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11日起,所有在中國的企業都給予貿易權,同時取消貿易權審批制。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即便是自然人,只要你愿意備案登記,都可如愿以償。
徹底放開外貿經營權后,會不會出現外國外貿公司大舉“入侵”、國內外貿企業節節敗退的情況呢?
不必談虎色變
徹底放開外貿經營權并不可怕,這是有事實作為依據的。“入世”三年過渡期內,上海于2001年、2002年兩次主動降低外貿準入“門檻”,鼓勵本市和外省市企業在滬開設內資外貿企業。據介紹,2001年年底,上海內資外貿企業僅1200多家,而截至今年11月底,這類企業總數已升至12511家,其中民營外貿企業9689家。從中可以看出,在不足3年時間里,申城內資外貿企業數激增1萬多家、猛增9倍多。如果加上3.5萬多家外資企業,在滬各類外貿企業已超過4.8萬家。
大批外貿企業降生,不僅為10多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繳納了更多稅金、帶動了數十個相關行業的發展,更直接的是推動了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開閘放水有沖擊
外國人被允許在中國設立外貿公司,此舉對國內外貿企業可能產生多大沖擊呢?
據本市外經貿有關人士分析,沖擊主要在國內企業出口業務這一塊。從時下上海外貿出口結構看,其中超過一半的出口額為跨國公司所采購,這與世界貿易的80%為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趨勢相吻合。跨國公司在滬采購,以往主要委托專業外貿公司、工廠等內資外貿企業,一旦獲得外貿經營權,原先代理出口的內資外貿企業就將面臨業務流失的威脅。當然,這種變化不可能在一夜間完成,但確實是實實在在的。
外貿經營權放開對進口影響不大,因為我國承諾“入世”三年后允許所有在中國的企業和個人,包括其它WTO成員的獨資經營者,在中國全部關稅領土內進口所有貨物,但是不允許進口商在中國國內分銷貨物。據此分析,外資外貿公司沒有國內分銷權,那么這類企業對包括上海在內的我國內資外貿企業的進口就難以產生大的沖擊。
出路:提升競爭力
上海絲綢集團董事長徐偉民認為,上海外貿開放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現在到了這么一個程度,早有準備,根本不怕。
東方國際集團綜合業務部部長郭福榮、市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辦公室主任國光等認為,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刻不容緩。時下,申城已有4.8萬家各類外貿公司,今后外貿企業總數還會增加。但作為企業,最看中的不是外貿經營權,而是效益。如果自己開展外貿業務的成本一直高于社會平均成本,恐怕沒有一家企業愿意長期硬挺下去。因此,不斷增強外貿企業自身競爭力,對外貿公司是非常必要的。本報記者蔣心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