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錢政宜
浙江省企業調查隊通過浙、滬、蘇互遷互移企業對遷入地投資環境的評價,比較兩省一市投資環境存在的差異,也根據調查的結果對改善浙江的投資環境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該課題負責人徐海彪表示,浙江省應通過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和機關效能建設,加快政
府職能的轉變,加大投資軟環境的建設。
他建議,一是要大力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創新型和服務型政府建設;二是要加快投融資體系改革,加大對中小企業資金的扶持力度,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三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引導和推動企業參與國際國內競爭與合作;四是要加強協調和服務,逐步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投資限制領域,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和培育市場體系;五是大力宣傳“浙江精神”,繼續抓好“信用浙江”建設,為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
此外,浙江省要加快“五大百億”工程建設,緩解電力、交通等“瓶頸”的制約,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投資環境,增強要素供給能力。
同時,圍繞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規劃和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溫臺沿海產業帶和金衢麗高速公路沿線產業帶,為民營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產業發展環境。國外經驗表明,外來投資主要起催化作用,發展本地產業集群至關重要,一個地區對資本和技術的吸引,主要蘊藏在本地企業群中,不僅會把吸引來的企業根植于此,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新企業繁殖和成長。
因此,浙江省要從現有的塊狀經濟、小規模經營逐步向更高層次的集群化、規模經營轉變,著力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為承接國際資本、產業轉移搭建平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民營企業,努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品牌響、國際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建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分工協作網絡體系,整合提升各類園區,構筑有利于吸引民營企業集聚發展的平臺,培育一批產業集聚規模大、專業化協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的核心區塊。加強科學規劃和政策導向,構建面向區域特色經濟、功能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努力培育一批以核心區塊為支撐、民資與外資并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儲小華表示,通過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引導民營經濟“二次飛躍”,創造產業升級的投資環境。
在資源瓶頸和市場機制的雙重影響下,因為資源環境的地域差異,產業的空間轉移已不可避免。如何解決傳統產業的升級跟進和新興產業的拓展,以避免產業的空洞化和競爭的邊緣化,必須依靠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創新;要以新的發展觀為指導,引導企業加快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加速改造和淘汰落后的設備,積極引進國際先進設備,提高產品的技術檔次,克服單純依靠消耗資源、能源發展的老路子,走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子;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挖潛,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并在稅收上給予支持,對于有重大科技貢獻的個人要加大獎勵的力度,提高科技創新對經營效益的貢獻率。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2月10日 第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