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結構調整促河西糧倉變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6日 12:18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黃杰

  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深入到甘肅省的張掖、金昌、武威等五市進行了一次圍繞農業產業化與鄉鎮企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在這片被世人譽為河西糧倉的地方,記者卻驚異地發現,隨著各地角逐經濟發展進程的加快,昔日廣袤的糧倉已輝煌難再。

  通過調查,記者試圖揭開河西糧倉變局的內在動力與演化過程。

  素有河西“糧倉”之稱的甘肅省張掖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張掖以高效農業戰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大提升了效益。但是,對于張掖糧倉的地位,多少年來,酒泉、武威兩市并不贊同。

  記者在今年8月召開的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看到,在酒泉、張掖、金昌、武威四市的展臺前,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提出了要做“河西糧倉”的概念。然而現實卻是,各地的糧食生產正在萎縮。

  11月中旬,記者在以上幾市下農村、進工廠、訪科研示范基地,處處感受到了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氣息。

  在張掖市有年金龍集團公司石崗墩農業高新科技園的溫室里,記者看到經過人工培育的美國蛇果和人參果已碩果累累。這些采用新技術栽培的果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公司董事局主席宋有年介紹說,“通過發展溫室大棚,使土地實現了利益最大化,經濟產出比種植糧食作物要高得多,農民的積極性也非常高。”

  目前,張掖已有近7萬畝溫室。張掖市梁家墩鎮五號村村民肖軍說,1畝溫室的經濟收入,抵得上過去10畝農田的收入。

  在由新疆中基集團投資建設的張掖市臨澤縣天森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這家投資規模達1.3億元、年加工能力為4萬噸的企業引導當地農戶大量種植番茄,使臨澤縣的番茄種植面積已達4.6萬畝。而每種植一畝番茄,農民就可直接獲利1000元以上。

  張掖市鄉鎮企業局副局長葉德文說,張掖自古以來就缺水,因此發展高效農業,是張掖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以前的溫室里只能種白菜、蔥等價格低廉的蔬菜,而今在科技的推動下,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生產反季節精細蔬菜,暖棚可養豬、牛。科技在張掖地區的經濟增長中貢獻率已達40-50%。

  事實上,搞溫棚種植僅是甘肅河西農業轉型的一個側面。在酒泉和金昌,記者看到,大面積農田上和往常一樣種著玉米、棉花等傳統作物。但這些卻很少直接走向市場。甘肅酒泉敦煌種業公司的王大和董事長談到,一畝制種玉米的經濟產出要比單純種玉米高出500-600元,你說農民喜歡種什么?

  在高臺縣合黎鄉,34歲的農民王金國今年投資12000元搞了一個制種溫室,這些花種賣給北京奧瑞金種子公司,收入將達到2萬元。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農民在追逐經濟利益過程中,隨著相關產業鏈條的延伸,糧食種植面積勢必直線下降。這樣一來,河西糧倉悄然生變。

  那么這種變化的內在動力是什么﹖難道僅僅是利益驅動?

  金昌市市長李建華就此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說,“一般來講,作為農民肯定是認識相對淺薄,比較重視眼前利益。但從深層次看,農民種植非糧作物,要是沒有企業收購,他們也就不敢種植。而事實上,恰恰是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眾多鄉鎮企業引導了農民的種植方向。”

  結果呢?李建華市長非常幽默地說,在鄉鎮企業引領下,農業產業化布局迅速發生變化,鄉企在鼓勵農民朝著自己既定的方向發展的同時,也無形中幫助農民提高了收入,幫助政府解決了農民收入低的難題。由此,政府也相應地對鄉企予以扶持,助長了河西糧倉的變局。

  在采訪中,武威市徐副市長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在區域內糧食并不緊缺的今天,農民減少純糧食種植面積有著他們自己的道理。至少從現狀看,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政府壓力也明顯減輕。

  武威市是甘肅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在黃羊鎮,這里的面粉廠有上百家。作為當地面粉業的龍頭,武威紅太陽面粉廠的負責人對記者說,由于本地小麥種植面積日趨萎縮,現在企業每年要從河南、內蒙古甚至國外調集小麥。要不然,企業就會吃不飽。

  同樣,作為我國西北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上市公司、武威榮華生化集團公司現今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吃不飽的問題。集團副董事長嚴新林說,企業早在謀劃上馬年產60萬噸的玉米淀粉生產線,但每年需要90萬噸的玉米。而現今,糧食種植面積逐步減少,本地玉米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需要,要從外地調購原料的話,運作成本則會加大。

  在甘肅河西,草業的興起,也給糧食種植帶來了巨大壓力。早在上個世紀,成都大業草業就入駐到了酒泉市。經過發展,大業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酒泉、嘉峪關、張掖、金昌等各個角落。由于它的示范作用,河西還迅速崛起了一批屬于當地的草業公司。甘肅田升草業就是一家這樣的公司。

  在位于金昌市金川區的這家企業,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現已有屬于自己的草源基地5萬畝。總經理陳斌民說,發展草業無污染,投資少,周期長,見效快,省心省力,農民非常喜歡。他認為,草業的效益是比制種、溫棚差一些,但它符合了農民的惰性思維。現在,草產業鏈條還在不斷延伸。

  種種跡象表明,甘肅河西正在興起一場圍繞非糧產業的圈地運動。如張掖甘綠脫水蔬菜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銷往日本、美國等國家,帶動了10萬畝脫水蔬菜基地建設;金昌市的啤酒大麥產業熱浪迭起,產生了規模效益等。

  回過頭再看,在關于糧食安全話題熱議的背后,河西糧倉卻日趨萎縮。河西走廊糧倉之變局使農民實現了增收,讓政府減輕了負擔。盡管褒貶不一,但變局已成定局。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深圳健力寶獲中超冠軍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男人為什么喜歡車
女人與車的美麗約會
警惕房屋銷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樓盤一覽
娛樂風月圖鑒
劉翔自傳:我是劉翔

<small id="gi6gi"><center id="gi6gi"></center></small><dd id="gi6gi"><strong id="gi6gi"></strong></dd>
    • <source id="gi6gi"><tbody id="gi6gi"></tbody></source>
      <blockquote id="gi6gi"></blockquote>
    • <strike id="gi6gi"><table id="gi6gi"></table></strike>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