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三年,在“狼來了”的喊聲中,蓉城市民實實在在看到了變化。今天,首家港資銀行———東亞銀行成都分行在蓉開業,擬開展業務達13種。而匯豐銀行成都分行預計明年開門。此前在蓉唯一設立分行的新加坡華僑銀行成都分行今年8月份就開始開展外匯業務。目前,成都已是開放人民幣業務的18城市之一。
從本月1日起,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擴大到18個城市,其中105
家已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緊接外匯業務之后,外資銀行在蓉開展人民幣業務已箭在弦上。目前,包括花旗、渣打、東京三菱、新加坡大華、巴黎國民銀行等紛紛在蓉設立代表處,而世界銀行屬下IFC已經在蓉設立中國項目中心。隨著銀行業的最后完全開放,西部地區很可能成為外資搶奪的最后一塊蛋糕。
實例
外資巨頭參股中資銀行成為時髦。匯豐銀行參股交通銀行后,成為交通銀行的第二大股東,占了交通銀行19.9%的股份。匯豐還向董事會派出了董事,在高管人員中派出了副行長。西安市商業銀行也成功地吸引了外資入股,IFC就是其中一家。正排隊進入中資銀行的還包括德國發展融資集團(DEG),該機構正欲參股川內的南充市商業銀行,雙方已經“戀愛”年余。記者龔炅
記者述評
一些金融專家把2006年看成是中國金融業的一個“坎”,因為這一年中國將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如果中資銀行現有的一些問題不解決,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的“存款搬家”并引發系統性危機呢?
令人關注的是,建行和中行在獲得注資后,股改和上市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果。2003年,有8家內資銀行達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資本充足率標準,而據權威人士預計,年內將有21家商業銀行達到該標準。本地成都市商業銀行經過增資擴股,目前的資本充足率已經超過12%。
狼來了,中資銀行的壓力更大。可以看到的是,為搶奪優質資源,蓉城各銀行已經“水火不相容”,各銀行的外匯理財戰不斷升級,金融人才流動也越來越頻繁。“好的更好,壞的更壞”。一位金融專家這樣預測銀行業的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