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新規定相繼發力 利好呈疲憊難以救券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2日 11:15 財經時報 | |||||||||
    政策救市步調急驟,政策牌一再消耗,然而今年證券業虧損已成定局的事實,已使不斷出臺的政策對股市的支撐作用愈來愈弱     中國證監會12月10日晚正式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將于2005年1月1日施行。此前,在今年8月30日證監會發布股票詢價相關征求意見稿時,就宣布了暫停新股發行。這意味著2005年1月1日起,新股將恢復發行上市。
    這并非上周監管層出臺的惟一政策。四項規則一周內相繼發力,看上去,似乎不僅僅是巧合。12月6日,新《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出臺;12月8日,《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出臺;新《股票上市規則》亦在12月10日實施。     《財經時報》注意到,《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和《股票上市規則》不約而同強調信息披露的公平和公開。這暴露出"王小石案"引爆新股發行黑幕后,從民間到監管層,從主動到被動,都提高了對信息披露的期待。     但滬深兩地股市顯然未如早年般,予政策救市以相應激情。公開的數據一再顯示,今年證券業虧損已成定局。即便政策救市步調急驟,政策牌一再消耗,其對股市的支撐作用仍會愈來愈弱。"利好疲憊"已經頻繁地寫在很多人臉上。     詢價前先做實信息披露     "王小石案"所暴露出買賣發審委名單以及公關公司"攻關"發審委等事實,無不滋生于一個背景環境:長期以來,上市規則、監管規則不同程度地存在"灰色空間"。上市公司大股東和各類大小"莊家",或直接挑戰法律,或打政策擦邊球、打時間差,操縱市場,令投資者深受其苦。     《財經時報》注意到,一周來相繼出臺的新規在監管大方向上并無突破,但著力點都落在規則的細化,由此可看出監管層對如何在實際操作環節封堵"灰色空間"上,煞費苦心。     上海證券交易所有關負責人日前曾就新規則出臺評價說,與現行《股票上市規則》相比,新規則突出了信息披露基本原則并引入公平披露的概念。     新《股票上市規則》在"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方面,首次提及"公平性"原則。翻看幾年來數易其稿的股票上市規則,一般強調的都是"及時性"。新規則在第二章第二節中明確將"公平"和"及時"并提,并有一系列規則護航,以解決信息披露中的不對稱。     新規則將定期報告涉及的預約披露、業績預告及其修正、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處理等要求在規則中以條文形式明確;確定了重大事項首次披露的時點并細化持續披露的要求;充實了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決議的披露內容;統一了重大收購和出售資產、對外投資、提供擔保、委托管理資產和業務等十一類交易的披露標準,并在相對額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交易絕對金額這一判斷指標。其中,將披露細化到時間層次,尤其體現了封堵"時間差牌"的思路。     無獨有偶。新《基金上市規則》中暴露出監管層對于信息披露的新要求,與新《股票上市規則》的思路如出一轍。     基金上市新規新增和強化了高管人員的承諾機制,并著墨于基金的持續披露義務:基金管理人應當每周至少公告一次封閉式基金的資產凈值和份額凈值。     股票上市和基金上市除要求在指定報紙上公告,都首次提出:要求在網絡上公告。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小細節,意味著在網絡信息時代,更廣泛的群體可以更平等、更便捷地享受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從而使得整個行業的信息門檻和監管門檻降低。     利好疲憊難救券商     僅僅在兩周前,監管層在解決券業危機"一條龍"方案中決定,經由財政部出面,向央行再貸款600億元,用以填補券商因挪用客戶保證金等問題而不得不彌補的一系列窟窿。不過,一條頭痛醫頭的熱毛巾顯然難救疾病纏身的孩子。     130家券商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凈利潤總額-37.7億元,凈資產收益率行業平均值為-3.1262%,營業收入行業平均值1.66億元,凈利潤本年累計的行業平均值為-2908萬元。年關愈近,多家券商虧損的事實愈加難以掩蓋。     更令券商如鯁在喉的是,今年年底必須嚴格執行新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其中有關完善計提減值準備金的條款,將直接導致的局面是:浮虧通過證券跌價計提不得體現在經營中。券商重倉股歷年的浮虧將在2004年年報上集中體現,券商的年報將非常難看,且不利于明年開展其他業務和申請創新試點。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進入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的券商,由中報的84家減至76家,重倉品種個數由中報的436個減至358個。且三季度末重倉股持倉市值較上期下降10.4%。但有趣的是,券商重倉股指數三季度上漲5.29%,高于滬深兩市同期流通市值2.8%的漲幅。這說明券商重倉股市值縮水的原因并非來自股價下跌,而是股數減少。     具體從券商擁有重倉股的只數來看,減少最多的是中原證券、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短短3個月內,重倉股均減少14只,國元證券緊隨其后,減少13只。     "炒股虧了,只能用客戶保證金來填。浮虧變實虧了,又只好再炒一把重倉股。如何解決積重難返的局面,目前還沒有看到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一位業內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