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認為:建立石油市場期貨體系迫在眉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10:30 上海證券報 | |||||||||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姜洋認為,"中航油事件"表明,對于中國這樣的石油消費大國來說,建立屬于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體系并借此融入國際石油定價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在分析"中航油"事件時,姜洋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企業在海外衍生品市場上與跨國公司較量,就像是一場50公斤級對100公斤級的拳擊賽。"姜洋說,"對手
    中國經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注定了中國同時會成為國際石油投機商們最感興趣的對象。     "如果我們擁有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就會循序漸進地推進市場的發展,并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保護自己的企業。"姜洋說。     實際上,利用屬于自己的衍生品市場提高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期貨交易中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今年10月中旬,國際銅價發生巨幅震蕩,倫敦金屬交易所三月銅期貨價格兩天內暴跌近500美元/噸。同期上海期銅也連續跌停,但跌幅分散在5個交易日內。國內市場的波動率明顯小于國際市場,表明上海期銅市場的成熟度和抵御國際市場沖擊的能力日益提高。     這次的銅價波動成為對上海期貨市場風險管理水平的一次"測驗"。早在9月中旬國際金屬期市價格連續上漲時,上期所已提前預見到其后可能出現暴跌行情,并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風險控制,包括兩度提高保證金標準,多次向市場發出風險警示,以及相應加強實時結算和出金管理。     正是因為利用國內市場對沖國際市場風險,中國的銅企業才沒有在這次銅價震蕩中"栽跟頭"。"上海銅"的經驗表明,發展自己的衍生品市場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于保障國民經濟安全。     姜洋說,中國只有發展屬于自己的市場,擁有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才能使中國成為國際慣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石油這樣重要的戰略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