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業協會秘書長聶慶平:入世三年催生中國證券業四大變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13:00 證券時報 | |||||||||
    2004年歲末,由國際知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在中國境內合資設立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正式宣告創立,中國也將迎來加入WTO滿三周年的日子。高盛高華證券公司的創立只不過是中國證券業嚴格履行WTO承諾的一個縮影。入世3年來,像高盛集團一樣,一大批境外金融機構通過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申領QFII牌照等方式紛紛“登陸”中國證券市場。
    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證券業的對外開放給嚴格履行WTO承諾的中國證券業帶來哪些變化?在與國際資本市場逐漸對接的大背景下,中國證券業又該怎樣提升自身競爭力?在中國入世3周年到來之際,相信這都是值得業界深思熟慮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證券業協會秘書長聶慶平。     證券業嘗試全方位開放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政府嚴格履行我國證券業對WTO的承諾,中國證券業對外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快。對此,聶慶平向記者娓娓道來。     ———證券公司對外合資合作方面。根據WTO的承諾,允許中國證券公司與國外證券公司建立合資證券公司,從事A股的承銷,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基金的發起。按照承諾,目前已有5家合資證券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獲準從事相關業務。     ———證券投資基金業的開放。承諾由中國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及其他的金融機構與外國基金公司進行合資、合作,入世前3年,外資比例不超過33%,從2004年12月11日起,外資比例可提高至不超過49%。截至目前,中國已批準設立11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人民幣特種股票(B股)業務方面,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聶慶平說,此外,這幾年中國政府還不斷根據中國經濟增長發展狀況和資本市場發展需要,在進一步擴大中國證券市場開放水平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并不一定在WTO承諾范圍之內的對外開放舉措。     首先,自1992年起開始的中國內地企業到海外上市的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截至10月底,中國境內發行H股的企業已有105家,累計籌資達320億美元;紅籌股公司76家,累計籌資470億美元。其次,在WTO承諾之外,中國于去年開始實施了QFII制度,到10月底,累計已有27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其投資額度達30億美元,另外還有10多家境外機構正在排隊申請QFII資格。     聶慶平總結道,入世3年來,在對外開放方面,中國證券業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在全方位進行了嘗試,這為入世后國內證券業如何參與國際競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證券業入世新變化     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大的中國證券業,從開放中都得到了什么?聶慶平認為,隨著中國加入WTO,作為一個正處于新興加轉軌的市場,中國資本市場要與國際市場逐漸銜接。在這種大背景下,入世3年來,中國證券業、中國證券市場正發生著質的變化。     變化之一是證券業合規經營,防范風險的認識得到認同。他說,包括證券機構在內的中國金融機構已經強烈感受到入世后國際競爭所帶來的壓力。為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證券公司普遍注重加強風險管理,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倡導合法合規經營理念。證券公司開始注重在業務模式、經營模式上尋求創新突破,嚴防盲目投資、違規經營所帶來的經營風險。可以看到,對于委托理財業務,保證金挪用等多年積累的歷史問題,證券公司目前都在花大力氣進行清理,以防新風險的產生。     變化之二是證券業的創新意識普遍增強,證券公司對創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迫切。聶慶平說,目前中國證券業正在積極進行創新的探索。為適應競爭的需要,證券公司著手在業務模式進行創新;面對國際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現狀,證券公司探討組織方式、服務方式的創新;此外,針對行業激勵制度、內控制度的創新也在有序展開。     變化之三是證券市場的透明度在提高。聶慶平認為,入世3年來,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一些原有制度方面的約束也正在革除,國際通行的制度正在不斷引入,在進一步提高證券市場的透明度方面,相關制度不斷完善。表現在:其一,會計制度,中國資本市場適用的會計制度逐步接近國際會計制度標準。從財務方面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透明度逐步提高;其二、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多年來,監管部門通過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規定,使上市公司越來越透明、證券公司也將更為透明。還可以看到,整個證券交易、上市審核、發行制度也正逐步向國際靠攏,如詢價機制的引入、保薦制度的實施等。     變化之四是證券市場的制度環境在逐步完善。“國九條”為理順新興加轉軌的資本市場提出了戰略性的指導方針,入世也促使證券監管部門逐漸“歸位”,不斷提高其依法治市水平。經過前后三次的清理,目前證監會共取消了101項行政審批項目,7項行政審批項目交由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實施自律管理,取消和調整管理方式的行政審批項目占原有行政審批項目的一大半。     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是法寶     入世3年的時間雖不算長,但境外機構的進入,讓中國證券業確實感到了壓力,更看到了差距。在未來參與國際競爭的角逐中,中國證券公司憑借什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聶慶平說,保證金融機構、金融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體系健康運行的核心是風險管理。對于風險管理,外國金融機構都非常重視,視之為一切業務活動、一切業務人員所必須遵守、不能突破的原則,因此,要想在與國外機構的競爭中取得優勢,作為中國金融機構,最重要的是必須建立起一套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和方法,這是中國金融機構參與國外競爭的法寶。     他認為,國外機構的服務水平、服務方法也同樣值得國內機構借鑒、學習。外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后,與中國機構身處同樣的市場環境、面對同樣的客戶,如何取得長足的競爭優勢,服務水平的差異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中國金融機構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要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水平、方法和服務程度,這也將是體現國內證券公司競爭力的最核心因素。     服務水平、方法的改進與提高,需要創新。作為證券公司創新評審委員會的一員,聶慶平說,中國證券業逐步開放后,證券業必須要有一套適應創新、鼓勵創新、同時也能適應競爭的制度。創新的評審工作就是通過一套量化的指標體系,來反映證券公司主要的業務經營活動和業務管理水平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符合公司風險控制的要求,符合公司具有競爭力和平穩發展的要求。開展創新評審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證券公司從自身情況出發,首先要樹立合法合規經營意識,要對自身業務的風險有一個清晰的評估,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內控制度來控制、管理和防范風險。     入世3年,對中國證券業、證券市場來說,僅僅才是剛拉開了與國際機構、國際市場競爭的序幕。前路漫漫,競爭將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