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久前結束的《全球食品安全論壇》上,有關新的食品安全標準問題引起了業內專家們的高度關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論壇開幕儀式上指出,我國要構建新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我們將盡快清理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產品和衛生標準,加強農藥、重金屬檢驗標準的修訂工作,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提高國際標準的采標率。業內人士認為,關系消費者健康的牛奶中抗生素殘留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消息更為具體。2002年有關部門就準備修訂GB6914-86《生鮮牛乳收購標準》,去年由于“非典”暫時停頓,如今這項工作正在繼續,目前第8遍修改稿即將提交專家委員會討論審核。修訂版增加了11項檢測指標,其中明確規定抗生素不得檢出,并對檢測方法和指標做出新規定,Snap法(酶聯免疫法)作為快速篩選法有望被寫入其中。據悉今明兩年國家標準委要重點安排食品衛生、食品生產安全控制、重要產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加強國際標準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目前蔬菜中的農藥殘留問題已經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但對牛奶中抗生素殘留超標的危害卻認識不足。蔬菜中大部分的農藥殘留可以通過浸泡、清洗、加熱等過程除去,而即便是高溫或冷凍,消除牛奶中的抗生素殘留都很難。對于消費者而言,食用了抗生素超標的牛奶,可能會引起皮疹、過敏性休克等反應;如果長期服用“有抗奶”,不僅會抑制人體腸道中正常的敏感菌群的生長,使致病菌、念珠菌大量增殖而導致全身或局部感染,還會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給臨床治療帶來不可估量的麻煩。
據了解,早在2001年9月,農業部就發布了《無公害食品—生鮮牛乳》的行業標準,并于當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標準明確規定“抗生素不得檢出”,但遺憾的是至今這個標準仍然只是行業推薦性標準,再加上終端產品國標中也沒有抗生素檢測項目,不少“有抗奶”依然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合格產品”的面目走上百姓餐桌。2002年4月,乳業龍頭光明集團率先在業內亮出“無抗”大旗與國際標準接軌,此后三元公司立即響應,“無抗”風波也迅速波及全國,不少知名乳品企業紛紛跟進。但同年7月底,“無抗奶”風波被有關方面叫停,此后不少跟進企業似乎就此“偃旗息鼓”,惟有光明和三元繼續堅持“全面無抗”。
但即將修訂出臺的新國標無疑將有望為這場曾經被指責為“炒作”的“無抗奶”風波正名。
根據農業部去年4月發布的《牛奶質量安全推進計劃(2003年-2007年)》,我國還將陸續修訂《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兩個國家標準,要增加摻假項目、抗生素項目,同時應具體詳述包裝、貯運,以免出廠后在流通領域中發生二次污染。
與此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立法進程也正在加快步伐。由農業部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起草工作從2001年開始啟動,經過2年多的調研,于2003年起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草稿,在分別征求了各省(區、市)農口廳局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意見后,又經過多輪修改。據了解,今年年初初完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草擬工作,并送請有關部門審議。
業內人士預言,新修訂或新制定的國家相關標準的實施日,將是“有抗奶”的“終結日”。消費者將不必再為各種各樣的說法攪得一頭霧水。(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