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們買賣股票的傭金不再千篇一律,“券商”的隊伍中出現了瑞銀、花旗等洋身影。入世三年,證券市場的變化隨處可見。面對新的投資者、新的中介,管理層面臨的新挑戰也越來越大。
警惕“人為做空”
入世以來,投資者的隊伍中添了不少“新丁”,合資基金公司、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合資基金公司有10多家,而QFII的數量則超過了20家。這些新的投資者給國內市場帶來新的東西。
新的投資者帶來的新的資金。以
QFII為例,目前為止獲批的投資額度就達30多億美元。相對來講,這些資金投資的多,投機的少,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內市場資金的結構。
比增量資金更重要的是,境外投資者帶來的價值投資理念正在顛覆以往聽消息、跟莊的傳統操作模式。也在此基礎上,很多A股正在逐漸和H股接軌。
比起國際大投資銀行,中國券商的操作手法畢竟還是屬于“小兒科”。合格境外投資者的進入,也為監管層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此前有消息稱,
QFII存在“人為做空”行為,管理層對其提出了警告。盡管無法證實,但如果
QFII真要“人為做空”,還是有辦法的。比如,境外投資者從QFII處借入股票,在看空的情況下拋出。如果股票下跌,則在低位買進,到期歸還QFII,從高賣低買中獲益。然而,除了警告,管理層似乎沒有辦法徹底遏制QFII的違規行為。
外資券商加快腳步
相對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快速進入,外資券商的行動顯然慢了一拍。這也許由于上世紀90年代末,外國券商享受創紀錄的牛市,而疏忽游說政府,導致未能根據世貿規則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
不過,最近外資券商已經加快了腳步。上周,高盛獲批在國內成立合資證券公司,這是首家由外國集團實際控股的券商。
一旦外國券商大舉進入,無論是人才、市場,還是資金,對國內券商的沖擊將越來越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