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明年財政政策為何舍“中”取“穩”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0:50 上海證券報

    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手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雙穩健"登臺,成為一大亮點。"穩健的財政政策"是什么意思?前一段時期經濟界對中性財政政策的討論異常熱烈,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確定財政政策時并沒有選擇"中性",而是選擇了"穩健"的表述。那么,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里呢?

    一、財政政策為何舍"中"取"穩"

    首先,財政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政策的中性。中性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財政的收支既不會產生擴張效應,也不會產生緊縮效應。

    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以市場為基礎,以經濟手段為基本調控手段,而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各級政府對于財政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依然起到決定性作用,即財政政策的主體依然是各級政府。因此,對宏觀調控的行政干預過多,產生了爭相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較為嚴重的體制性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要的是將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控制為中性,但從"積極干預"轉為"影響中性"不能搞"急剎車",否則無論是經濟全局還是財政本身都無法承受這種突然的變化。所以,中性的財政政策是最終的目標,但受當前具體情況的約束而不能馬上實現。

    其次,穩健的財政政策具有階段性特點和中國特色。當前的背景是以國債和支出兩大政策工具運用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實行了七年之久,對拉動經濟增長、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出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緩解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從2000年起,中國經濟基本止住了增長下滑的運行態勢,并于2002年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增長周期。本來,積極財政政策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隱退,可是因為支出剛性等現實的約束,要求政策保持連續性,雖然局部出現了過熱跡象,但為鞏固和保持經濟和財政運行的平穩性,政策工具卻不能馬上收縮。所以,積極財政政策只能分階段退出,現階段財政支出只能轉向總量控制下的結構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財政政策還會產生擴張效應,對經濟的影響無法達到中性,但確實堪稱"穩健"。

    財政學理論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將財政政策分為擴張性、緊縮性和中性三類,這是財政政策的"一般"。而"穩健的財政政策"則是基于我國的具體情況而言的,是財政政策的"特殊",具有中國特色。因為我們目前要執行的財政政策并不是理論上完全意義的擴張、緊縮或中性,而是為了達到中性,采取相對緊縮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還要產生擴張效應的政策,出于一定的政治愿望我國政府將其定位為"穩健"。因此,"穩健"和"中性"既是一致的又是相互區別的,穩健的財政政策是達到中性財政政策之前,"漸進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性階段,是財政理論與我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最后,"穩健"應強調"穩"中有"變"。這一方面可與穩健的貨幣政策聯系起來,雖然近年來貨幣政策一直保持穩健,但實際上它也隨著我國經濟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調整著方向。1998年,擴大貨幣供給量,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利率等措施,側重于擴張性調整;而今年有針對性地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等措施,則是側重于緊縮性的調整。所以,穩健的要求與政策固定不是同一種含義,"穩健"并不是"不作為",而應強調"穩"中有"變"。在這樣的原則下,穩健的貨幣政策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穩健的財政政策也需要在一定范圍內,根據經濟因素的變化調整具體作用方向和力度,只有這樣,才會擁有政策的適應性和生命力。

    二、把握穩健財政政策基本內涵

    聯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經濟工作,我們能夠歸納出穩健財政政策的內涵。

    1、穩健的財政政策應致力于完成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我國傳統財政政策的目標是實現物價的相對穩定、收入的合理分配、經濟的適度增長和社會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因此,當前的財政政策應該服務于為實現這些目標而推進的各項舉措。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經濟工作的六項主要任務,其中包括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保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勢頭;大力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力;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穩健的財政政策應面向于支持這些任務順利地完成,從而,財政政策的內容應從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轉向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概括地說,就是從原來的總量擴張轉為總量控制下的結構收縮。相對于貨幣政策而言,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整方面具有優勢,應通過財政政策的實施來優化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區域結構、生態結構,最終實現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2、穩健的財政政策要求減少行政干預、增強市場作用。我國前幾年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始于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蕭條,當時緊急的情況使得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被忽視了,政策更多地傾向于行政干預。積極財政政策以政府為主體,依靠發行國債將社會資源集中到財政,由財政來行使發展經濟和擴大需求的職能,并最終將這種政策單一化和長期化。而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明確政府與市場的分工:市場是基礎,政府是補充,重在彌補市場失靈。穩健的財政政策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促進市場體系的完善,財政應由直接投資轉向間接調控,啟動社會投資,在更大程度上促進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

    3、穩健財政政策的具體內容規劃。財政政策是由稅收政策、支出政策、預算平衡政策、國債政策等方面構成的完整的政策體系,所以,探討穩健的財政政策應該在這幾方面都做出適當的安排。當前,主要方向是縮減國債規模,改革與經濟發展不匹配的稅收體制,加強稅收征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控制過熱行業的發展,支持農村和中西部地區以及促進瓶頸、短缺部門的發展,將財政資金更多地投向公共衛生、科技、教育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努力壓縮財政預算赤字。

    4、實施穩健財政政策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過程中應該克服積極財政政策的不足,發揮財政政策的優勢。

    首先要注意政策的時滯性。宏觀調控政策從實施到見效本身需要一段時間,體現為政策的時滯性。目前的經濟高增長和局部過熱即是積極財政政策的滯后效應,所以,應把握好財政宏觀調控的時間,在變化趨勢開始形成的時候盡早采取行動。

    其次要防止政策的固化。宏觀經濟調控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可是具體操作卻應該著眼于熨平經濟的短期波動,所以,財政政策應盡可能地短期化和社會化,根據需要隨時進行微調。

    再次要注意糾正政策效應的偏差。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常常出現政策設計脫離實際、政策工具運用與搭配不當、政策行為主體行為不端正等政策效應偏差。我國財政政策效應的偏差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在既得利益格局下地區、行業和部門受利益動機驅使,不但不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反而常常產生負社會效益,對這些問題應該及時加以糾正。

    三、如何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

    我國順利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關鍵是財政政策體系的完善,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各項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發揮出政策的整體優勢。

    1、國債方面。應逐步減少增發國債的數額,并將增發國債的收入在經濟建設方面的用途限制于在建工程的后續建設,不再支持增設項目,剩余資金轉向支持衛生、教育等公共事業和支持進一步改革。

    2、稅收方面。一方面加強稅收制度建設,把握好稅制改革的時機,另一方面盡快清理各種收費,將具有稅收特征的收費項目納入稅收范圍,并加強稅收征管。此外,稅收優惠政策要向中小企業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從而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收益,進一步啟動社會投資。在西部,可以嘗試減少以土地為征收對象的稅費負擔,降低土地的交易成本,增強對西部投資的吸引力。

    3、支出方面。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重在結構調整。配合國債使用結構的調整,減少建設性的投資支出,抑制過熱行業發展,加大對技術含量高、符合結構調整要求的農村水利、生態環境、醫療衛生、基礎科研和教育等項目的投資力度;增加社會保障事業和農村、農業發展的投入;對西部開發的投資應減少無效投資,擴大有效投資。

    4、平衡赤字方面。在公共財政的框架下,已經突破了傳統"以收定支",片面追求財政平衡的做法,但近年因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收支缺口和還債壓力不斷擴大,財政風險因素不斷增強,所以,逐漸削減財政赤字,盡量實現平衡預算也成為當前防范與控制風險的重要問題。

    此外,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現實情況的微小變化,在考慮經濟和財政運行承受力的前提下,及時調整政策方向,減少政策時滯,防止政策固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還要關注政策主體的利益動機,將地方和中央對政策的認識協調一致,將產生負效應的行政干預降到最低。

    總之,穩健的財政政策是政策中性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是財政政策理論與我國當前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它促使財政更充分地履行職能。穩健的財政政策既要抑制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膨脹,又要防止政策突變帶來的緊縮,在可承受的范圍內,以調整結構為主線,適當減少擴張,"漸進"地實現中性目標,促進經濟工作的具體任務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展望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故宮等景點門票擬漲價
第4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第54屆世界小姐總決賽
男人為什么喜歡車
女人與車的美麗約會
地產大腕趕集住交會
一周繽紛家裝美圖循環
娛樂風月圖鑒
歲末讀書頻道大盤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