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零售業整合并購將成為最有效擴張方式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11:15 上海證券報

    ○對外開放不僅沒有阻礙國內批發業和零售業的發展,反而加速了中國分銷業的改革和業態的轉變。

    ○在經營業態上,外資零售企業將進一步創新,外商獨資商業企業將有所增加,將出現外資并購中國本土商業企業的趨勢。

    ○加快產業整合和收購兼并,將是中國零售企業擴大自身規模、實現效益梯度增長的有效方式。

    12月11日漸漸臨近,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中國零售業將全面對外資開放,也就是說外資在國內開店將不存在數量和地域限制。面對零售業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中國零售企業將如何克服規模小、負債高、利潤低的劣勢,從容大膽地與"狼"共舞,并爭取最終的角色替換,成為走出去的"狼"而不是羊圈里柔弱的"羊"呢?

    內外資本三足鼎立

    外資零售巨頭不僅加快了在中國擴張的速度,其進入的業態也由單一向多樣化演變

    零售業屬于主動提前開放的行業,在入世前已開始對內資與外資開放。因而,零售業不僅是我國加入WTO后最先全面開放的行業之一,同時其實際開放進程也快于入世時間表,目前已形成國有、民營和外資三足鼎立的火熱局面。

    從外資方面來說,1992年開始外資零售"列強"已紛紛踏入中國,分食中國市場這塊"蛋糕"。

    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中已有40家左右在中國"搶灘登陸"。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日本伊藤洋華堂、英國Tesco等等洋名字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早已耳熟能詳。

    值得注意的是,入世這幾年,這些外資零售巨頭不僅加快了在中國擴張的速度,其進入的業態也由單一向多樣化演變。

    有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商業領域利用外資從1992年開始,截至2003年9月,全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約30億美元,批準設立外資商業企業264家,分店2200多個,其中絕大部分為新型流通業態。顯然,外資零售巨頭的"觸角"無論在地域上還是數量上都已經大范圍的伸展。入世三年,只是進一步加快了這種伸展,或者說擴張。

    當然,"入世三年情況證明,對外開放不僅沒有損害國內批發業和零售業的發展,反而加速了中國分銷業的改革和業態的轉變。目前,中國分銷業發展狀態良好,社會商品零售規模不斷擴大。外資批發和零售總額比重沒有超過10%。"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對于入世三年零售業的總體發展情況給予了上述客觀評價。這表明,外資進入雖不斷加快,但沒有對國內零售業造成太大沖擊。

    而從內資方面來看,由于洋"和尚"的進入,對于迅速提高我國流通現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國內的流通企業也學到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經驗、營銷技術和業態,促進了國內流通企業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一些具有較大規模與品牌優勢的零售商,如上海的百聯集團、北京的王府井(資訊 行情 論壇)、大連的大商,武漢的武商等;另一方面,入世的同時由于行業改革同步展開,國內民營資本也在不斷壯大。國美、蘇寧已是零售業當之無愧的民營新秀。與此同時,其它一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也紛紛介入零售業,如復星、新希望(資訊 行情 論壇)等,從而進一步豐富了國內零售業的格局。

    "過渡期"后的猜想

    外資將加速搶灘攻勢,新一輪競爭格局將隨之產生

    盡管對于零售業而言,對外資的全面開放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但站在外資的角度來看似乎并非如此,12月11日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點,對于眾多的外資零售商而言,仍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日子。

    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從這一天開始,中國將全面開放零售業市場。屆時,外資零售商在中國選擇所開的零售店的數量、股權和選址將不再受到限制。比之以往,外資身上礙手礙腳的繩索將減少很多。沃爾瑪亞洲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鐘浩威就曾表示,"年底以后,我們將會有更多的選擇。"顯然,外資將加速搶灘攻勢,新一輪競爭格局將隨之產生。

    這種新格局究竟會是怎樣的呢?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任興洲前不久的講話指出,事實上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已經出現新的特點。這主要表現為,今年以來外資零售企業在投資我國傳統百貨、零售業的同時,開始涉足我國圖書、藥品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零售市場,并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比如,自2001年5月1日我國頒布《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后,已有多家國際出版巨頭向新聞出版總署提出了申請。2003年5月16日,永裕新興藥品公司成立,這是外國第一次正式投資中國藥品分銷零售業。今年年初,荷蘭著名家族企業"萬客隆"北京會員店獲得了批發經營權,這是商務部授予批發經營權的第一家外資零售企業。種種這些都意味著這些領域的"堅冰"已打破,并將全面向外資開放。

    另外已有跡象表明,隨著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擴張步伐,構筑全國經營銷售網絡體系,并將進一步搶占競爭力強的新型業態的市場份額。有專家預言,在經營業態上,外資零售企業將進一步創新,如發展社區連鎖店等,并且外商獨資商業企業將有所增加,將出現外資并購中國本土商業企業的趨勢。此外,隨著連鎖零售終端的增加,未來外資采購和集中配送中心將加快建設步伐,而且隨著銷售網絡的發展和完善,對生產商的控制力必將進一步增強。他們還將拓展商業批發、傭金代理、特許經營等其他分銷服務形式。因此,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已經出現的新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加快打造"國家隊"步伐

    站在全面開放新起點的中國零售業連鎖化程度仍然亟待提高,我們必須通過"合縱連橫"方式打造我們的"國家隊"

    盡管入世三年我國的零售企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站在全面開放新起點的中國零售業連鎖化程度仍然亟待提高,我們必須通過"合縱連橫"方式打造我們的"國家隊"。

    據悉,麥肯錫曾經預言:在未來的3至5年,中國零售業60%的零售市場將由3至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控制,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場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盡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麥肯錫的推測過于悲觀,但這至少說明外資的強大競爭力是不容忽視的。

    而面對外資的強大,國內零售企業的現狀顯然并不樂觀。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副所長吳建國曾坦言,"國內零售企業近幾年雖然也在拼命發展,但是從經濟效益來看,還是和外資企業有一定差距。如外資企業每平方米的銷售額是3萬元左右,國內企業的數據則是2.5-2.7萬元每平方米。而且從發展速度上看,2003年國內企業門店32.35%的增長率盡管高于外資企業21%的增長率,但是這個速度和過去相比還是放慢了。所以說,目前的情況對于國內企業來說,競爭壓力的確非常巨大。"

    業內有關專家也分析指出,中國流通業仍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流通企業整體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現代化程度不高等,制約了中國流通業的整體競爭力。

    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流通業(批發、零售和餐飲業)對GDP的貢獻率為7.8%,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流通業對GDP的貢獻率就已達到15%以上。2002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28.6%,其中批發、零售和餐飲就業比重僅為6.7%,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盡快培育一批可以和國際"巨頭"抗衡的大型零售企業集團顯得刻不容緩,而加快產業整合、加快收購兼并將是中國零售企業未來擴大自身規模,實現效益梯度增長的有效方式。

    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整合,才能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國內企業相互間的無序競爭,并利用資源的聯動效應,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外部擴張力。最終,在全國范圍內打破"一家一戶"式的發展方式,通過一個較大的"平臺"實現集約連鎖,打造出中國制造的國際零售業"巨頭"。(記者 王璐)

    天同證券 張倩銘:我國零售業將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

    根據入世時的協議,2004年的結束標志著我國流通市場全面開放時代的到來。屆時,外資可以不受地域和股權限制從事絕大部分商品的批發和零售業務。由于外資零售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管理上占據優勢,面對中國零售市場又是有備而來,將對本土商業企業乃至國民經濟都產生較大影響。

    三年保護期喜憂參半

    加入WTO后到保護期結束前,可以明顯感覺到本土零售企業做大做強的迫切愿望,這段時間也成為中國零售企業發展最快的時期,部分零售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和競爭力。

    我國零售百強銷售總額從2001年的2342.36億元迅速擴張到2003年的4129.84億元,增長76.31%,2003年平均每個企業銷售規模為41.3億元,比2002年100強平均提高12.3億元,其中前十位的銷售總額為1672.05億元,同比增長48.86%。以百聯集團、大商集團為代表的國有零售企業依靠并購重組、整合行業資源的方式做大做強,而以國美電器、蘇寧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為代表的民營零售企業則利用較好的市場定位和靈活的經營管理迅速崛起,在管理、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逐漸成為國內零售業中的強勢企業。同時以連鎖超市、連鎖專業專賣店為代表的新型零售業態得到迅速普及,傳統的百貨商店也力圖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連鎖管理的模式鞏固現有市場份額,整個零售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不過我們仍應看到我國零售企業與國際零售巨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僅規模上有較大差距,更體現在資金、管理、技術和采購能力方面,本土零售企業要想真正實現與外資零售企業抗衡,更多還要加強自身建設,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圈地"運動。同時,由于我國在零售業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使得入世協議中對保護本土零售企業的政策形同虛設,保護期內外資零售企業利用各種手段突破了政策底線,加劇了國內零售業的競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零售企業的發展。

    總的來看,三年保護期內國內零售企業出現了超常規的發展,也培育了一批具有實力的企業,但也存在無序競爭、盲目擴張和法規政策缺失等問題,與外資零售企業的差距并未得到有效縮小。

    全面開放更促進我國零售業發展

    在與國際零售巨頭的正面交鋒中,本土零售企業的前景并不悲觀,外資沖擊所帶來的零售業格局變化,反而更能促進優秀的本土零售企業脫穎而出,誕生中國的沃爾瑪、家樂福。未來我國零售業將呈現復雜多元的發展格局和趨勢。

    1、本土零售企業的調整發展步伐加快,將形成多層次的零售業格局。

    國有零售企業全面整合,民營零售企業進一步崛起,未來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和具有特色的區域型零售企業。國有零售企業將在自身發展和政府推動下,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完善治理結構,建立大型零售企業集團;民營零售企業的生存環境未來將得到顯著改善,保持原有的擴張勢頭,面對平等的市場環境,善于學習和創新的民營零售企業有望成為我國零售業發展的主力。

    2、外資零售企業全面進入我國零售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沒有了股權、地域方面的限制,外資零售企業通過投資開店和兼并收購的方式能夠迅速擴大自身規模,同時也將加劇國內零售市場競爭。

    3、新興零售業態迅速普及,業態結構重新分配并完善,由過去的引進國外業態轉變到創新發展階段。

    以大賣場、連鎖超市和專業連鎖店為代表的新興業態繼續保持高速擴張的勢頭,新興業態已成為零售業的擴張重點。

    4、法律法規更加健全,零售業的發展環境有望得到改善。

    5、我國零售企業從"圈地"走向"深耕",提升自身盈利水平。

    整體來說,全面開放后,我國零售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無論是資本來源、業態形式都將發生一定變化,市場環境也更加公平協調,管理規范、資金雄厚、特色鮮明和具有創新精神的零售企業將成為市場新的領導者。同時應該看到盡管存在一定差距,本土零售企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和自身的發展,我國零售企業仍能夠占據零售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百聯集團董事長 張新生:"合縱連橫" 打造零售旗艦

    入世三年競爭無處不在

    中國零售業開放,按照我們進入WTO時間表是今年12月11日,但實際上10年前就開始了。只不過當初允許外資的入資比例較低,當然各地政府實際批準的比例可能超過了中央政府批準的數字。目前,外資的前五十家大的企業集團,大概70%以上都已經進入中國。因此,12月11日的進一步開放,可能也就是70%和100%的差距。

    現在百聯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這些外資連鎖企業集團。在外資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由于對中國市場不熟悉,使得本土企業尚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然而,經過這么多年的適應、磨合,他們對中國市場越來越熟悉,很多外資企業已經入鄉隨俗,本土化特征非常明顯,他們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了很多國內企業。在此情況下,百聯的競爭壓力確實不小,而這種競爭隨著12月11日的全面開放還會長期地持續下去。

    當然,百聯在國內的流通企業集團里也有競爭對手,都是某個業態為主的競爭,而不是全方位的競爭。外資企業是一個比較全方位的競爭對手,以家樂福為例,家樂福的"大賣場"業態進入中國已有9年左右時間,并且被中國消費者熟悉并接受,而與其"大賣場"齊名的另一個商業業態------冠軍生鮮超市也進入了中國,這就是典型的幾個業態同時或輪番進入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沃爾瑪也是如此。他們的各種業態輪番進入中國以后,對中國零售企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

    全面開放帶給百聯什么

    全面開放究竟會給零售業帶來什么變化?帶給百聯的又將是什么呢?那就是:機遇和挑戰。

    百聯要從容應對競爭,在零售業領域立于不敗之地并實現收益最大化,只有通過整合優秀資源,多元化、專業化、集約化地發展。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百聯已經走出了第一步。去年百聯集團的正式成立就是一個標志,而今年集團內一百、華聯的吸收合并則又是一個質的飛躍。存續公司百聯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將成為百聯集團內商業資源的總體優化配置重要的運作平臺,百聯將通過資產聯合與重組提高商業組織化和經營集約化的水平,以此來應對整個零售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實際上百聯這幾年已經在實施其全國范圍內連鎖經營的發展戰略了。公司在23個省市有接近6000個店鋪。

    盡管這十年連鎖業的發展造就了百聯現在的輝煌,但從時間節點上來說,我們和國外連鎖企業的差距仍然是十年和四十年之間的差距。我希望我們能夠盡快地跟上,在最短的時間內做"領跑者"。

    建設一流的流通產業集團

    百聯要成為世界的"百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百聯已經確立了明確的遠景目標,即到2015年,把百聯集團打造成"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流通產業集團。也就是說,百聯要在接下來十年的時間里把百聯集團的財務業績、市場地位和無形資產進行三個方面的提升。

    首先,在財務業績方面,百聯集團要努力躋身于中國企業集團前列,主營業務達到2000億元;實現年均15%左右的復合增長速度,為行業增長速度的2倍左右;凈利率與投資回報率等效益指標高出國內行業平均水平10%以上。其次,在市場地位方面,百聯集團核心業務市場份額居國內同行前三名,主要核心業態的國內市場地位位居第一。最后,在無形資產方面,把百聯集團建設成國內最知名的企業之一;成為國內擇業者首選的企業之一,具有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企業管理體系。

    鏈接

    特殊商品零售企業所受沖擊不一

    與一般零售企業相比,圖書報刊、醫藥、成品油和農資類等特殊商品流通企業所受影響不盡相同,或受益于相關政策暫時避開全面競爭,或真正實現"與狼共舞"。總的來說,圖書報刊和成品油流通企業相對成熟,受到的沖擊較小;醫藥和農資類流通企業受到的沖擊可能較大。

    圖書報刊流通業中,國有企業品牌渠道優勢明顯,民營資本經過長期發展也有相當規模,在國家文化和出版政策的影響下,全面開放后所受沖擊相對較小。

    成品油關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平穩運行,因此雖然外資巨頭已有實質性行動,但國家對國有石油企業的政策傾斜非常明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真正占據中國成品油市場的仍將是兩大石油集團。

    醫藥和農資零售企業則比較相似,一方面上游生產企業實力普遍較弱,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對下游影響能力不強;另一方面整個行業都還處于深化改革的階段,散亂小特點突出,缺乏具有優勢的本土企業,在與全面領先的外資企業競爭中面臨的沖擊較大。

    零售類上市公司進入可投資價值區間

    2004年1至10月份,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422億元,同比增長12.99%。受益于零售市場的快速增長,2004年前三季度零售類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109元,同比增長49.46%,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從2.653%提高3.921%;整個板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7.07億元,主營業務利潤109.07億元,凈利潤13.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4%、22.43%和59.74%。

    雖然零售類上市公司的整體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依然與A股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但部分個股依然具備了一定的投資價值。

    一是部分零售類上市公司作為業內較優秀的企業,具有比較穩定收益水平和網點、品牌資源,部分百貨類公司還具有較大的房地產升值潛力。

    二是經過長期的價值回歸,部分零售類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超跌,進入可投資價值區域。作為投資策略應重點關注績優和行業區域龍頭兩類零售類上市公司。

    相關上市公司點評

    百聯股份:承諾將百聯集團的優質資源進一步整合到現有平臺中,將顯著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我國最大的零售類上市公司,總資產59.8億元,凈資產34.86億元,總股本和流通股分別達到11.01億股和3.27億股。

    合并后的百聯股份以百貨、購物中心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同時承諾將百聯集團的其它優質資源進一步整合到現有平臺中,將顯著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雖然存在短期的市場波動風險,但其在我國零售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仍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

    蘇寧電器:今后兩年大量新開門店進入盈利期,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顯現

    高速成長中的家電連鎖零售企業,2004年前三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03億元,凈利潤1.01億元,每股收益1.09元,穩居零售類上市公司業績首位。

    公司具有較完備的供應渠道和銷售網絡,今后兩年大量新開門店進入盈利期,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顯現,未來業績仍將保持高增長,建議重點關注。

    南京中商(資訊 行情 論壇):網點資源價值突出,在當地具有較強的品牌優勢

    具有區域優勢的百貨類上市公司,2004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29元,每股凈資產4.12元。

    公司收益水平穩定,資產質量較高,地處南京黃金地段,網點資源價值突出,在當地具有較強的品牌優勢。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整合并購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故宮等景點門票擬漲價
第4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第54屆世界小姐總決賽
男人為什么喜歡車
女人與車的美麗約會
地產大腕趕集住交會
一周繽紛家裝美圖循環
娛樂風月圖鑒
歲末讀書頻道大盤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