困難時,它所銷售的理財產品可能出現兌付危機。
有關專家指出,投資者選擇了理財產品,就意味著放棄了提前支取的權利,不利于“活錢活用”。而這個收益是否達到預期值,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央行力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未來市場的投資風險可能加大,銀行理財產品也有可能收益縮水,市民投資更需謹慎。
四大城市中廣州人投資意識最低
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公司透露,該公司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城市投資者做的專項理財調查,調查發現,上海、深圳的投資者投資意識相對最強,北京的投資意識次之,廣州的投資意識較低。
根據調查結果,該公司將于2005年在包括廣州等全國四大城市陸續開展“致富100”百場家庭理財規劃活動。據了解,該活動將從2005年1月開始,持續到2005年年底,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開展,共舉辦100場,其中,2005年第一季度將舉辦25場。
(強燕)
《市場報》 (2004年12月14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