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信系統是屬于國際聯盟共同管理的系統。在這個系統里,各國都充分享有自主權,每個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家代碼、調試員和接線員等。相形之下,全球互聯網則是專由美國商務部下屬的一個非營利組織管理,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對其沒有約束力,因此互聯網變成了一個難以監控的灰色地帶。于是國際聯盟開始爭取對互聯網的監控和管理權。
11月23日,對網絡的監控與管理被提到政府間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其中騰訊公
司自然而然地成為網際網絡管理工作小組(WGIG)的40名專家代表成員之一。許多國家對現在因特網技術系統設置水準(無論是域名設置還是極易攻破的IP地址)都深感不滿。
如今管理互聯網系統的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美國民間組織———互聯網域名與地址分配機構(I鄄CANN)。盡管是民間組織,但ICANN接受美國商務部的委托,因而事實上具有美國政府的背景。雖然ICANN打算在2006年脫離美國政府的管轄,但它想要成為商業化民營企業的想法仍引起了許多國家的不滿。為了打破美國ICANN的壟斷地位,聯合國打算接手國際互聯網的管理,就像當今國際電信系統一樣。在2005年11月份的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中,審議網際網絡管理工作小組的報告并采取適當行動會成為會議重點之一。
顯而易見,企業界更希望I鄄CANN是個民營組織。而這也同時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這樣的話,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新換代就不會被這樣那樣的政策或是官僚政府絆住手腳。盡管互聯網分部廣泛而且難以管理,但它所帶來的豐厚利潤是尤為可觀的:平均每注冊一個新域名就可獲利10億美元,而開發一個新網站更是利潤可觀。
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強烈主張修改當前的所謂的“民間主導”的現行體制,要求由政府間組織———國際電信聯盟來管理互聯網。
歐洲國家曾一度支持美國的立場,不過現在也開始傾向于由國際電信聯盟來管理互聯網。巴西和其他國家則希望就有關互聯網事宜再進行一次深入的政府間會議。
然而,盡管許多國家對美國獨霸互聯網域名分配系統頗有微詞,但不少國際聯盟成員,如中國、古巴、伊朗以及沙特阿拉伯對互聯網的使用仍存在著些許障礙,所以除了ICANN之外,幾乎沒有更適合擔當此任的理想人選。
美國口口聲聲說完全支持聯合國議程,但今年的高峰會議卻未參加。這種情況就與3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討論世界新聞與傳播新秩序時有著驚人的相似。當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爭取對媒體和信息數據的掌控權。那場爭議導致美國和英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后來他們又重新加入。如果同上次一樣,其他國家為了爭取在互聯網管理上的一席之地而把美國逼得太緊的話,到最后只會適得其反。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2月08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