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寧
“總體上來講,水稻經濟在貿易自由化中的收益將大于損失。”這是“中國農業貿易自由化與環境——以水稻為例”項目提交報告中的結論。
該項目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
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聯合實施,目的是探討農業貿易自由化對農村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正面效益和負面影響,從而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規范政策和法規體系,并為新一輪的WTO貿易談判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支持政策調整對水稻影響甚于進出口變化
該報告認為,在貿易自由化背景下,水稻生產的調整主要取決于國內農業支持政策環境,而不是進出口量的變化。也就是說,各個地區內水稻生產,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下的大米進口沖擊或大米出口拉動作用很小,但貿易自由化背景下,國家農業支持政策的調整,對水稻生產及各個地區內種植結構的影響顯著。
大米消費有所下降價格將有所上升
預測結果表明,在“貿易自由化情景”下,全國人均大米消費量在預測期內將穩步下降。但由于人口增長,大米的總需求量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10年,國內總大米需求量將達到1.28億噸。總糧食需求量在2001到2010年間將增長18%。大米消費在糧食消費中所占比重將從2001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不足30%。
“貿易自由化情景”下對水稻供給的預測結果表明,水稻供給的上升幅度將略大于需求。
貿易自由化將促進中國對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優質粳米出口。大米出口的增加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內大米的平均價位。大米的價格波動,將進一步影響國內的大米消費。入世及多哈談判推動下的貿易自由化將引起國內水稻供給增加,而需求減少,這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大米自給率。
應關注貿易自由化對環境、社會的影響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技術、工業與經濟部的經濟貿易處主任HusseinAbaza在該報告的提交會議上指出,“發展中國家在研究討論貿易與環境的問題時,應該注意到貿易自由化不僅對環境有影響,還要關注其對社會的影響。”
如果中國完全實現入世承諾,國內價格的調整對農戶的生產和消費都將產生影響。預測結果表明,對于平均水平的農戶來說,農業產值將提高2.8%,而農戶在食物方面的支出將提高1.1%。
對不同地區和不同收入層次的農戶在貿易自由化中所受的影響進行分析和預測,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相對于富裕農戶受益較少。同時,所有的農戶在食物方面的支出將增加,到2005年貧困戶和富裕戶增加幅度基本一致,但到2010年,增加幅度從富裕到貧窮逐步下降。
預測結果表明,就全國水平而言,貿易自由化有利于減少水稻種植的農藥用量,而增加化肥用量和農膜用量。在此情景下,全國用于稻谷生產的農藥投入總量將縮小。另外,貿易自由化引起的水稻種植面積變化將有利于減少全國的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優化稻米品種 提高競爭力
中國入世將有利于農戶的種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向更具比較優勢的水稻等作物轉移。同時,WTO規則下國內支持政策的調整,也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水稻種植收入,促進水稻經濟的繁榮。
研究發現,貿易自由化下中國的水稻生產獲益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粳稻產區,相反地,以生產秈稻為主的產區,將面對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競爭和挑戰。
為平衡經濟和收入的影響,今后的水稻發展重點將放在提升進一步秈稻產區的競爭力上。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繼續加大力度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稻米品種,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政府需要加大對過度使用化學投入品的遏制力度,以協調經濟和環境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