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風浪中揚帆遠行
加入世貿組織短短三年,我國航運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國際物流巨頭、國際船舶代理已經搶灘中國市場。一位航運業內人士估計說,僅今年新登陸中國的國際船舶代理公司就有300多家。
中遠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到目前為止,中遠集團已實現當年利潤過100億元的目標。我國航運市場對外開放并不是從入世開始的。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航運市場對外開放已走過了近20個年頭。但是入世帶來的我國可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有的最惠國待遇,打破了貿易壁壘和經濟封鎖,使外貿的海運量每年以8%至10%的速度遞增。
1998年,有30多家外國航商在中國港口開辟集裝箱班輪航線。在我國2100多個近洋航班和279個遠洋航班中,境外航運公司分別占有44%和71%的份額。因此,除客貨班輪運輸外,我國港口準入的開放程度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開放水平。
在貨運市場方面,貨載保留是政府通過為本國承運人提供穩定的貨載以提高本國承運人市場份額的單邊保護措施。自1988年起,我國不再通過行政手段規定國內承運人對國貨的承運比例,鼓勵承運人和托運人按照通常的商業做法直接商定運輸合同。
中國貨運市場準入的開放程度,已經較其他國家包括世界上最發達國家更具開放性。因為在這些國家,政府規定部分物資必須由懸掛本國國旗的船舶承運;對于進口物資,政府規定進口商必須簽訂離岸貿易合同,通過運輸招標并控制招標過程以在國內選擇承運人。
稅收政策是衡量是否給予外國企業國民待遇最重要的標準。在我國,外商投資企業不但享有國民待遇而且還享受優惠待遇,這項政策同樣適用于航運業。我國航運業的開放政策還反映在無補貼政策。自我國商船隊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國內航運企業不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資助。
交通部有關人士認為,對外開放20年,我國率先打開航運市場大門,有助于我國海運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隨著一批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管理水平高的外國航運企業進入我國市場,我國航運企業為求得生存與發展,加快了轉變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在同外國航運企業競爭中,我國航運企業按照國際市場供需關系組織生產和經營,努力向外向型、國際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提高了競爭能力。林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