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波瀾壯闊的2004年即將拉下帷幕,充滿希望的2005年正向我們走來。通過一年多來宏觀調控的艱苦實踐,人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堅定信心,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保持更加清醒的認識。
從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勢,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國宏觀經濟將保持又快又好發展態勢,人民群眾將從發展中獲得更多實惠,社會主義社會也將更加和諧……宏觀調控將繼續加強和改善
宏觀調控明年是不是要結束,是一個國內外廣泛關注的問題,不乏各種議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說明了兩點:一是從力度上講,宏觀調控是要加強的;二是根據經濟運行的不同情況和問題,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和力度會有所不同。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當前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效是階段性的。經濟運行中一些矛盾雖有所緩解,但基礎還不牢固。他特別提醒,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等有關政策松動的呼聲比較強烈,而且投資的攤子已經鋪開,運行的慣性很大。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的任務還很艱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反彈。如果不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就可能出現反復,我們的困難會更多,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電廠在建規模迅猛增長。不少經濟學家開始擔憂,電力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后重現過剩的局面。經濟專家劉樹成說,電力項目建設出現的新情況,顯示了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必要和緊迫。中央提出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體現了對形勢的冷靜分析和全面把握。
有專家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自始至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同時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兩者不可或缺。只有正確處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關系,才能使國民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健康運行。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一些地方的宏觀調控中,確實存在著‘一刀切’‘行政化’的情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很有針對性。”西部地區的一位地方干部說。
人們注意到,在宏觀調控政策中,變化最大的是財政政策。實施近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淡出,穩健的財政政策全新登場。這種變化,既是因為現在的經濟形勢與7年前大不相同,也體現了更多地發揮經濟自主增長能力的原則。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這些精神中,我們可以看到,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和市場經濟的原則,也將更加管用、有效。“三農”: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2004年的“三農”,無疑是經濟發展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年終歲尾,有人擔心,“三農”亮點會不會是曇花一現?一些農民也有顧慮:明年糧價會不會落下來,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是不是會變?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糧食雖然增產,但供求缺口沒有改變;糧價恢復性上漲,但種糧比較效益低狀況沒有改變;農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改變。鞏固目前來之不易好形勢,必須繼續加強“三農”的扶持政策。
“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要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一些專家認為,這些年農村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城市變化日新月異,農村面貌變化不大。扶持政策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從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更多地向農村傾斜,才能根本解決“三農”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全國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項支農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隨著國家財力物力的增強,還要逐步加大支農力度。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央對于“三農”問題的政策指向十分清晰,在力度不斷加強的政策支持下,明年的“三農”將迎來又一個春天。節約: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經濟速度慢了不行,影響各項事業發展和上千萬人口的就業;快了也不行,煤電油運緊張,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難以為繼。在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調整結構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大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節約能源、資源是優化結構的重要目標。”
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為43%;人均原油儲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僅為11%。我國也是一個資源使用浪費比較嚴重的國家,能源利用率僅為美國的26.9%,日本的11.5%。以土地為例,我國土地資源緊缺,去年一年占補平衡后,還凈損失耕地3806萬畝。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說,到2020年,要再實現GDP翻兩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慮,保障能源供給也有很大的困難。如繼續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資源來實現工業化,我國的資源需求量將接近世界其他國家資源消費量的總和,這是難以想象也難以為繼的。
據有關單位研究,目前我國的節能潛力約為3億噸標準煤,這相當于去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近18%。新發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對“十一五”期間的節能工作做了明確的部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還表示,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
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強調節約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大措施,也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改革:貫穿2005年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
“著力推進改革,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一些權威部門的專家預言,2005年將是一個改革年。
李德水說,2004年宏觀經濟暴露出來的問題,比如投資盲目擴張、能源緊張、增長效率較低等,都與體制性機制性弊端有關。中央明確提出,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是為了建立健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專家認為,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實施后,需要抓緊修訂完善配套措施,重點是明確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的權限及規范各自的投資行為,促進社會投資結構優化和效率提高。
新的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組織框架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加快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法規、落實國有資產經濟責任的業績考核等相關制度、加強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管工作,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系列改革將有助于從根本上逐步消除經濟大起大落的體制性因素,走出忽冷忽熱的經濟增長怪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
2005年,不斷深化的改革,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帶動全局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經濟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
當前,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和諧之處,成為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強行征地拆遷、收入差距過大、部分群體就業困難等等,越來越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一次把構建和諧社會列為經濟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引人關注。有專家評價指出,這一新提法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條件和基礎,和諧社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兩者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這項工作的部署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關鍵詞:“就業”、“社會保障”、“分配”、“社會事業”。
拿就業來說,盡管今年前10個月就新增就業崗位840萬個,但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必須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把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把政策效應進一步放大,讓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崗位。
在社會保障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并將在資金上予以具體支持。
城鄉、地區、行業之間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是不協調的一個重要表現。這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此明確提出,要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有專家建議,在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同時,應通過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對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支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
人們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到位,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將得到不斷提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將取得新進展。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勢,新的一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將不斷提高,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將不斷增強,經濟社會將更加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賀勁松 趙承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