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通常都是投資銀行眼中的香餑餑,但現在全球各地的證交所也都開始來到中國爭取潛在客戶。
全球各大證交所的高層正在頻頻訪問中國,向中國企業、監管機構、投資銀行、律師和會計師大力鼓吹在其證交所上市的優勢。僅過去一個月時間里,就有倫敦證交所在香港開立了一個辦事處,另有多倫多、紐約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高層對中國進行了訪問。
吸引他們紛至沓來的原因是,隨著中國慢慢開放資本市場,當地具有眾多的潛在IPO和股票增發機會。美國的證交所和其他地區的證交所將不可避免地對此市場展開爭奪。
投資銀行業人士認為,全球各大證交所在中國的不懈推廣是著眼于一個成長中的市場。雖然中國的IPO目前在全球總的股票上市量中比例很小,但在亞洲IPO中的比例可能日漸上升。據Dealogic提供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籌集的資金占全球IPO的6.75%。
各大證交所正在拜訪中國企業,并試圖影響那些在企業上市過程中可能提供建議的人群,如律師、會計師等等。新加坡證交所首席執行長謝福華表示,公司與新加坡政府的貿易和投資促進機構保持著密切聯系,后者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辦事處。
地方性的交流會和展覽會,如10月份的深圳中國高科技交流會以及5月份的北京國際高科技展覽會,也是外國證交所與潛在中國客戶進行交流的平臺。
較小的證交所則鎖定了特定的目標客戶群。比如,韓國證交所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那些希望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企業身上,希望說服他們在香港和漢城兩地上市。多倫多證交所則致力于吸引采礦企業和中小型企業。
感到有可能從美國人手中搶占市場占有率的其他地區證交所尤其加大了推廣力度。曾為倫敦證交所開立香港辦事處提供咨詢的艾希沃什等香港律師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考慮在美國以外的證交所上市,因為在美國上市將來的訴訟風險較高。根據英國律師事務所HerbertSmith的數據,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香港和中國內地公司中有11.5%曾受集體訴訟的困擾,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17.2%。中國企業還會在執行美國Sarbanes-Oxley法案會計規定方面付出相當的成本。
今年就有幾家中國企業避開了美國的公開市場,而選擇在亞洲或歐洲進行IPO,或是在美國144(a)私募市場上進行募股,這個私募市場僅對合格的美國機構投資者開放。中國旗艦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在香港和倫敦的兩地上市可能會成為今年最后一宗大型IPO。該公司計劃籌集至多87億港元或11億美元。
但美國的證交所并沒有袖手旁觀。依然吸引了大批中國企業大型IPO的紐約證交所在亞洲有2個辦事處,并正計劃在北京設立一個分支機構。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天堂納斯達克也正考慮在北京或上海開立一個辦事處。(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