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加強企業技術創新 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10: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企業競爭力是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形成良好的經營和成長機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企業的競爭力也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提高。為了解廣東企業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所具有的競爭力,廣東省企業調查隊于近期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145家企業競爭力的跟蹤調查。旨在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決策提供依據。
    一、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     廣東省145家企業是2003年在全省范圍內按調查方案抽取的,注冊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29家、私營企業28家、國有企業27家、股份公司19家、外商投資企業16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5家、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分別是6家、3家、2家。這些企業經過一年的發展變化呈現出以下新的特點:     (一)總體規模擴大,實力大大增強     廣東省的145家調查企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2003年實現戶均營業收入87223.65萬元,分別比2002年的39210.56萬元、2001年的35251.02萬元,增長了122%、147%,增幅明顯提高;戶均資產大為增強,2003年實現戶均資產57182.22萬元,分別比2002年的41635.28萬元、2001年的36905.19萬元,增長了37%和55%。     (二)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八成企業能實現盈利     2003年被調查企業實現利潤712086.63萬元,戶均利潤為4910.94萬元,分別比2002年的2795.45萬元、2001年的608.25萬元增加了2115.49、4302.69萬元,增長了76%和707%。其中,有八成企業實現盈利,116家企業平均盈利6607.34萬元,29家企業平均虧損1874.65萬元。     (三)企業的費用比例比往年有所下降     戰略管理大師波特曾指出“低成本、高差異、集中戰略是三大基本競爭戰略。”低成本被波特排在了三大基本競爭戰略之首,由此可見,保持較低的成本水平對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勝利的重要性。據調查顯示,2003年企業的各項費用比例大幅下降,戶均銷售費用為9.86%,比2002年下降了2.6個百分點;戶均研究與開發費用為1.55%,比2002年下降了5.8個百分點;戶均員工培訓費為0.63%,比2002年下降了5.9個百分點。     (四)市場占有份額提高,但半數以上企業仍依賴國內市場     2003年企業市場占有率有所提高,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占37.3%,比2002年高出4個百分點。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銷售范圍以國內市場為主,銷售國內市場比例在50%以上的企業有103家,出口比例在50%以上的僅有42家。半數以上的企業依賴國內市場和出口,單純依賴國內市場的有70家,單純依賴出口的有11家,分別占48.3%和7.6%。     二、調查企業的競爭情況     (一)行業競爭激烈,企業戰略趨于謹慎     據調查顯示,近八成企業認為2003年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尤其是制造業、住宿和餐飲等行業。在主要競爭對手上,認為是國內企業的認同率為52.5%,比去年的75.3%下降了22.8個百分比;而認為是合資企業和跨國公司的認同率為47.5%,比去年明顯提高。     隨著廣東省市場開放程度逐步提高,外國資本大量涌入對當地企業形成了明顯的競爭壓力。另外產品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促使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些環境的作用下,企業的戰略趨于謹慎。此次調查結果顯示:67.9%的企業認為不會向一些高風險和有高回報的項目傾斜;73.6%的企業表示在條件不充分情況下,不會收購兼并其它企業;52.6%的企業表示新項目需要分階段地批準,而不是一次通過;50.8%的企業認同項目投資運作通常要采取“試點”方法。     (二)企業組織結構較為合理     首先,從企業的組織結構看,企業的組織結構逐步完善,較為合理。有七成企業認同不同的職能部門可以進行有效合作;有六成以上企業能積極調整企業內部結構,增強各部門聯系溝通,能通過詳盡的調查分析去處理重大決策。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注重外向拓展能力的提高。有53.9%的企業認同可以與本地其他企業交流思想、討論問題或研究戰略方面;有51.6%的企業認同可以通過參觀本地相關企業或讓其他企業來訪,加強聯系溝通。     其次,從企業人力資源看,企業注重了對高級管理者的激勵機制運作。有65.2%的企業認為要對高級管理人員實施人力資源規劃和績效考核,同高層管理團隊合作的認同率為75.6;同時企業也注意到員工培養和激勵,有58.7%的企業認同員工的薪酬應該調整,有61.5%的企業認為應比競爭對手保持更高的工資水平,有65.7%的企業認為應加大對員工培訓的投入,有53.7%的企業認為應通過引入新的人力資源計劃來引發員工的創意。     (三)注重市場控制,強化市場營銷戰略     雖然在買方市場競爭環境下,多數產品利潤率不高,但企業仍采取多種穩妥、理性的市場營銷戰略來拓展市場,不斷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打造企業名牌,贏取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調查顯示,2003年有36.5%的企業銷售額增長的幅度大于行業平均水平,53.1%的企業處于行業平均水平;37.3%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49%的企業處于平均水平。     在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著重采取措施方面,有53.6%的企業認為應將所有新產品或服務引進市場;有57.8%的企業認為在產品或服務組合方面應做出重大改變;66.7%的企業很看重產品或服務的重大創新;50.4%的企業認為應將新產品迅速投入市場;認為加大營銷手段創新認同率的企業為66.8%;開發新產品或服務66.1%。有六成以上的企業不認同通過降價手段或通過降低工資水平來占有市場份額,而是要對現存產品或服務進行創新,對產品或服務的重大創新很看重。     三、存在問題     從企業跟蹤調查對比可以看出:     (一)企業研發水平不高,缺乏發展后勁     在2003年企業費用結構中,各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都是占了很小的比例,145家調查企業,戶均研發費用僅為0.63%。有75家企業表示在過去兩年里沒有開發過新產品、新技術或者獲得新專利,占了51.7%;有57.6%的企業能夠綜合已有知識來開發新產品。但在提供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發設施、比競爭者擁有更多專利權、大量投資于前沿技術的研發等方面,有六成以上企業無法實現;有55.9%的企業認同要加大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但實際上此項費用能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也僅有22.8%。     (二)市場占有率較低     據調查,雖然企業的規模、實力都提高,盈利增長,但市場占有率偏低。在88家準確填答企業市場占有率的企業中,有76.1%企業的全國市場占有率低于10%,51.6%企業的省份占有率低于10%。     (三)員工培訓投入較少     企業對員工培訓的投入比例偏低,戶均比例為0.63%,比去年下降5.9個百分點,其中有27家企業比例為0;有85家企業比例在0-1%;僅有1家企業的最高比例僅為8%。     (四)外國市場拓展能力不強     調查顯示,雖然有50.9%企業認同要更加注重國際市場,但僅有三成左右的企業能進入新的外國市場進行拓展國際經營,專注于建立國際經營的新企業、專注于獎勵國際經營的新企業籌集資金、引進國外專家或企業的研發成果;能在國外設立研發單位的更少,認同率僅為18.6%。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活力之源,它不僅包括產品的創新,而且包括管理的創新和領導者的創新。     企業的技術創新對于企業的競爭力無疑起著關鍵性作用。現階段我國的市場是買方的市場,很多行業由于競爭激烈,都已出現了供大于求、相對過剩現象,很多消費者甚至是采購商在購買的時候都會進行多方比較,最終選定的往往是在各項指標上更為優秀或者功能上更多的產品或者服務,汰舊換新的速度比以往更加迅速。如果企業沒有加大對于創新的投入,無法迎合這一趨勢,對于所生產的產品或者服務沒有進行不斷更新,產品就會逐漸喪失其本身的優勢和特點,漸漸在市場中失寵,導致競爭力下降,進而影響到市場占有率,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企業在實施技術創新過程中,不僅要在技術上不斷創新,還要有先進的營銷理念和領先的專利技術。首先要解放思想,加快企業體制改革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促使企業走技術創新之路,讓企業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體。     其次,要逐步健全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與技術創新體系。政府要不斷加強和完善創新體系,這是促進技術創新不可少的基礎性措施。政府對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開發活動要給予必要的財政稅收支持和項目資助。由于高科技的風險性,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健全風險投資擔保與服務體系,應當成為政府扶持企業研究開發活動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措施。     最后,要加快科研體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投資體制、科研開發機制與人才成長機制,加快科研院校的市場化改革,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步伐。同時要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通過技術入股等形式,增強技術創新動力。要創造科技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分配制度,使科技人才能夠得到足夠市場化、制度化的激勵,為科技創新培養和留住足夠的人才隊伍。在創新戰略上,由于自主創新具有高投資、高風險性,我國創新資源也比較有限,不太可能普遍實行自主創新戰略,應采用自主創新為主,模仿創新為輔的技術創新戰略。     (二)企業要注重新市場的開發,適應新形勢     市場是一個對企業生存有重大聯系的因素,一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應該不斷進行市場的開發,這包括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以維持或者提高市場的占有率。首先,市場的需求千變萬化,要做好調查研究,掌握市場信息,以已之長攻彼之短,占領市場;其次,開發新市場要靠高質量的產品,尤其是國外市場的競爭,靠產品質優價廉和周到的服務。不可否認,開發新市場是以企業的技術創新為基礎的。只有技術創新,才能有高新技術和質高價廉的產品,才能有周到的服務,才能打開和擴大新市場。因此,開發新市場要與技術創新聯系起來。企業要隨時發現國際市場的空白地帶,加以填補,積極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市場的壯大。     (三)企業要打造國際、國內名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首先要樹立名牌意識,加強市場經濟秩序整治和知識產權保護,為名牌的創立和發展提供凈土。扶優除劣,健全法律法規,對任何破壞市場信用和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都應嚴格其法律責任,做到以誠立信,以信用打造名牌,政府要有重點促進企業樹立爭創名牌意識,并盡快付于實踐,力爭通過名牌戰略使這些優勢企業迅速提高競爭力。其次要促使名牌內外戰略的有機結合。名牌的內在戰略主要是把企業的產品質量、技術、人才、規模等內在要素落實為品牌內在本質;外在戰略則是將企業的產品通過品牌設計、策劃、宣傳與營銷等外在要素組合成產品形象,即品牌。因此,一個企業欲想把品牌打成長久性名牌,就必須苦練內功,把產品質量等內在指標作為堅實的基礎和后盾,同時輔之成功的設計、廣告與市場營銷等,做到內外戰略的有機統一。     (四)加快培養企業家和職工隊伍,實施人才戰略     企業家是優秀企業領導人的簡稱,企業家是一種特殊的人才。企業產品的技術特性是企業生存的客觀基礎,企業能否在競爭中真正站住腳,關鍵看企業決策與管理水平。企業家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最短缺的生產要素。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來的。因此,培養壯大企業家隊伍的最好辦法,是不斷改善企業家創業與成長的外部環境,增創廣東人文環境新優勢。一要遵循企業家成長規律,順應全面和專業化要求,深化企業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除極少數例外,都要從市場競爭中選聘企業家,以切斷政府官員與國有企業經營者之間的“直通車”,力求通過有效的制度形成有效的企業家群體,真正發揮企業家在企業決策與管理創新上的重要作用。二要加快制定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努力建立國際化的人才交流網絡,要盡力開發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人才市場,兩種人才資源,充分發揮本地現有海內外智力資源的優勢和作用,不拘一格降人才,逐步實現人的素質國際化、人才活動空間國際網絡化。三要重點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圍繞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大膽深入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人才競爭、合理流動的機制。四要繼續加強教育和職業培訓力度,增大教育投入,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改善職工的人員結構和知識結構;要突破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與分配的難點,在股權、期權和知識產權入股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與試點,建立重實績、重貢獻,向一流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斗志和潛能,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吸引人才、人盡其才、全面競爭的可持續大潮,全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