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主體明晰是信托產品公募化前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11:00 上海證券報 | |||||||||
    現階段依靠單一的私募化信托產品,特別是尚待規范的私募型信托產品,顯然無法形成信托公司的核心利潤來源。正是在此判斷的基礎上,目前業內有人認為:信托業的唯一出路在于產品的公募化。筆者認為,當前在我國可以在適當時機選擇性的實行公募化信托產品。但應清醒認識到:信托產品的公募化既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不與規范化的私募信托具有排他性,并且真正實現信托產品的公募化,還需要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
    公募化必須確立風險主體     實行信托產品公募化的一個核心前提就是投資風險主體的明晰化。即在受托人勤勉盡職的條件下,因投資信托產品所發生的風險,導致信托財產受到損失,應全部由委托人自行承擔。然而在現階段,一方面,在各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產品計劃、信托合同以及各類宣傳推介材料中,無一不明示預期收益。盡管從理論上講,預期收益是彈性的,不同于承諾固定收益,但各信托公司在業務開展中,實際已承擔了贏利預期和信托財產完整退出的巨大管理風險和信譽風險;但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大多數信托產品的投資者對信托產品還很不了解,投資目的不清晰,風險主體的界定十分模糊,把市場風險和政府信譽簡單而又缺乏邏輯的混淆在一起,不愿對自己投資判斷所帶來的風險進而導致的損失承擔責任。很難設想,一旦信托產品公募化,如果近60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萬億數量級信托財產的投資者不具備明晰的風險主體概念,將會是怎樣的局面。     因此,當前我國信托產品投資者實際上是很不成熟的,由此而形成的信托市場運行環境也是極不成熟的。要使投資者真正理解信托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結構,形成未來真正市場化的信托產品需求者,最終共同培育出一個成熟、理智、有序的市場環境,還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過程。     營銷渠道建立面臨嚴峻挑戰     在風險概念清晰,市場競爭充分的條件下,公募化信托產品的供求關系會發生實質性改變,信托公司所面對的主要矛盾也會隨之產生根本性轉化,即:信托產品從此全面進入買方市場時期,產品營銷問題將成為信托公司無可回避的一個嚴峻的挑戰。     近一時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幾近慘烈的營銷競爭就是最好的佐證。對于我國的基金業而言,在全面實行公募化的開放式基金產品以后,產品營銷問題陡然排在了首要位置,如果說前幾年可以稱為創新年、產品年、合資年的話,則2004年就是不折不扣的營銷年。從費率戰、高分紅,到禮品戰,再有電子交易手段加盟助戰,開放式基金營銷的手段不斷創新,讓投資者感到眼花繚亂。2004年7月,由中德合資國聯安基金管理公司新發行的德盛穩健基金,還在發行期間推出了"買基金,送保險"的優惠活動。凡認購1萬元以上的個人投資者,可獲贈保險額度7萬至398萬元不等的"德盛平安保險"。 各基金管理公司為破解營銷難題,可謂絞盡腦汁。目前國內發行開放式基金的過程中,主要動用的是銀行資源,投資者對基金管理公司的認同度還有限,主要看中銀行的信譽。然而,目前開放式基金利用銀行銷售渠道卻比以前難多了,銀行對基金的熱情度發生了巨大的落差。     2002年上半年之前,開放式基金產品屬于稀缺資源,為了能夠爭到無風險的中間業務收入,各大商業銀行主動尋求與基金管理公司建立銷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而現在開放式基金發行接踵而至,2004年5月至7月就先后有13只基金登場,形成基金在銀行門口排隊等著上柜銷售的供求局面。近30家基金管理公司靠不足10家托管銀行發行,營銷難的矛盾日趨尖銳。     成本核算將考驗管理水平     買方市場格局形成的直接結果是導致產品營銷成本的大幅飆升,給基金公司造成巨大的經營壓力。同時衍生的負面影響是,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難以迅速擴大,盈利水平低下,甚至出現虧損,進而又進一步影響其發行新產品的能力和資格,形成惡性循環。據測算,規范以后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一般情況下在3年之內很難實現盈利。     雖然上述狀況有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系統風險因素的影響,但基金業整體的市場信譽和投資管理水平還是相對優于信托業,同時與信托業具有十分近似的可比口徑,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此,我們應有極為現實、客觀和理性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