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柏晶偉
“電子政務軟件廠商面臨整合”。北京用友政務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嚴紹業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嚴認為,參與電子政務的廠商今后還會越來越多,但是會出現一些大的廠商,同時在
應用軟件這一塊,會出現知名的電子政務品牌。特別是在“12金工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主力的廠商,不會像現在這樣每一個金字號工程都會有很多小的公司。
拿下5%就是第一名
嚴曾是北京安易軟件公司的總裁。這家有著財政部科研所背景的軟件公司,2003年初歸入用友軟件時,業界曾有多種猜測,一則認為積累了10余年財富的安易掌門急于變現,二則認為安易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必須找下家接手。兩年即將過去了,新公司的成績與發展對這兩種說法給予了否定。嚴告訴記者,自1997年之后,安易公司就面臨一個如何更快發展的問題,理所當然就會涉及到資金問題,靠自己去滾動、去積累很難也很慢,必須要有外部的資金進來。原來的公司是財政部全資的企業,不可能去融資,風險投資根本就不可能。改制后,開始吸收其他資金。“我認為,做企業就是這樣,一個是企業自己掙錢了,第二個是你把企業做好了賣掉,也是升值了。我們并沒有把股份全都轉讓給用友,用友占68%。這相當于用友增資。”“融不到資的企業才是壞企業。”嚴紹業說。
綜合考慮公司自身融資和發展的需要,以及借助用友的品牌效應,安易和用友“合作”了。“這個合作叫買也行,叫購并也行,叫合作也行。原來安易的企業的業務模塊轉移到用友里邊去,用友也有一部分要轉移到安易里邊來。”在嚴紹業的解釋里,似乎可以破譯為“合和”和“共贏”。
何為電子政務市場的主力廠商?嚴紹業分析,電子政務市場在分行業的市場當中算是比較大的,40—60億對于中國來說不算小,但是和接近200億的ERP市場、其他軟件市場相比就顯得較零散了。“12金工程”,60億除以12等于5億,每一“金”分不到多少。而且每個行業差異很大,廠商也不可能每個業務都同時做。現在的情況是,一大批公司在分這40-60億,要想分到很多也不大容易。“如果2006年我們只要做到全國市場份額的5%,我們肯定是第一名。”嚴躊躇滿志地說。但再過兩年之后他能不能拿下5%只能拭目以待。
一個2000億的市場
在業內,關于電子政務市場的各種預測很多,如“中國電子政務市場未來5年有2000億人民幣的規模”,“中國電子政務前面10年已經花了2000億”。當然,這其中包含了政府部門使用的網絡、硬件、軟件、服務等。據了解,這2000億的規模,是按照2000萬公務員,每人配一套設備加相應的軟件測算出來的。
“而電子政務不僅僅是政府公務員需要,還包括行政事業單位、軍隊等,所以2000億這個總體規模是沒有問題的。” 嚴紹業說。
“這幾年的規律表明,應用軟件差不多占整個投入的15—20%。我們按最低的數字15%來計算,5年投入就是300億,每年平均投入60億。無論哪個市場調查機構得到的結果,在去年和前年的電子政務軟件投入都是50億左右,所以說60億的規模并不大。如果是軟件占20%的比例,每年就有80億的規模。”
在嚴紹業看來,2004、2005、2006年這三年,中國的電子政務整體市場會平穩的增長。今年整個市場規模增長更快一些。導致市場增長的原因,一個是政府的推進,另一個是一些具體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落實。預計在這三年當中,作為電子政務最核心的客戶,或者稱最終使用者—政府部門對電子政務的認識將會達到一個初步理性的程度。
細分市場方面,總體規模會增長,但是增長的速度會放慢。網絡建設、硬件建設的投資比重,盡管每年還在增長,但會慢下來很多。軟件和服務會持續上升,服務較軟件增長要快,可能每年增長30%左右。
嚴紹業估計,三年之后,在整個電子政務領域,包括硬件、服務等,用友政務還是中等層面的公司。但到2006年,在整個應用軟件領域,從規模上講用友政務可以進入前十名;從細分市場來看,在政府的管理軟件中要達到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