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正文
 

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1日上午直播實錄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1日 13:00 新浪財經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聯合起來!”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發展國家商界領袖的共同難題。《中國企業家》雜志12月11日邀請了亞洲、拉美國家數十位商界巨頭,會聚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與500名中國本土企業領袖共同探討商業與環境難題。新浪財經對此次會議進行了獨家播報。以下是會議實錄:

  主題: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時間:2004年12月11日

  地點:中國大飯店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中國企業的領袖們,大家上午好。又是一年一度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盛大舉行的時候,在這里我謹代表主辦方向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謝謝大家。從2002年開始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一年一度關注所有經濟發展,關注中國企業家發展共同交流、對話的品牌。今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進入第三個年度,非常感謝500多位企業家抽出自己的寶貴時間歡聚在大廳里面,進一步來探討中國本土商業。即將過去的2004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最為關鍵一連,經過20年的積蓄,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朝著國際化大企業去邁進,與此同時他們遭遇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所以在這樣的年份更多的企業經歷了反傾銷、專利戰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國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就是想成為全球化大公司。如何成就這樣的夢想也是中國企業家關注的問題。今天中國企業家就全球化的天花板突破邁向世界級企業的瓶頸進行為期兩天來展開討論。

  為大家介紹一下嘉賓,出席20企業領袖年會有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先生;經濟日報社社長武春河先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先生;招商銀行馬蔚華先生;阿里巴巴中國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馬云先生;同時出席年會的還有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麥伯良先生;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雛軍先生,北大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先生;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積仁先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先生,上海埃力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吳國迪先生;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先生,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朱新禮先生;海星集團總裁榮海先生;伊利資源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文彪先生;四川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先生;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郭為先生,青島港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傳先生;青島鋼鐵股份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科;畢博管理咨詢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國區CEO黃輝;Qualcomm公司中國區總裁孟樸;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CEO張醒生;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盧載萬;SK電訊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劉允,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朝陽;雅虎中國區總裁周鴻祎;韓國技術銀行公司總裁兼總經理權聲文;

  真是高朋滿座,當然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還有來自大連20多個企業家,來自青島20多家企業家代表以及常州、福州、廣州等地的企業家,我們還有幸請到政府相關的代表和各大品牌的知名代表,因為時間關系不在一一介紹大家,我們用掌聲感謝各位的光臨。

  接下來邀請我們的主人登上,有請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劉東華先生致開幕詞,有請。

  劉東華:尊敬的邵寧副主任,尊敬的武春河社長,尊敬的張維迎教授,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代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組委會,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我今天站在這里特別高興看到有很多老朋友,已經連續第三年參加我們的年會,這些老朋友連續三年參加年會,就是對我們年會最大的肯定,最大的支持,也正是你們的支持成就了這年會作為中國商界頂級商會和所謂的“英雄大會”,我更為堅持的是,剛才主持人已經介紹了,我們全國很多地區自發的由地方領導帶隊,來了一些企業家代表,來了越來越多的新朋友。

  過去有一個說法,說一個人如果看看有沒有老朋友,看他有沒有心里美是看他成長的潛力,我們對朋友是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但是對于新朋友有一點慌,因為新朋友對我們這個平臺不是非常了解,這種平臺就是對合適的人,對合適的話題,大家有備而來,是一個充分體現企業家個性和邏輯的平臺。企業家尤其是創業性的企業家都是齊天大圣,但是這些齊天大圣都是帶著緊箍咒,我們創業性的企業家是自己帶的,我希望新朋友來到這當仁不讓,把自己作為主人,把你們個性充分展現出來。這一次邀請嘉賓的時候,我心中有一個念頭,我說今年饒過柳傳志,饒過這些大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而我們隱藏的英雄們,你們可能帶著更深的鎖拷,但是你們應該把自己創造的精神財富更大的貢獻給大家。我想只要我們在座各位老朋友,在座的新朋友,有這樣的心態我們就會成功。

  我想順便也回顧一下2004年,2004年的確是不平凡的一年,入世三年,隨著我們國家對入世的落實,經濟的國界、企業的國界、入世的國界都帶來了,這樣政治家、企業家等獲得空前的自由和空前的大的選擇,所以你們也面臨更大的挑戰,這是非常大的一件事。還有一件事就是在座的各位企業家,都是受到影響,我們中央政府為了宏觀經濟的穩健運行做了明智的決策,但是客觀上的確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是也不排除該喜的愁這種現象。但是我要說一下在今年的經濟生活中,有人打著捍衛國有資產,保護弱勢群體的幌子,實際上他做的是賺錢的事,甚至公開置疑改革的方向,中國今天是我們改革不斷深入,不斷到位造成的,而不是改革本身帶來的問題,我們國有資產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管理上沒有足夠多的稱職的企業家,或者是對一些企業家我們對他尊重、承認、保護遠遠不夠,這是客觀事實。但是有一些企業家的做法也居然贏得了一片贊揚聲,這是我要說的一件事。

  另外我還要說一件事,2004年很多創業型,包括體制內創業型的企業家都在紛紛退出歷史舞臺,包括三九,包括四川長虹倪瑞峰,我也在想,我們中國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好不容易出現一些非常優秀的創業者,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他們退出舞臺的方式是不是更值得自豪,甚至犯錯誤的企業家我們怎么看,他們的過該怎么處理,他的功勞是不是得到承認,這都是我們企業家不該回避的問題。當然我們大部分企業還有所有重量級人物大家都會看到。

  我想對我們企業家隊伍做的一點提醒是什么?就是我們目標肯定是非常明確的,戰略肯定是非常堅定的,但是我們對環境,對天氣,不要搞特別樂觀的預期,包括對自己的能力,不要因為有一個太好的預期,本來我以為明天應該是晴天,但是下雨就影響很大,本來預測游到1000米,但是游到500米就困在了中央。所以我希望大家預期不要樂觀,因為我們的確遇到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也遇到了非常了不起的領導,在這個時候實際上要講方式,講方法,我們肯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現在我宣布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開幕!

  主持人:謝謝劉社長,劉社長對所有在座的企業家都是有滿腹的肺腑之言,不過還好他犧牲了自己給大家樹立了榜樣。剛才通過劉社長的發言,這幾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的眼光,也成了新老朋友盛大聚會的場合。我們可以看到和領略到企業家的個性,所以對今年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也一樣充滿了期待,下面有請下一位嘉賓經濟日報社社長武春河先生致辭。

  武春河:尊敬的各位嘉賓、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在這里召開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我謹代表經濟日報報社集團對各位嘉賓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主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已經成功舉辦兩屆,今年是第三屆,每一屆年會都選取了契合年度經濟大事的主題,每一屆年會都吸引了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們參與,每一屆年會都產生了令企業界、經濟界激動不已的豐碩成果。在2004年即將結束之際,來自全國各地包括來自海外的企業家們,經濟學家們,還有政府部門的領導同志,再次相聚在這里,共同探討年度中國企業界、中國經濟界最激動人心的話題,分享各自在不同領域參與全球化競爭的經驗,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和企業界的努力方向。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已成為中國經濟界的一道歲末大餐,已經參與和即將參與的企業家們,知道這美味的烹飪者,所以對中國企業家的貢獻,我代表主辦單位表示感謝。

  對2004年中國繼續發展深刻轉變的關鍵一年,一方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三年,中國經濟快速融入全球經濟,這一點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們,以一浪高過一浪的全球并購,以大幅度增長的進出口貿易表示了他們參與全球競爭的迫切心情,他們或多或少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來限制新型經濟力量的擴張,于是市場重新定位,反傾銷、貿易戰,專利訴訟、收購壁壘以及在異國他鄉興辦企業的入鄉隨俗等等,成為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化重要課題。這預示是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與道路并不平坦。另一方面2004年中國經濟出現局部過熱的現象,新的宏觀調控開始實施,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的企業,部分民營企業家感受到挫折。在改革理論實踐上也逐漸激烈的競爭,新一輪經濟實踐必將給企業家帶來更深刻的思考。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全球化的天花板,突破邁向世界級企業的瓶頸,這是一個既深刻又很形象的年度經濟主題。主題之下還有若干分主題,相信在座的企業家、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對主題和議題都有很深刻的感觸,在今后兩天大家用集體的智慧破解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化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審視自己的困境,也將拋棄領跑者的格局。在這兩天里隨著商業智慧的大碰撞,中國國際化購并必將更清晰,這是我們在座企業家難忘的聚會,最后我感謝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全體同事,你們做一件有意義的大好事,祝本屆年會成功舉辦,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武社長的致辭。我們年歲大餐就像武社長所說的,因為每一年都有契合年度經濟的,首先請到第一位主題演講人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先生,讓我們掌聲有請邵寧。

  邵寧:各位企業家,大家上午好。我們非常有幸參加中國領袖年會,跟大家共同探討全球化的天花板。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我想一個企業家的問題,造就一大批世界級企業也是中國企業持續發展的希望。經過國民經濟2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唯一的希望和夢想應該說是實現了,而且世界級企業的問題對中國中長期經濟發展的意義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批世界級企業逐步成長,我國產業結構就會持續向高附加價值和高端產業發展,那么國民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就有了堅實的結構基礎。如果沒有這樣一批企業出現,中國企業總是其他國家企業打工,可能正是因為世界級企業問題,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前景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也可能是因為國民經濟發展與世界級企業成長之間并不一定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所以這次年岬淖櫓甙才盼頤茄芯客黃坡跚渴瀾緙鍍笠檔鈉烤蔽侍狻?

  我注意到這次邀請函列出了十個議題,第一個議題是國企2004分享盛宴。作為國資委的工作人員,我看到這樣一個題目當然是高興,的確經過這七、八年艱苦改革和攻堅,中國國有企業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國有經濟并不具備優勢的中小企業層面,這幾年國有中小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大搞改革,現在改制面已經接近90%。那么,國有困難企業關閉破產工作,不但改變了國有企業長期只能生而不能死的僵化局面,而且實質性的優化了國有企業的結構,消除了虧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啟動,一方面使國有企業規范改制有了一個明確的責任主體,同時也為國有大企業,現代企業建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體制平臺。由于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和體制狀況,在這幾年一直處于不斷優化的國有體制當中。所以,國有企業經濟效益表示出一種持續改善的趨勢。那么,去年底,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達到3784億元,那么今年有可能接近5000億元,那么這個數字在1998年是529億元。那么,這么高的利潤水平的確可以稱之為是盛宴。那么,這幾年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成效說明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是正確的,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那么,這個以新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當然,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仍然在做,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國有企業行業利潤的構成,我們就會發現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中的相當一個部分來自于石油、石化、電信、煙草等尚未完全開發的行業。那么,其中提出的問題是當我們開放性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當真正的世界級企業進入中國和我們面對面的時候,我們大企業能不能與之相抗衡,我們仍然是沒有十分把握。

  因此,2004年國有企業能夠分享盛宴,雖然是很高興的,但是它的意義不能估計過高。我個人感覺,世界級企業的問題在中國主體上還沒有破解,我國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產品早已經大規模的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似乎并沒有形成自主的知名品牌,我們經常談到的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當中處于低端的地位。所以,我們一方面保守貿易伙伴的問題,另一方面那些世界級品牌擁有者能夠充分享受中國人民辛勤制造的成果。對于那些大企業,在更為龐大的跨國公司面前往往還感到底氣不足。當然,這些年我們有一些優秀的企業在這個方向上也實現了意義更大的突破。那么,我這幾年曾經調研過的兩家企業,一家是中集集團,一家是上海的集團,我們覺得這兩家企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那么,這兩家企業的情況有一點相似,中集集團主導產品是集裝箱,正華港興(音)的主導產品是港口機械。這兩家企業在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都以自主品牌,自有知識產權分別占有國際市場集裝箱和港口機械的5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競爭力最強的集裝箱供應商和港口機械供應商,成為這兩個重要產品領域中的市場級的企業。我們調研的時候感覺到非常的震驚,我們覺得這兩個企業的成功經驗,是值得我們認真總結的。那么,中國企業在這兩個重要產品上實現突破,我們覺得可能一個必然性,這兩種產品都是屬于機械行業中比較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市場競爭中技術進步的因素相對少一些,成本和質量因素相對多一些。這兩種產品客戶數量都是有限的,所以銷售網絡的建設和售后服務的要求會相對密集。那么,仔細研究這兩個企業成功實現突破的經驗,可能說明這樣兩個問題。第一,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可能要從有比較優勢的方向上做起,要立足于發揮自己的長處。第二,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企業,首先可能還是要落實管理的基礎。這兩家企業的行業水平,包括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都是非常不錯的。那么,盡管我們有一些優秀的企業,在造就世界級企業方向上已經實現了突破。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目前中國企業在內部和外部,都還存在許許多多不順的,不夠協調的地方。世界級中國企業成長,和我們經濟總體規模,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國際影響還是不相符的,這個瓶頸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就國有企業而言,這個瓶頸可能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目前還沒有完全理順,新的公司治理結構還在搭建過程當中。對企業經營者的選任、激勵、約束機制還處于探索階段。很多國有企業內部的機制轉化還沒有到位,很多國有大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在內部改革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企業內部的制度化管理還不可靠,那么企業管理,可能尤其是決策風險管理方面,人的因素太多,而制度化的因素太少。企業的歷史包袱和社會包袱還沒有完全的消除,比如說推動多年的分離國有企業辦學校,辦公檢法機構公司,可能到明年有實質性的進展。

  那么,從企業外部來看,中國的大企業發展仍然是受到各種行政性審批,或者不稱為審批的審批制度的束縛。中國自身的改革還不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那么尤其是我們相當一部分審批制度并沒有匹配相應的責任來進行審核。那么,這種權責解構不利于轉變政府職能,不利于政府的科學決策,不利于解放生產力,也不利于世界級企業的出來。今天會議組織者給在座各位提出的問題是天花板的問題,是瓶頸的問題,這是新的概念,那么提出新的概念,有助于我們從新的角度去認識問題。但是,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出去之后,可能會發現其中所包含的仍然主要是一些我們經常談到的最新的概念。那么,從企業當中加強企業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推進技術進步,搞好市場是相應的。從政府的角度,改革和完善經濟體制,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環境和條件等等。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得到催生世界級企業的靈丹妙藥,或者是點石成金的辦法。但是,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我們可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工作,去解決好我們長期并沒有真正解決好的問題。

  最后,衷心的預祝年會取得成功,衷心的祝愿這次年會能夠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世界級企業成長的進程。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邵寧先生,我想中國經濟二十多年來的高速增長是有目共睹的。全球化的天花板又回到共存問題,接下來我們請到的主題演講嘉賓是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先生。

  馬蔚華: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在2004年歲末將近的時候我們在這里相聚,今天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日子,三年前的中國中國入世,兩年前的今天也是在同樣的會場,大家在討論入世元年的感受,那個時候我覺得很多的企業家用這樣一個詞,叫做波瀾不興,暗流涌動來形容當時的感受,我覺得那個時候大家更多感受是入世山雨欲來的趨勢,更多是摩拳擦掌的準備,現在三年過去了,我們是站在入世后過渡期的門檻上。

  回顧這三年,我們確實感覺到經歷了風雨的沖擊和競爭的考驗,今天主題的內容就是天花板,還有一個起跳板。我覺得作為一個商業的成長,我確實越來越感覺到天花板的松軟和企業家的松軟,因為這三年帶來一些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規則,就是環境,就是我們的能力都面臨很多新的課題。規則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越來越緊的這種基本約束為內容的國際流行規則的確立和減行減近為內容就是天花板。而我們自己以國際化管理為焦點這樣的同業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在激烈的競爭里我們也越來越體會到起跳板的松軟,我們管理能力和我們的競爭對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一塊差距。

  首先我講一下資本約束。這就是巴塞爾協議對國際商業銀行最低的資本要求,就是8%的資本充足率。為什么有這樣一個要求?因為銀行是高風險的企業,銀行面臨風險,風險要有資本來覆蓋,可預見的風險可以用資金來覆蓋,不可預見的風險用資本來覆蓋。所以到2007年1月1日中國所有商業銀行都要按照資本最低的要求把資本充足率達到8%。達不到這個要求這個業務,你的發展都要受到限制。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在資本約束這方面差距很大,一是由于我們信貸增長每年過去全國銀行增長將近17%,而我們信貸結構大部分都是對公的貸款,這是風險難度最大的100%。世界前1000家大銀行前10家銀行銀行充足率50%,也就是風險權重是50%,同樣的資本搞批發性的業務消耗最大,再加上我們的不良資產,每年的不良資產吞食了很多的資本。所以中國到現在我們所有的銀行平均起來資本充足率剛剛超過50%,就是11家股份銀行的充足率加起來也達不到8%,中國達到充足率的銀行很少。如果按照8%這樣的標準去不資本,有人算過需要將近2萬億,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所以在國際游戲規則的約束下,我們的銀行一方面考慮補充資本,但是補充資本不是簡單的事。一方面就在考慮如何節約資本,這就是要調整具體的業務方向,這就是中國所有的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個嚴峻的考驗。就是必須改變自己的資產結構、收益結構,這就是中國商業銀行能夠進入國際級市場,投入國際競爭的一個入場券和資格證。

  第二,利率市場化。我覺得這是瓶頸,但是也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一個天花板。利率市場化我們講了十年,實際上現在所有的商品都市場化了,只有銀行資金的價格沒有市場化。這一次10月29日央行加息,雖然只有0.27個百分點,但是我覺得它的實際意義超過了0.27本身。首先是中國的經濟可能進入了一個加息的時代,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邁出了一大步,就是放寬了貸款的上限。我覺得它對于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必然帶來利差收窄。香港當時取消了協議利率以后,他的利差收窄了49個結點,如果中國利率市場化,有人做出各種各樣的預測,利差肯定會大大收窄。利差收窄就代表著商業銀行利潤的減少,而我們現在利差的收入在商業銀行的收益中比重高達95%。招商銀行今年的業績不錯,資產增長了12點幾,利潤增長了將近50%,但是這個利潤絕大多數也是來自于利差,雖然招商銀行中間收入,非利差收入在股份制銀行是最多的,也是最高的,但是比起西方的銀行差距還非常大。利差的收窄除了利潤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影響就是加大了商業銀行的風險,因為在利差固定的情況下,所有的銀行都去追逐大客戶,低風險的大公司,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低風險的大客戶他們可能跟你銀行討價還價,越來越厲害,最終他們要面向資本市場去,而銀行不得不向風險越來越多的企業去,這就是中小企業的貸款。所以過去我們許多中小企業抱怨融資難,這里面除了銀行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沒有利率市場化。在同樣利率的情況下,那肯定所有的銀行都去追逐低風險,市場化以后我覺得銀行就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考驗銀行的經營能力,就是你在風險的情況下還能風險,還能賺錢,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銀行就是一個加工風險的機器,好的銀行就是在風險的情況下能賺錢。所以對于中國的商業銀行來說又是一個天花板,又是一個考驗。

  第三,管理水平的競爭。我覺得越來越激烈的同業競爭背后就是管理水平的競爭。美國有一個管理學家叫科斯,大家都知道,寫了很多的著作,他說管理是實踐組織機能最重要的手段,企業要在復雜的環境中勝出,關鍵提升管理。在管理上我們越來越體會到和我們的對手國外銀行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簡單的差距,而是理念到體制,到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差距,理念上是追求速度前進,規模沖動,而國外銀行講的是科學發展觀,就是效益、規模、質量協調發展,雖然沒有說科學發展觀,但是他那是真正的科學發展觀。體制上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是寶塔似的多級核算,而推行零售業,推行中間業務,西方早就是扁平化事業部的管理,我們現在更多還是定性的分析,還是級級審代,而西方更多是通過風險評級對風險量化,通過轉移定價,對市場定價的量化,風險評級會減少風險量化,一整套風險管理的辦法。我們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很遠遠不到位,所有這些都是和對手管理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就決定了起跳板的松軟,這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所以說在我們面對中小企業還有兩年的時間,我覺得對于中國企業來講提高自己的素質,融入世界競爭中,提高天花板還是最重要的考慮,最根本還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我們招商銀行已經清醒意識到這一點。首先是理念的灌輸,必須樹立協調發展的管理思想,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單純的規模,單純的追求利潤也不行,現在追求風險過濾的風險利潤率,這樣追求利率的最大化。另外我們也引進了國際上一些先進銀行量化風險的一套系統,兩年前就開始投入,通過風險評級,確定違約代理量化風險,通過資本來覆蓋可能發生的風險和不可能發生的風險,通過資產負債來量化市場風險,使這個銀行能經得起包括宏觀調控在內金融市場的變化。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來使員工能夠增強活力。所以這就是夯實起跳板,同時我們想商業銀行能夠適應這樣競爭環境,除了商業銀行本身之外,還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要適應競爭,盡快改變我們現在金融制度不符合同業競爭的一些制度上的問題。

  比如說現在允許商業銀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這無論對商業銀行還是對資本市場都是一個重大的變化,這也標志著中國分業管理金融體制將會有無數的變化,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是好事。有人說中國現在銀行所承擔的稅負可能是全世界不說最高也差不多最高,33%的所得稅再加上5%的營業稅,營業稅是按收入收取,如果算成所得稅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銀行沒有能力充足資本。請社會和政府一起創造一個維護公平競爭和誠信的市場競爭,這是銀行業發展的前景。

  最后我想說,天花板雖然低沉,但是可以突破,地板雖然松軟但是可以夯實,讓我們和企業家朋友們一起攜手,讓企業在入世后過渡期有力的起跳而共同努力,謝謝!

  主持人:謝謝馬行長,剛才在馬行長演講看到天花板低沉和松軟起跳板,馬會長告訴我們一個解決之道。接下來還有解決之道,下面我們請出的演講嘉賓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先生。

  張維迎:非常高興參加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我準備的題目是什么推動中國經濟的高增長。

  我們看一下20年前發生了什么事?20年前中國赫赫有名的企業誕生了,包括聯想、海爾、方正、萬科、科健、科龍、正泰、德力西等等。20年前我本人發表了一個文章就是時代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今天有人批評我說張維迎變了,張維迎沒有變,20年來一直為企業家說話。我也提出中國從學而優則仕轉向學而優則商。2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中國的GDP由300萬美元上升到了1000多美元,我們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原因何在?淵源何在?簡單的答案是來自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特別是企業家資源的利用。經濟學家研究已經證明富國與窮國的主要區別不在于資源稟賦的不同,而在于資源配置方式不同。而任何一個國家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是企業家才能,企業家的才能可以用到好多的方面,因為窮國與富國的主要區別在于他們配置方式的不同。為了說明這一點,對于企業家能力從高到低往下分配,最高能力只占人口比例很少一部分,這是真正企業家的領域;中能力的是這一塊比例最高的這一塊。第一類是最高能力待在政府干政府官員,低能力是做企業家,中間能力是當生產工人;第二類是高能力當官員,中能力當企業家,低能力當生產工人;第三類是高能力當企業家,中能力當政府官員,低能力是生產工人。拉丁美洲國家大體是第二類,就是最高能力也是在政府,中間是企業家,最低再生產工人。西方發達國家處在第三類,最高能力做企業,中間能力的人在做政府,一般能力的人做生產。我們國家最大的轉變也就是從第一類的分配向第三類分配的轉變。首先如果更高的能力在政府部門而創造價值,因為中間低能力來創造價值,說明這個國家國民財富的增長非常緩慢,大部分人都會經歷財富分配。由此為止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就完了,因為經濟增長是由企業家的能力決定的。所以最高能力的人從事企業活動的時候,這個國家經濟才會高速增長。

  進一步講技術進步的快與慢(技術進步取決于從事企業活動的最能干的人的能力,軟件行業是由比爾蓋茨的能力決定的。這個國家最高能力的人如果都在這里,只有中間能力和低能力的人做企業,這個國家技術進步一定非常緩慢。我們看企業規模的大與小,在市場上能力高的人領導大企業,能力低的人領導小企業。資源配置方式不一樣,也就是決定這個國家企業平均規模大小,只要中間能力和低能力的人做企業,企業規模都比較小。進一步再看勞動力收入的高與低,工人的邊際生產是由企業家的能力決定的,同樣的工人在不同的企業創造的價值就不一樣。如果最高能力的人在做企業,工人的工資收入就會大幅度提高,而最高的能力人在做政府,這個國家的工人工資就會非常低。還有一點就是生產力競爭與破壞力競爭的影響,最高能力的人在政府的國家,人們主要是進行破壞,而最高能力集中于生產,人們進行生產競爭,就是我是不是給社會創造很多的價值,而破壞能力就是我是不是給很多人帶來很大的傷害,我給人帶來的傷害越多,我的社會收入就會越高,所以拿槍比拿刀的收入高,拿炮比拿槍的收入大。所以一個國家的收入被破壞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會停滯不前。最高能力的人從事企業,這個國家誠信度就比較高,人們就相互比較信任,而在最高能力的人待在政府,這個國家欺詐行為就比較高。我們再看還有窮國與富國的區別,就是如果能力高的人待在企業,這個國家就會成為窮國,如果待在政府部門就會成為一個貧窮的國家。收入分配的影響我們看到最高能力的人在企業,這個國家收入分配差距就會比較小,如果最高能力的人在政府,這個國家收入分配的差距比較大。

  人們總是覺得選擇能給自己提供最好綜合報酬利益的職業,最有才能的人會選擇報酬遞增的職業。所謂報酬遞增就是說我的能力比你高20%,我的收入比你高56%,甚至是更高。我們看政府部門和自由企業這兩種都是報酬遞增,他的報酬會增加,權力也在大大提高。企業家也是這樣,企業家的能力也可能高12%,但是利潤一般般,能力高五分之二。我們從另外來看,決定企業家的才能和配置就是三個因素。第一是報酬制度的不一樣,如果政府部門的報酬非常高,控制非常大,人就會更多的去政府部門。第二是產權保護,產權保護越弱的國家,人們對政府的吸引力就越大,因為企業家的才能保護是要靠法律保護,如果沒有法律保護對收益就非常小,政府可以用強制性的手段,由于政府內部工作的人保護自己利益的手段顯然比企業家就要多得多,這就形成政府對企業界的用人。由于收到政府的侵害,如果政府要侵害工薪階層那是比較難的。我談一個觀點就是類似我們軟件、硬件行業,硬件行業的產權保護比軟件行業更為有效,經常看見各類有才能的人都去做硬件,而不是做軟件。還有就是政治制度,政府的權力越大,集權化成都越高,腐敗越嚴重,最有能力的人就越愿意去政府,而不是去企業。這是制約資源配置的三個要素。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現在發生了什么,首先看一下2000多年前的中國是什么樣的,簡單地說2000多年的中國是開放的官場,封閉的商場。中國從秦始皇做皇帝以后只要通過考試、科舉制度,一個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就和西方一樣。做到宰相以后,政府給予的權力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封閉的商場,最有裁量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里面,我們2000多年前中國人干的事就是頭懸梁、錐刺骨。這也是中國近代停滯的原因,西方國家經過18世紀之后因為思想非常開放,產業非常開放,這個時候就發生了西方的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中國人力資源在錯誤的激勵之下進行錯誤的配置,但是這樣的配置導致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有好處,但是對于商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以前是大國家小企業,這是與人力資源配置也有關系。

  接下來我們看26年的改革,應該說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最要才能的人一部分是聚集在政府,主要是在分配財富。另一部分是在政府外面,但是政府不允許他進行任何的商業活動自由,那時候有融通的人都是投機倒把被抓起來,這是最好能力的人分配。改革開放帶來什么?最大的變化就是企業家資源配置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我們可以舉兩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八十年代除了政府之外最有才能的人才能做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出現,這些是所謂的能人做起來的,到九十年代之后又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就是原來在政府的人出來做企業,我們說知識分子和黨政干部下海。我們說企業家資源配置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改變,改變中國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所以我們看到第三類轉變職能,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去向。我們到2004年,我們看黃線代表事業單位,藍線代表企業,總的來看去企業的人越來越多,去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越來越少。北京大學代表學生也是中國每一代人最優秀的一部分,他們60%出國考研究學院。

  我們看企業家趨向的變化,1985年國家做一個調研,46.6%企業高層管理人、廠長經理有大專以上學位,而現在有86.1%是大專以上學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體方向是這樣的,就是說我們企業家隊伍的學歷越來越高,學歷不是能力的唯一代表,但是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北京大學招生我想不是去政府,過去最優秀的人都往政府走,但是現在不是這樣,有能力的都去銀行、咨詢業、企業。

  而我們也看到在這一段過程當中,中國企業家在做一些什么?我的判斷是多數的企業家一個是再創造價值,創造財富,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家是在尋租分配財富,還有一部分企業家是既尋租又創造價值,兩項工作同時進行;還有一些人一開始是尋租,后來轉向創造價值,有些人也許相反剛開始創造價值后來拉關系尋租。這就帶來了好多的麻煩,我們今天說創造價值和尋租攪合在一塊,在人們心目中官僚企業家的形象。26年中國改革開放,證明我們大部分企業家實際上都是在創造財富,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解釋中國經濟何以年增長8%以上,中國的GDP何以從300美元上漲到1000美元。

  尋租的原因何在?原因很簡單,壟斷。壟斷可能來自于天然壟斷,比如說土地、自然資源,減少尋租合同最重要就是一些明確產權界定,如果沒有產權界定所有人都會為爭奪資源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資源,我們看到山西的煤礦產權界定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尋租。但是我想更重要是行政和法定壟斷,你要辦事要到政府去審批,行政手段帶來的壟斷。本來應該是創造價值轉成租金,然后人們在尋租的過程當中和部分的工作價值創造,按照規定不能這樣,但是我只好找政府,這樣實際上也創造一種價值。我還要特別強調國有部門,我們國有部門如果不允許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競爭,國有企業就是全員尋租,高層的企業領導人尋租,其實在國有企業壟斷是全面尋租,工人也是在尋租。我們可以說企業在尋租,我們銀行也是在尋租,我們銀行25000億壞帳也是因為尋租。所以我們說最大的尋租是在我們國家控制的這些行業。

  中國未來經濟能不能夠持續增長,很大時間取決于我們是不是由尋租活動轉向創造價值的活動。因此第一必須完善產權制度,特別是企業家剩余索取權的保護。企業家權利的保護,如果沒有企業家剩余索取權的保護就會有更多人尋租;第二必須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敢于,減少審批,建立真正的自由企業制度,如果不是這樣,企業家將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政上;第三必須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建立廉潔、透明的政府,如果政府部門腐敗,不廉潔,政府不透明就給企業家尋租提供好機會,企業家資源就會進一步浪費掉;第四必須建立相對獨立的司法制度,使政府在法律范圍內行事;最后一點是必須改革國有企業,減少政府控制的資源數量。剛才邵寧主任講到國有企業賺錢的部門都是壟斷性的部門。我自己看到一個數據,包括國有企業在2003年全部的利潤將近50%都是由前十大家企業創造的,就是三個石油公司,兩個電訊,一個寶鋼,還有一個一汽,這些問題就印證了我前面所說的。如果要使得企業家價值真正到企業里面來,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些,我們企業家大量的能力就會花在分配財富上,我們不得不這樣做,我們未來政府分配財富,而不是為期也創造財富,這時候我們的天花板地基不穩,馬上要夯實天花板,天花板地基不穩也是夠不著天花板的,更不要說站在天花板上。如果永遠是三等國民那永遠是民族的悲哀,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張院長,張院長每一次演講都是贏得滿堂喝采。接下來我們邀請下一位嘉賓,共同關注天花板的問題,他是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麥伯良先生。

  麥伯良: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終極的全球化設備。尊敬的邵寧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和企業朋友們,感謝中國企業家雜志社提供這樣一次坦誠溝通的機會,也感謝歷史賦予我們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也只有今天我們才能夠踏踏實實站在這里來探討中國企業邁向世界級的問題。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短時間內仍然難以站在一個平臺上較量,我們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因此冷靜思考變革時代,果斷把握歷史機遇,發展行業關鍵能力,是每一個中國企業面臨的嚴峻課題。中集集團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成長的企業,我們經歷了集裝箱行業功能變化的25年,我們親身參與了世界集裝箱產業向中國轉移的全部過程,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瞬息萬變,我們有幾點體會。

  第一,在全球化中把握機會。近20年來改革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軸,世界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提升了中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并直接導致了中國外匯的高速成長,也為中國成為全球集裝箱制造中心和中國公路運輸裝備現代化引進了歷史性的機遇。20世紀90年代初,中集敏感地預見到中國將以比較優勢成為世界集裝箱制造中心,基于世界范圍內行業發展,基于全球要素的充分整合,中集在集裝箱產業的歷史機遇中把握了機會,積極參與并主導了行業的整合,加速了這個行業由韓國、日本向中國轉移的過程。本世紀中中集在中國落后的道路運輸裝備與中國高速經濟發展的不協調性,提出在鞏固集裝箱行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專用車發展戰略,將中國制造優勢和中集的管理優勢,資本優勢和國際化經營優勢緊密結合。引進世界發達國家先進的運輸理念,全力跟進中國公路運輸設備的現代化進程。這幾年中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集團,也是唯一全球提供最全的廠商,2001年中集正式啟動,2年多的時間中集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裝控車制造基地。

  第二,在全球化中提升應變能力。中集自強不息的精神,20多年來中集始終專注世界集裝箱的整合,專注于全球客戶體系要完善,核心競爭力的延伸和產業規律的把握。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們又進一步加強對外部環境的快速反映能力,中集是一個與世界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的企業,以中集今天行業的地位,經濟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會給企業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我們也在變化中學習如何去做一個行業的領導者。集裝箱行業近幾年突出的特點是需求不用說,需求不斷交替,波動很大,我們的預測周期越來越短,而且需要不斷做出調整。這個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明天會怎么樣,一切都可能發生。所以企業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準備好自己的競爭優勢,建立起強大的與外部環境適應能力,有了這種能力企業才能在市場簫條的時候迎接風浪,在市場好的時候迅速搶占先機。這兩年是集裝箱的高峰,這一次預見我們是否具有戰略執行能力,是否做好了充分準備,這些都是關鍵。為了把握今天的行業高峰,中集反向操作,大膽進行了生產實驗的改造和擴充,優化經濟布局,使我們足夠把握市場機會。我想說企業戰略能力的構筑絕不是一朝一夕,是長期洞察行業的結果,是長期堅持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結果,是長期專注的結果。

  第三,在全球化堅守文化。經過21世紀文化因素在全球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雖然語言不同,論述不同,而心里情感是相通的,文化合理配合是相同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告訴我們,責任和誠信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是擁有健康價值導向的企業,是一個具有遠大理想和持續經營能力的企業,是一個擁有統籌協調與科學發展的企業,這個企業無論是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能得到世界的認同和專注。中集一直努力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對客戶負責,對股東負責,同時也對人類負責,對國家和民族社會負責,中集真誠做到用心做事,我們以自覺的價值導向的價值趨向,以嚴謹和務實的精神發展自己的業務。中集提出了智能、安全、責任、環保、高效的產業里面,并積極維護知識產權,積極維護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通過自主創新、引領全球集裝箱行業均衡、協調、健康和持續發展。全球第一個環保集裝箱的生產基地等先后在中集誕生。中集實現了大規模的商業生產,解決了影響全球環境的世界性問題。

  在中國企業邁向世界的征途上,機會與挑戰并存,雖然我們目前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和困難,但是中集認為風和日麗是機會,狂風暴雨也是機會,這些障礙說明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不斷增強,同時也提示中國企業需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層次,建立起各種層次的競爭實力。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集始終堅持自強、合作、互補的方針,一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提高競爭層次,一方面努力協調各方利益,努力創造優勢互補多贏格局。中集認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冷靜應對,不斷強化競爭優勢,我們就一定能夠突破瓶頸,實現使命。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麥伯良先生;我想在全球化浪潮過程當中,乘風破浪給我們提供同樣解決問題的新視角,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雨,我們希望每一家企業都是一樣堅持。

  主持人:我們繼續開會,首先我們請出第一位演講嘉賓是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雛軍先生,掌聲有請。

  顧雛軍:在最近幾年之內,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全球有五萬億美金的機電產業,由于在這個時代,歐美市場風波太大,已經由原來勞動密集型產業變成相對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產業我相信在最近十五至二十年中間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們勞動密集型產業,像我們玩具廠,如果說以前的開發區選這樣的是發展很好的。但是機電產業部一樣,需要強大的制造能力,比如說冰箱等生產線盡管很便宜,但是都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生產線。所以,這個沒有太大的優勢。所以,機電產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個人有一個觀點機電產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過程當中,不會是前四小龍國家,主要是由技術形態的轉移,西方國家要培養自由經濟成功的天花板。所以,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而這四小龍國家,勞動密集型膨脹是可以看見的。所以,就這一定而言,由于四小龍這些國家發展,有一點外匯能力,勞動能力繼續膨脹,所以不可能成為這次五萬億轉移,沒有這么多能力。那么,甚至像非洲一些人口大國。全世界五萬億資產轉移,資本論就是要優先資本發展,所以中國都有很強大的生產資料的生產能力,所以也具有強大的工業產業的生產能力。中國和東歐現在可以看出來由于基本論移動的保護,所以我們工科學校很多,工科學生占的比例很大。所以我認為這一輪產業轉移過程當中,中國和東歐可能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是收益最大的。很多東歐國家和西歐企業,我今年在東歐待了4個多月的時間,他們在法律框架下面有一些法律問題可以上升,所以我說他們不必擔心,這種投資和轉移以后的一些完善。

  當然東歐的技術水準要比中國要強,但是東歐也有一段歷史,就是東歐的市場經濟事件不斷,所以也不如中國市場的競爭充分,20年中國競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所有的企業都進行了充分的競爭。這么充分的競爭行業使得加快我們必要的改進,使得我們至少是墨西哥有30億至40億美金的差距,而這么大的差距可以使得我們有優勢,所以我覺得在第一輪競爭中,中國如果充分利用我們市場競爭優勢,另外中國還有很大的一個優勢就是中國本身也有很大的市場,所以這些都將是中國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我剛才講中國的優勢,如果我們的政府在這一輪產業轉移過程當中把握好商機,創造好新的發展商機,而不是用現在這種守株待兔的辦法,而是創造良好的辦法,中國可能在這一次產業大轉移當中會有很大的商機,我相信5萬億美金的機會中國拿到1.5萬億,中國就非常有機會從人均1000美金突破到人均3000美金,也就是人均增長2000美金平均發展狀況,所以我希望中國企業家,也衷心希望政府的官員和政府的政策幫助中國企業家在這一輪產業轉移中贏得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無聊的爭論,討論國有資產增值的問題,這些不需要討論,討論在中國迎來巨大商業機會的時候,要探討怎么發展的問題。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顧雛軍先生。下面我們請出的嘉賓是北大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先生。

  魏新:各位嘉賓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參加這一次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探討一下中國企業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我在11月28日由方正集團發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清華經濟管理學院兩家中國最好的商學院主辦的首屆企業創新年會,接著陳志立和徐冠華召開了企業創新政策的研討會,上午徐部長做了一個報告,當時聽完這個報告有一個感想,讓企業發言,我在發言之前我說徐部長這個報告是這么多年以來在中國政府的正式官方文件,站的最高的位置上談的。三年前匯報的時候我強調的內容后來專門了做一次討論,就是中國產業政策,由于產業政策導致中國企業家行業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像韓國現代企業那樣成熟,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沒有一家像韓國三星企業那樣,我覺得很遺憾。那天講話讓我感覺到非常震撼,真正從戰略的角度正視了。

  我想講一下三個創新浪潮,回顧新中國55年歷程,中國經歷了兩次創新浪潮。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的創新,中國企業應該學會通過創新贏得高增長。第一次創新浪潮在改革開放之前計劃經濟年代,從49年開始。那么,當時由于帝國封鎖,中國是處在整個被封鎖的里面。那次創新是考慮到國家能力,國家的安全,整個是一個功利狀態下的自主創新,國家作為這次創新的主體,當時是集一國之力,為實現技術突破,這樣一次創新浪潮主要是關系到國家安全。中國人是聰明的,像“兩彈一星”這樣高水平的研發,在完全封閉狀態下中國人能做出來。因為計劃經濟那時候,中國人能做出這樣的東西,證明了中國人是聰明的。但是,在政府行政主導下的創新避開了市場的力量,不可能全方位在經濟領域里面展開。第二次創新浪潮是改革開放初期,是一開放狀態下全面引進的特點,企業成為支持創新浪潮真正主體,改革開放初期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低增加值這樣的環境,以全套設備輸入和技術引進的方式來獲取創新。經過勞動密集型生產等完成了原始積累,那么最終是拿市場換技術這種全面引進的戰略。中國企業并沒有獲取真正自主開發的創新能力,它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是鳳毛麟角的。第三次創新是這樣的大背景,中國企業悄悄開始了這樣的一個浪潮,一個優秀的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格局當中以資產購并能力完成產業整合。在這種情況下,并不適合閉門造車的獨立研發,也不能造成廣泛的影響,而是在自主創新指導意識,以建立國際競爭力為企業指導,充分利用改革開放條件,以多樣性的手段,實現關鍵性的增長,以原創性產品為服務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機會和資源,形成自主品牌,并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一定要成為自主創新。在第三次創新浪潮來臨之際,中國企業如何以創新實現新的增長,我覺得這是追究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也是我們成果突破開放的關鍵因素。在知識經濟已經逐步的形成,在經濟全球化日趨激烈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全面引進的這樣狀態下,我們的經濟發展將陷入一種危機。那么,入世對中國企業提出了很高的高度,我們現在加入WTO已經三年,兩年過渡期被取消,也就是說要想參與國際化的競爭,我們企業就要自主創新,要有獨立的競爭能力和產品。當前,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跨國公司準備登陸中國的主要關頭,中國企業也抓緊最后的時間,迎接國際化的挑戰。但是,中國企業管理、體制各個方面創新,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另外,要避免創造制造業的垃圾廠,目前中國制造呈現出一派這樣的狀態,中國企業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中國現在是一個制造大國,但并不是制造強國,要想到幾十年以后的發展,避免 拉美化現在在中國出現。這個影響許多企業低水平的加工,在低水平市場上完成了中國制造。那么,基本上是處在這么一個產業環境當中。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做了很多的工作,在高端研發過程當中,在低端行銷過程當中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一般低端主要是品牌的問題,高端是自主性和研發的問題,這種現象對于中國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要想做成世界高水平有技術含量的制造中心,或者是世界的制造基地,或者是制造強國和大國,那么不能停留在制造業本身這個平臺,不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拉美國家像巴西,二十年前是風風光光的,現在已經風光已經不再了。那么,要做高水平的企業,第一應該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不能單純是組裝等等。第二,應該成為世界工業的研究開發者,當然可以通過研發,比如像顧雛軍先生他們當時做大客車,想到把大客車研發公司收掉。第三,研究更多知識產權的管理。第四,加強自我制造能力,必須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要創新,了解市場未來的需求,必須站在前沿。了解到國外研發和技術發展的趨勢和前沿,我們才能結合國際的情況和需求來做。這樣做才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第五,培養中國社會的企業家,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最稀缺最可貴的資源之一就是企業家,也就是剛才幾位老師講的,那么講到企業家是一個企業很重要的資源,好的資源可以使企業發展,但是真正最寶貴的資源是企業家。一項好的技術往往會帶來新的市場,就像IBM一樣。所以,企業要提出創新的主題,這是中國經濟發展走上新臺階重要要求,中國企業擁有自主創新技術的高科技產品,打進國際市場的時候,中國才會出現一批真正跨國公司新型企業家。這兩個目標實現,認為中國經濟真正走向世界。

  下面,我簡單講一下方正自主創新的一些實例。方正有四個創新方式,第一個是自主研發和原創性。第二個是技術的創新。第三個是購并式和產業鏈的創新。第四個是平臺整合和創新新的產業。自主研發的原創性技術這個非常簡單,方正集團是擁有原創性核心技術高新技術,這個最早從激光照排技術,目前我們激光照排技術也是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我們已經在全世界,甚至是西方發達國家OEM的產品,市場占國內80%以上。那么,方正激光照排技術發展積累了深厚的研發,比如像方正的軟件業務的延伸,還有數字產權保護系統,電子政務的系統,網絡電子系統,這是方正最早起家的時候。那么,我們也在考慮像剛才顧先生所說的拿資本換成本。我們這種研發核心技術就是拿資本創新來做到的。另外,原創性,原創這種權利是郵電大學教授花了將近三十年研發出來的,已經在申報專利。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等多個院士和外面知名專家,以及省市領導,和中央很多領導都在呼吁、支持CDMA研發技術。胡錦濤、溫家寶同志、陳至立都是十分關心的。還有購并式產業發展,我從來不認為方正科技是真正意義上的這樣產業,我們有的能力和在工業設計和周邊軟件技術的應用。所以說,對這樣的公司要有兩種方式來做,一種方式就是拼命的擴大規模,那么靠規模效應,靠公司的銷售能力的終端來把它做大。那么,這里面要形成你和你的競爭對手是否規范來做。還有一種方式我們逐步向高端來做,像制造業,方正采取的措施,我們收購了一家廠,是做對了,像UT斯達康和摩托羅拉手機的線路板都是我們做的。同時,我們也做芯片,新的整合芯片,中國像高端產業延伸,就是在前面所說的內容里面。

  還有一個平臺整合的創新產業鏈,我們依靠北京大學的醫療資源,北京大學有最高級的醫院,我們收購了西南的醫院,我們按照國家的要求要建北大國際醫院,投資二十多億,將近二十多億,為醫務部門服務,做出高創新,高技術標準的醫院。在這個基礎上要有技術平臺,這個東西主要是考慮北大有自己的醫療資源。通過這樣發展實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企業通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自主創新和產業組合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無數的事實證明中國的的路子必須是這樣走,要由參與中國產業,不是由醫療工業生產優勢帶來國際上的優勢,中國企業必須掌握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的附加能力。因此,中國企業一定要通過自主創新,在一個產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逐步向國家高產業環節擴張,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我們腳下的地盤越來越堅實,使我們能夠有機會汲取力量,到了適當的時機奮起逾越,能夠突破我們上面的開發商。

  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謝謝魏新先生。我想在每位企業家所發展的道路上,剛才說過都是各不相同的,除了魏先生剛才提到的自主創新之外,還有其它的許多方法。下面,讓我們用掌聲請出下一位演講嘉賓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積仁先生。

  劉積仁: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在全球化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不僅是中國的企業,包括美國這樣一直在整個世界經濟比較有實力的國家,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在八十年代初到現在整個世界制造資源向中國,以至于向亞洲國家轉移過程當中,事實上美國,包括歐洲失去了550多萬人就業機會,而給我們中國帶來了很好的發展空間。而550萬就業機會,使得中國人大概有兩億多人口,從農村走向了城市,從制造業、服務業,為我們今天談天花板問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看到制造業競爭,我們看到所有專業的問題,反傾銷問題的時候,事實上在這樣一種看似天花板的背后也有許許多多新的機會,正在為向中國,向印度,包括向蘇聯,包括向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等國家帶來新的機會。那么,我們如果看到從九十年代末,在過去的這四年間所發生的變化,就是主要發生在另外一些國家,就是印度,印度從2000-2003年獲得了60萬的就業機會,主要集中在六十萬人口。這些六十萬人做什么呢?主要是做后排的辦公室,這樣的工作在全世界形成了概念,是將來全世界的分工,中國人做全世界的工廠,印度人做全世界的辦公室。他們認為越來越多的白領工作應該在印度進行,越來越多藍領工作應該在中國進行。而從我們創造的附加價值來看,印度所有做軟件和服務行業,我們看到有很多公司每年都是以30%左右凈利潤,使得從事一個十分好的環境,而且是以人力資源為基礎的十分有力的環境。中國在世界辦公室業務里面,我們究竟有沒有機會?那么,這種機會對我們中國企業有多重要?我想談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解釋一下世界辦公室的概念是什么?你現在往美國打一個電話,可能接電話的人在印度。當每一家醫院處理完病人病例之后,下了班之后資料傳給印度,印度是員工上班的時間。當第二天早上印度員工完成一天的工作,把數據發回美國之后,美國人使用,會使用在別的國家用非常低的費用所處理的業務。所以,這是我們講一年24小時,每一周7天都工作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正在大規模在印度這種國家進行。包括計算工資,美國很多工作都是在印度做的,接電話是印度做的,銀行卡也是在印度做的,大量白領工作正在是批量從美國移到了印度,或者我一會兒講到還有其它一些國家。這個過程甚至已經變成了政治上的一種爭論,大家知道這一屆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就是軟件或者是服務的外包,對美國就業的影響,包括對美國房地產業的影響,已經成為對美國政府不能不考慮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這種趨勢還是大規模往外轉移。現在估計有一個數量,大概在2000-4000億美金產業的規模,正在向這些國家來移動。

  那么,這樣一種工作,之所以能夠移動到發展中國家,大概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個,這種工作需要面對面交往,一個美國人打電話說在芝加哥買東西,可能回答的這個人在印度。那么,芝加哥這個人問一下今天天氣很冷,印度這邊人說很冷,是要把這個環境不是印度的環境,而且語言要是訓練過的,說的時候要符合周圍地區文化。所以,印度大批培養從事這種工作人,盡管沒有去過美國,要知道美國所有的知識,把美國文化放到電腦上,同時對所有相關行業進行了解。那么,這種工作從低端逐步走向高端,包括股票行情分析,包括在法律文件里面的處理。但是,客戶從來不需要知道這些。另外一點,通過網絡把業務流程轉移到另外一個國家,不需要一定在這個人出現的時候出現。還有一方面就是部門門檻很低,當我們談建一個工廠投資多少億的時候,事實上建立這樣一個產業,大概一個人一個電腦,辦公司是這樣的環境。另外,產品的整個工作成本有相當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使得歐美國家大批量的把這些業務移到印度、中國、越南、泰國等等國家。典型的一個例子,比如說程序設計人員,在美國程序設計人員年薪大概在6-8萬美金的水平,而在中國年薪大概是8000美金,差不多差了十倍的規模。對于一個財務人員,比如說美國一個財務人員每個小時要配23美金做這樣的工作,而印度大概只付6-15美元。所以,這樣使得在一個部門工資很低的環境下,一些需要頭腦和智能這方面人才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那么也造就了印度成為全世界軟件和服務的大國。

  我們看到中國在這樣一個結構下,事實上大家有機會到像中國大連的城市來看,你會看到一種同樣的局面正在興起,大批量的信用卡,幾千人做信用卡,上千人做數據服務。在日本設計的一棟大樓,計算它的預算拿到大連來做,一個日本往韓國打的電話,可能在大連接。這樣一個規模,造就了幾千人,上萬人找到重新發展的空間,同時這個規模在不斷的擴大。而這樣一個機會,大概表現幾個特征,第一個勞動力的成長,特別是受過教育人勞動力成長比較低,這一定被認為三個有潛力的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第一個,教育水平好,另外一個有相當大的數量能夠支持這樣一個產業的發展。第二個,語言因素的國家得到發展,比如說對歐美的服務,像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得到了很多的機會,因為他們有比較多的人能夠是這樣做的。而在中國,我們可能跟韓國、日本這方面的優勢得到發展。那么在這樣一種對于我們中國企業機會的面前,我們可能也會遇到同樣天花板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就是我們的教育與經濟結合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問題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現在中國生產優勢是全世界第一,我們制造業也是全世界第一,今年我們超過了美國。但是,我們大學的畢業生60%,不到70%一次性就業率,所有學生加入到企業當中,面臨人才短缺的局面,也就是說我們學校大批生產人力資源產品放到社會上的庫存,企業在這個庫存里面挑一些繼續二次加工,再來使用,這樣一種局面對于我們產業影響是很大的。另外一個,現在越來越多知識的融合,是我們現在教育體制上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說剛才講到財務處理,這些人如果在印度做這樣的工作,大概收入會在人民幣八、九千到一萬左右的月薪。而在這個水平上,需要他有很好英文和財務的概念,我們學校花了很多時間學了許許多多的課程,而真正用的時候,要不然財務很強,要不然英文很強,兩個都會的人很少。像在大連這種城市里面,要找到一個又懂計算機,又懂日語的人已經變得十分的艱難。而這些工作,是有幾萬,幾十萬的機會等待我們中國企業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我們整個教育體系的變化,對于我們真正成為世界的辦公室將會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就是我們的管理能力,當你承擔著一個工作的時候,你的客戶不在你身邊的時候,當你通過一個網絡和你從來沒有見面的人打交道的時候,你如何能夠通過你有效的管理,使得他競爭能力更足?美國對這樣一個工作,中國有一個評論,這個評論說我們失去的工作將不會永遠再返回給我們,原因并不是完全是成本的要素。比如說接電話這些服務,他們在印度所接到的質量遠遠高于在美國的質量,這些人的服務態度、過程都達到了相當高的要求。我們今天中國制造業在中國發展,給我們做這樣一個工作,我們做手機有大量的軟件,我們做電視機有大量的軟件,我們做網絡所有設備最后都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技術。所以,當我們討論我們在遇到一個天花板的時候,我相信我們也會有很多新的機會,而在這個新的機會背后,都有一個我們能力的這樣一種造就,而我們從一個制造大國,能夠轉向一個在服務、軟件這些方面發展一個新的機會,中國如果有幾百萬人口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那么中國將會成為世界的工廠,也會成為世界的辦公室。特別是這樣一個工作,當對我們的未來創新會產生一個很大的拉動,比如說印度現在有許多公司,已經被美國公司列為強大的競爭對手,在競爭對手名單里面把印度公司名字提出來了,而他們真正起步的時候和中國制造業一樣,我們先從學習,逐步的發展,最后產生了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所以,我認為在我們討論國際化過程當中,我們中國人力資源是全世界最為寶貴的財富,而這樣一種數量和我們教育系統對這個質量支持,將會給中國帶來另外和制造業同樣的機會。

  謝謝!

  主持人:謝謝劉積仁先生為我們帶來的國際化視野,我想在遭遇國際化天花板方面我們并不是孤獨的一群,這可能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商業領袖需要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今天會請出許多嘉賓和我們一起關注如何關注全球化的天花板。下面一位嘉賓是金蝶國際軟件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少春先生。

  徐少春:尊敬的各位來賓,中午好。雖然前面幾位演講非常好,但是這個時間確實是到了中午,大家有一點累,我希望今天我在報告里面能夠稍微對大家有刺激。經濟社會的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形形色色,要沖破全球化的天花板,邁向世界級企業,關鍵是什么?我今天報告的題目關鍵就是中國企業有個性才能發展。

  大家來看一下未來十年我們大的環境,中美關系將保持穩定的發展,前不久布什和胡錦濤在會議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未來四年中美將保持一個穩定的合作關系。另外也有資料表明,在過去一百年當中,有12位美國在連任總統以后,第二年平均上經濟漲了7.5%,尤其是股票在境外上市的企業來講都是創新。2008年奧運會也將極大促進我們中國人民族的自信心和國際社會的決心。另外未來四年,我相信國家發改委認為中國的經濟將會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不管采取什么樣的增長方式,是有技術的驅動還是什么,我想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要求非常好的消息,但是外部環境對于中外的企業來講是公平的,對于我們是這樣的,對外資企業也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將會面臨什么樣實實在在的挑戰。我把它稱之為內憂外患。

  內憂是什么?我們核心技術的缺失,從機構層面來講,我們企業的基礎管理活動,我們目前還是在大量的學習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我們現在比較少有中國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中國特色的管理理念。我們介紹一些變革的工具,從文化層面來講,執行力薄弱或者是執行力差是我們一個很大的特點,我們講中國企業有個性,很多人認為企業家有個性,但是企業家的個性并沒有百分之百轉成企業的個性。我們面對的外患,大家知道當后WTO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加強大的外資競爭。工商局調查外資已經處在壟斷經營的局面。國際標準,還有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由于我們跟著別人的標準在走,我們沒有太多的自主知識產權,這方面受制于人。另外外資企業很多在中國設立龐大的研發中心,外資快速本地化,對于中國企業絕對是一個挑戰。所以我說中國企業將在未來四年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尤其是成長性的中國企業。

  毛主席曾經講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決定因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外部的環境對于大家是公平的,我們才能建立我們企業的個性。中國企業的個性是什么?其實個性就是核心競爭能力,我們千萬不能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簡單借鑒和學習或者是模仿國外所謂的這些理念和管理思想,忽視我們中國企業特有的文化,這是一方面的危險。我們現在注意到企業家的個性不等于企業的個性,我們講很多的中國企業里面企業家的個性不是中國企業的個性,真正的個性是什么?我們中國的企業應當以什么樣的戰略去發展個性。大家看到這張圖,我想以往中國的企業發展戰略的機制有三種類型,一種就是出色運作型,用良好的運作,科學管理來降低成本,來達到成本領先;另外一個就是有很好的產品,你有自主知識產權,你有技術,這是產品領先型戰略;還有一種是以客戶至上。這三種戰略到底對中國企業,對中國大多數企業,我們應該走的一條路,我想中國企業最缺的是出色的運作和科學的管理。泰勒認為基本的管理思想在中國企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所以只有練好管理的內功才能生存發展,把自己的內功練到極致就會形成個性。

  通過今天在成千成萬管理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具有個性的成功企業,比如說華為。華為的技術投入與研發形成了自有自主知識產權,他可以讓他的競爭對手膽戰心寒,同樣的質量,但是他的價格只有人家的五分之一,當然還有TCL,格蘭仕,格蘭仕絕對是低成本有效管理,使得它的市場占有率在全球是排在第一位的,還有萬科等等,在中小企業里面有華西希望集團,這家企業非常嚴格的崗位制度,他的董事長過去在跟我講,人是會偷懶的,你必須要非常細膩和富有個性的管理。邁瑞是一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他生產的醫療器械已經令西門子都害怕;還有珠海的祥祥了,通過信息化創造渠道價值,過去根本沒有渠道,通過信息化創造一系列的渠道,他們講要把事情做對,一個小小的差異已經做到全球第三,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具有個性成功的企業。

  這些企業是怎么樣建立這種個性的呢?我們在座很多人都打高爾夫球,打高爾夫球的準則跟做企業有類似的地方,一個就是目標明確,不停地瞄準兩個洞,一個洞你要聚集、聚焦最擅長的業務。有的人喜歡在球道擅長木桿,但是我擅長打鐵桿,所以我從來不用木桿。當然另外一個就是要練好管理基本功,你不斷進行改革才能使你企業做得越來越好,球打得越來越好。另外要建立企業個性必須專注于企業的基礎管理,也就是基礎的數據管理。在國外很多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其實沒有比我們中國企業更高明的戰略,他就是有嚴格的科學家的素養,他有一套標準的表格,他非常善于數據變化的分析等等。這些是最基本,基礎的數據管理,可是我們連這些都沒有做好,怎么能夠提高。另外還有基本的業務流程,我們中國企業離世界級企業管理上差距確實非常大,但是我們又不可能在一天、一個月、一年把所有的流程都學會,我們必須聚焦在那些關鍵的流程,每一年做好一至三個流程,我相信你將會獲得很大的進步。比如說產品開發流程、生產管理流程、客戶服務流程等等。還有就是內部控制,內部控制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最近在新加坡中油這樣一個公司,這個公司現在處在破產的境地,這里面就是授權和互相的牽制,財務分析的內部控制,全面預算控制,內部審計等等。對于一個發展非常快速的企業而言,控制風險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我們大企業一樣安全是第一位的。另外還有知識管理,怎么將員工的知識、客戶的知識變成企業的知識,過去講知識管理就是檔案,其實這是錯誤的,其實知識是最簡單,也最容易傳播的信息就是知識。另外除了前面談到的四個方面以外,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要有員工的行為規范,你沒有嚴格的獎懲、考核,缺乏員工步調一致去執行基本的流程,我想你很難把你企業家的個性變成企業的個性。所以企業個性的五項基礎管理工作應該是我們一套基礎的工作。

  另外我們也看到很多的企業,用信息化的手段來不斷強化企業的個性。我們中國有世界上獨特的信息化手段,手機、寬帶、3G、NGN、ERP等等,我們比西方發達國家有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如果我們用手機進行我們營銷的信息和警報的管理,我想會有作用也會有效率。做好企業,做好企業的管理,首先是數字化,一定要用數字說話,注重數字的變化以及底限的決策。另外強化你的基礎管理,基礎管理是邁向世界級企業非常重要的基礎。到了一定的時候,一定的階段你才能夠做到指哪打哪,百發百中,這就是企業的績效管理。我們要有個性,我們必須建立富有個性的中國企業文化,其實談科學管理,標準化管理,始于我們國家的秦始皇,過去他提出“書同文,車同軌”,這其實作為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可以做好,我們一定要破除“中庸之道”,沒有中間狀態只有贏和敗,只有是和不是,如果在企業里面沒有功勞就是過錯,無功便是錯,只有堅持這樣鮮明的企業管理,我們才能夠建設富有個性的中國企業文化。

  總體來講在未來四年,中國企業將面臨許許多多的挑戰。一句話就是中國企業有個性,才能發展,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徐總裁。右面有請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的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馬云。

  馬云:感謝中國企業家雜志社。這五年和以前的五年我們犯了無數的錯誤,走了無數的挫折,所以我覺得今天探討的問題是全球化的天花板前20年不錯才是奇怪,錯是不奇怪。但是這20年企業的挫折未必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戰略都遇到了挫折,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都取得了成績。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全球化的思想。四年以前我去參加大莫斯(音)會議,那時候都在反對全球化,全球化是好事,為什么那么多人反對全球化,所以我一定要去參加,我發現其實并不是像全國那樣想象的簡單,中國的全球化路子才剛剛開始。20年的企業本身就有很多的問題要面臨,中國現在20年的企業也許是好的企業,但是面臨的問題很多,企業內部管理的問題、發展的問題等等本身就要解決的問題,全球化只是一個更大的檻,過了這個檻才能真正面臨成功。

  第一天起我們就講阿里巴巴不是全球化的公司就沒有辦法發展,所以我們創業者在開會的時候就說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必須面對全球的市場。所以我們招兵買馬,全是希望能夠把西方的理性運作借鑒過來。走到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我是瘋子,因為走過來的路子很多人把我們當成騙子到成瘋子,到現在的盲人,我們并不在乎,我們在乎是自己怎么看待這個世界。阿里巴巴在全球有550多家客戶分布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一天起阿里巴巴是中國人創辦,但是它不是中國公司,而是阿里巴巴的公司,有很多國家的人參與建設。也許很多人會說確實是這樣,我們在海外,因為我們一直在海外,所以第一天戰略告訴我們,我們要想幫助中國企業出口,要想幫助中國企業全球化,自己不走向全球化肯定是失敗的,所以這一個錯誤了就有無數的錯誤。如果阿里巴巴要出錯誤就是阿里巴巴1000個錯誤。如果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全球化要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全球化。如果是因為別人全球化所有自己全球化,這全球化就是錯誤的。全球化是發展的重要戰略,如果缺了這一塊不行必須全球化。中國市場現在以及未來的三至五年本身就應該變成全球化的市場,有人說全球化變成世界級的企業,我并不認為,中國本來就有世界級的市場,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市場,你說你要跑出去,當地市場都沒有贏你怎么可能跟別人競爭。卷求化從第一天起就要知道我要想全球化,不籌備人馬、戰略、市場、資金等等都要準備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很多人說占中國市場30%的市場已經很大了,這是錯誤的,我最近考察日本市場,日本市場很小但是很深厚,未來20年全世界大的企業都會在中國市場跟你角逐,所以不能狼來了你跑出去,你還是會死。

  第二,你憑什么做全球化。前幾年我做企業買工廠回來,買技術回來,我說為什么買工廠?他說因為人家有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我說人家有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什么還會破產,為什么賣給你?所以全球化我認為不是買設備,全球化不是買技術,全球化也不是到國外建立銷售渠道,如果我們真正想把更多的企業,更多的國家進入到中國市場進行全球化,全球化首先領導全體員工有全球化的心,在你眼里沒有中國全球化的概念,只有企業全球化的概念,當你的企業到孟加拉、到印度等等國家和當地的客戶沒有任何的區別,這樣才是全球化。所以我認為全球化要有全球化的心去幫助當地的企業成功,去給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當地的生活,帶去的東西是獨特的才是全球化。

  第三,天花板太厚,地又太薄,起跳板太軟弱。我認為不要怪天怪地,要怪自己的腿是否結實。企業是否準備好了,我們的人事運作等等并不是有很好的基礎,我們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是也絕對不能低估中國的影響力。所以我結束自己的講話,我認為中國未來的企業的發展全球化可能是螞蟻雄兵,下一步沖擊世界全球化的世界,中國的形成是以中小型企業帶隊,在全世界各地悄悄進村,打擊目標,迅速占領全球市場是中小型企業帶隊,所以對此我非常有信心。

  最后我給自己公司和自己經常鼓勵自己的話,就是進行全球化的企業家,各位前輩,各位同行,今天非常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主持人:謝謝各位嘉賓,今天下午還會有更精采的主題演講。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small id="cyacc"><center id="cyacc"></center></small>
  • <code id="cyacc"></code>
    <abbr id="cyacc"><samp id="cyacc"></samp></abbr>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