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靜
在過去的半年,新股停發與恢復的傳言幾度使大盤劇烈波動。近日,被作為利好消息推出的市場詢價制度,也對股指形成大幅打壓,深滬兩市自上周五以來開始縮量下跌。
發行新股是一個正常的證券市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職能。而市場詢價制度是中國證券
市場股票發行從行政審批走向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標志。為何這兩項消息卻造成了連日來對股指的打壓?
關鍵的原因不在于市場詢價制度本身,而是因為這一正確的制度沒有在正確的時間推出。
中國證券市場正面臨著包括擴容壓力、股權分置、對外開放以及單邊市等等的問題。在所有的問題中,如果不優先解決股權分置,任何市場化的努力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都將不會產生應有的效果。
目前市場表現出來的新股詢價擴容與大盤指數相,F象便是最好的證明。
市場下跌的原因來源于對擴容的擔憂。假如資金的供給一定,股票發行得越多將會造成市場的失血;另外,市場預料市場詢價制度的推行,雖然可以有效地減少以往發行定價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形成更加合理的價格,還將大大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但這種更合理的價格無疑會對現有的同類股票價格造成打壓之勢。
對于潛在的投資者來說,詢價發行新股可以使他們以更低的錢買到更好的股票,但對于現有的投資者而言情況恰相反。
以上的判斷基于市場是封閉的,并沒有考慮資金從市場外流入的因素。中國人壽去年在美國的發行曾創下了當年發行認購率的記錄,也帶動了美國股市的上揚。可以試想,如果中國人壽在A股上市,是否會發生相同的情況?無論管理層如何提醒投資者,不要懼怕大盤藍籌股,但往往這些巨無霸將要上市的消息還會使市場出現惶恐情緒。
由此可知,市場下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擴容本身,而是因為市場的不均衡性,在于股權分置造成的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割裂。
如果這種情況不解決,任何市場化的努力都將造成對現有股市投資者的傷害。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2月14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