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實施首年調查
榴蓮龍眼蜂擁而入 北方水果低價競銷
一份由拱北海關等單位聯合起草的《“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執行情況調研報告》將送給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同時,廣東等“早期收獲”主要涉及省份的外經貿廳早在幾個月
前即分赴柬埔寨、越南、泰國、緬甸四國,對當前中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展開調研。
如何確保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合作全面啟動時更為科學、更為高效?去年6月18日正式簽署、同年10月1日實施、被稱為“中國-東盟早期收獲”的“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是當前唯一的范本。
“零關稅”惠及消費者
據海關統計,“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實施以來的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中國從泰國進口蔬菜水果共281.8萬噸,價值4.2億美元,比協議執行前的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分別增長58.4%和1.2倍,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與此同時,進口泰國水果的價格明顯下降,國內消費者得到了較大實惠。
專家分析,中泰雙方蔬菜水果貿易在“零關稅”下取得良好效應,是因為雙方產品互補優勢強。我國蒜頭、胡蘿卜及蘿卜、蘋果、梨等溫帶果蔬及泰國木薯干、山竹、榴蓮、龍眼等熱帶果蔬成為雙方貿易的重點。
粵桂瓊水果遭受損失
廣東、廣西、海南作為國內熱帶果蔬的主產區,在收獲時間、生產效益、產業化程度等方面與泰國水果相比都處于劣勢,面臨著不小的沖擊。
據廣西農業主管部門反映,中泰果蔬零關稅措施實施后,隨著泰國熱帶水果進口的增多,廣西果農反映國內客商明顯減少,產量豐收但市場變小,荔枝、龍眼等熱帶水果的產地交貨價格大幅度下滑,出現了“果賤傷農”的現象。廣西農業部門測算后告訴記者,中泰果蔬零關稅措施實施及2004年1月1日“早期收獲”計劃的全面啟動,廣西龍眼、荔枝、芒果、香蕉及菠蘿5大果類受從東盟進口水果影響的損失就超過6億元人民幣。
魯陜冀蔬菜商機擴大
與熱帶果蔬主產區不同的是,以山東、陜西、河北等省份為代表的國內溫帶果蔬產區對零關稅措施表現出比較積極的態度。
據悉,這些省區先后組團到泰國考察,經貿合作洽談十分活躍。以陜西省為例,該省與農業部合作,先后在去年12月和今年9月舉辦了中泰果品企業家圓桌會議、東盟-中日韓果品企業家圓桌會議,為國內企業與東盟企業搭建果品貿易平臺。
警惕出口無序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溫帶果蔬產區企業反映,實行零關稅措施后,國內不同地區的同類產品如蘋果、梨,對泰國市場的出口呈現一擁而上的局面,出口企業魚龍混雜,出口報價不規范,存在低價競銷現象;市場定位過低,采取低價位措施,使我國水果在泰國市場成為低利潤、低檔次產品,更有部分產品是以“地攤貨”形式出現在泰國市場上。
相比之下,東盟各國卻是嚴陣以待。陜西檢驗檢疫部門透露,泰國農業部曾提出對陜西有產品出口至泰國的果園進行注冊,后被我駁回。檢驗檢疫部門認為,面對大量涌入的中國水果,應提防泰方為保護其本國水果而可能采取的技術壁壘。
泰方目前仍將大蒜、洋蔥、馬鈴薯等幾種我具有優勢的商品列為關稅配額管理,在配額內才實行零關稅;而越南用“例外清單”(即“早期收獲”計劃中的例外產品)形式對國內產業進行保護,提出要求廣西農業部門協助發展其國內的柑橘種植業。
專題撰稿 本報記者 謝思佳 程滿清 通訊員 汪沛洋(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