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1日,從這一天到2006年底,平穩度過三年過渡期的中國將進入“入世后過渡期”。中國主要產業的過渡保護將陸續到期,中國對外開放水平將達到承諾的終點,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國將面臨真正的考驗。所有在過渡期被遮蔽的深層危機都將被暴露出來。
這個最深層的危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國的“三農”問題。外資的沖擊本不
足懼,即便在大中城市抵擋不住,廣大的中國農村市場本來足也可以成為中國眾多產業可靠的大后方。比如零售業,沃爾瑪、家樂福這些頂級零售巨頭用來主攻中國市場的主要業態仍然是大型綜合超市,這些動輒一兩萬平方米的大體量店鋪,沒有巨大而集中的客流根本無法支撐,而中國農村的人口是相對分散的,又沒有歐美那種發達的汽車購物,很難設想沃爾瑪、家樂福能夠滲透到中國的鎮區一級市場,農村可以成為中國本土零售業保存和積蓄力量的“紅色根據地”。現在的問題是,農業也和零售業一同開放了,中國本就脆弱不堪的農業會不會在進口農產品沖擊下崩盤?本就危機四伏的“三農”問題會不會隨著農業開放而加劇惡化?如果沒有農村的富裕和強大的消費力支持,中國許多產業的最后退路就要被斷絕。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中南海的重農政策扶持下,今年農民收入出現了多年不見的大幅增長,但這一勢頭在明年農業開放的形勢下還能保持嗎?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異常醒目地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明年工作的首要位置,實在是未雨繆綢之慮。
(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