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金人慶昨在《人民日報》撰文首次披露中國為何終結積極財政政策
晨報訊(記者郭淑香)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昨天高調評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終結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展示了中央駕馭經濟全局的藝術日臻成熟”。
金人慶昨天在《人民日報》第二版發表了三千字文章,首次向外界披露中國今后的”
穩健“財政政策。2004年歲末的這場7年積極財政政策之終結,金人慶稱之為“一次科學的相機抉擇”。
過去11年,中國財政政策曾有過兩次大的調整:1993年,為治理通貨膨脹,中國執行了緊縮財政政策,讓經濟“軟著陸”;1998年,為抵御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實行了積極財政政策,僅國債前后就發了9100億元,終于在2003年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經濟增速開始領跑全球,但由于投資過大,房地產、原材料等行業去年開始過熱。金人慶說,現在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轉向的時候了。
但海外都在猜測,中國穩健的財政政策究竟是什么樣子?
金人慶給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回答:在宏觀調控上既要防止通貨膨脹的苗頭擴大,又要防止通貨緊縮的趨勢重現;既要對過熱行業降溫,又要支持公共事業等薄弱環節。
這種看似“悖論”的解釋向外界發出一個信號——中國要走一條中庸手法的經濟調控之路,不會大熱大冷,不會搞緊縮財政政策。
行家可以看出,財政部在控制赤字上確實正在采用一個微妙的平衡原理。
中國將在明年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近期赤字要保持在3000億元左右,明年將降至占整體GDP的2%。但中國還必須保持一定的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的規模。
金人慶給出的解釋是:第一,對國債依賴較大的高速增長行業、“收油過猛”會有負面沖擊;第二,中國經濟的大盤子里,農業、教育、衛生等公共領域還要增加投入;第三,保持一定的調控能力,有利于主動地應對國際形勢。
觀察家們會注意到,金人慶最引人注目的表述是,國家將“騰出一部分財力,推進稅制改革,讓市場主體——企業的包包里多一點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提法,意味著明年一定會有“藏富于企業”的財稅改革大變局。
這次,財政部已經披露了兩個內容,一是今后要大搞7月份在東北試點的增值稅轉型改革;二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