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詢價制度影響幾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08:45 上海證券報 | |||||||||
    日前,中國證監會下發了《關于首次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及其保薦機構應通過向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及QFII等詢價對象詢價的方式來確定股票發行價格,這是我國新股發行方式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新股詢價制度將對市場和各方機構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人士。
    新股價格水平將分化     相比起過去的發行辦法,新股詢價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將新股發行的定價權交給了機構投資者。定價方式的改變所產生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新股發行的定價水平。業內人士認為,在詢價制度下,一級市場的定價水平將會明顯分化。     國聯安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孫建說,對有些預測詢價制度下新股發行的市盈率將普遍降低的觀點,他個人并不贊同。例如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最近發行H股的價格并不低,但還是受到了市場追捧,這說明,只要上市公司本身質地優良,并能夠讓投資者清楚地了解到企業的優勢,機構投資者會認同較高的定價水平。     但孫建同時指出,詢價制度下,過去新股普遍采用高溢價發行的現象將會減少,一些質地一般的公司的發行價格會像更理性的水平回歸。     富國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總監陳繼武認為,詢價制度使發行各方與投資者的互動性增強了,新股發行市盈率會明顯拉開差距,好公司可能會獲得20倍左右的市盈率,但差的公司可能只有5-6倍。     他說,有些人擔心的發行人與機構投資者合謀提高發行價的現象很難出現。首先,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研究能力和投資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一般不會出現對上市公司盲目看好的情況。第二,像富國基金管理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新股定價決策機制和流程,通過研究部門、投資部門、風險控制部門等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制約,避免了個人在定價過程中產生過多影響的可能,減少人為因素。     對二級市場是利好     有人士擔心,詢價制度一方面會拉低新股發行市盈率,比價效應可能會使二級市場同類型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另一方面,詢價制度規定,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要用足額現金來申購新股,可能會使基金拋售一部分現有的股票來調整頭寸,從而對二級市場產生沖擊。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機構投資者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相反,他們認為,詢價制度對二級市場是利好。     陳繼武認為,首先,現在二級市場上對很多公司的定價已經進入合理區域,詢價制度只會使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差價縮小。今年很多首發公司上市后跌破發行價,就是因為一級市場定價過高。因此,在詢價制度下,新股發行市盈率絕對降低的可能性并不大,更不會拉低同類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     其次,基金公司大規模建倉以調整頭寸去申購新股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為基金調動資金的辦法有很多,并不需要直接減持股票才能實現,例如,基金手中普遍持有20%以上的國債,完全可以用做國債回購的辦法來獲得短期資金;另外,每一家基金申購到的新股不可能太多,因此不會對某只基金的資金產生很大壓力。     他說,長期而言,詢價制度將增加股票市場資金的供應,因為保險機構、財務公司、信托公司等機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進來,因此,詢價制度對股市是長期利好。     機構更注重研發能力     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詢價制度對機構的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時基金某基金經理認為,詢價制度將新股定價更多的話語權賦予了機構,這對于機構來說,既是權利,也是責任。一方面,機構可以在定價過程中更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態度,另一方面,機構的定價對其它中小投資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要求機構具備更加強大的研發能力。     他說,從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來看,在價值投資理念的引導下,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研究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無論是對公司基本面還是市場狀況,機構的態度都更為理性。監管層在此時推出詢價制度,也是對機構研發能力的一種認同。     陳繼武說,在詢價制度下,基金將更加注重一級市場的研究。以前,基金對一級市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發、配股、轉債等發行方式中,以后,IPO的公司也要重視。     定價和銷售能力成為投行核心     詢價制度實施之后,券商的投行部門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某資深投行人士說,過去,投行的主要職責是"跑會",也就是幫助擬上市公司爭取監管部門的核準,定價和銷售并不是業務重點。但這種情況在詢價制度實施后將不復存在。因為今后對于保薦機構來說,幫助擬上市公司爭取投資者的認同將成為發行成功或失敗的關鍵。     在海外成熟資本市場中,由于定價不合適而發行失敗的案例并不少見。該投行人士表示,以后在 A股市場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也會有。如果保薦機構不能對擬上市公司的價值作出理性判斷的話,最終必然得不到投資者的認同,保薦和承銷的風險將顯著增大。     他認為,投行之間的競爭格局會因為詢價制度的誕生而改變,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的投行將占據明顯優勢,而不具備此種能力的投行機構則面臨市場份額萎縮的壓力,因為上市公司今后對于保薦機構和承銷機構的選擇會更加苛刻,不僅要求其能夠完成上市之間的法律和財務事宜,還會更加重視該機構是否掌握機構投資者資源。"一批在通道制環境下還能生存的投行明年很可能被淘汰。"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