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停了誰的牌?--由重組過程中的停牌制度說開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6日 08:15 證券時報 | |||||||||
    百聯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600631)停牌7個多月之后終于得以上市,被業內傳為佳話的第一百貨與華聯商廈的聯姻也自然引起各方關注。不過復牌首日,百聯股份卻大跌17.91%,雖說可以解釋為股指大跌之后該股一次性補跌到位,并以“風險釋放”聊以自慰。但對于苦苦守候了半年多的普通投資者來說,畢竟還是難以接受這種一上市就栽個大跟頭的事實。而本意是保護投資者的停牌制度,卻再一次讓普通投資者產生了“究竟停了誰的牌”的疑問。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在A股市場上是屢見不鮮,最早的比如在PT鄭百文(600898)的馬拉松式重組中,就采取了長期停牌,但我們還是可以依稀看到上市公司利用停牌影響股價的影子。其實筆者也知道,這種制度的安排正是出于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因為在漫長的重組過程中,普通投資者在獲取相關信息方面肯定不如參與實際參與重組的相關人士以及相關利益群體,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格局下普通投資者處于絕對劣勢,通過停牌來保護投資者利益是必要的。     不過在這一保護過程中,管理層卻忽略了其實停牌本身也可以成為相關利益群體尋租的一個渠道。比如今年初大冶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000708)與中信泰富的并購案中,相比后者的坦誠,大冶特鋼卻是大打迷蹤拳,充分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股價是上沖下洗,等普通投資者撥開迷霧之后,炒作也就告一段落。還有最近活躍的撫順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600399)等,手法各異,但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其中的所謂停牌不過是方便對股價進行影響的一個手段而已。     再來看看最近證券市場上的兩件大事:一個是在中國證監會的組織下,滬深證券交易所對《股票上市規則》進行了一次“大手術”,其中有一個重大革新,就是進一步簡化停牌制度,取消了季度報告和部分臨時報告的例行停牌,據稱此舉有利于提高市場效率;還有一件事情是發生在香港市場,說的是香港廉政公署將上市公司創維數碼董事局主席黃宏生一干人等拘捕,理由是其涉嫌竊取公司巨額資金,在香港上市的創維數碼也因此被強制停牌。雖說目前黃宏生已被保釋,但由于問題仍在調查而遭停牌的創維數碼何時復牌則成了一個迷。     兩件事情看起來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串起它們的有一個關鍵詞:停牌。先說說新的《股票上市規則》里的停牌制度改革。應該說改革的理由充分,從半天到一小時再到干脆取消,的確會提高效率,而且在網絡發達的今天,這種例行停牌的存在本來就有點尷尬;更要命的是這種浪費辦事效率的東西還有一大罪狀,即這些浩如煙海的例行停牌將偶爾為之的警示性停牌淹沒,給投資者造成思想上的麻痹,不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取消一些無關痛癢的例行停牌肯定是好事。只是在筆者看來,這種手術還僅僅停留在一個規則條例上的修修補補,沒有觸及根本,對于普通投資者渴望看到的通過改革停牌制度來完善對上市公司的監管,還是有如隔靴搔癢。     在筆者看來,這種停牌制度改革還是囿于信息披露的范圍,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停牌制度。這一點我們可以同香港市場做比較,在香港停牌制度的范圍要寬許多,并且香港聯交所的重點在于監管,而不是負責所謂信息披露,聯交所的權利大到只要必需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或者維持一個公平、高效和透明的市場秩序,則無論是否應發行人的要求,聯交所均可以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和條件下,隨時將任何證券除牌(即摘牌)。而一般情況下,只要企業出現達不到上市公司規則要求的現象,或是有侵害小股東權益的行為,都會被強制停牌,何時復牌要視違規行為是否得到糾正而定,此次創維數碼的停牌也是這一規則產生的結果。     但反觀國內股市,違規事件不少,可導致停牌甚至有司法介入的是少之又少。不過就是發布解釋性說明公告,要么交易所來一個“譴責”或者“嚴厲譴責”之類的,至多罰款了事,個人影響不會很大,上市公司更是未動秋毫。其實,國內股市發展了這么多年,相關法規條款也制定了不少,法律條文很多方面比香港還細還全,但為什么難以執行?這里筆者借香港一位分析師的話來回答,他認為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放縱”,通俗來說就是板子高高舉起,然后又輕輕放下。比如這一次的新《規則》,我們也看到在信息披露中提到了公平性和及時性,無可否認是很大的進步,但如果上市公司疏忽了呢?相關懲罰是如何?如果還是嚴厲譴責,那么我們這么多年一直所期望的“三公原則”恐怕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事實上,企業之所以上市,就是看中這一平臺可以很方便的來進行低成本融資,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其實對違規企業最嚴厲的懲罰就是停牌甚至除牌,因為這里面隱含著企業巨大的違規成本,就是上市公司會因為停牌而無法安排正常的融資計劃。在這一點上管理層不妨可以考慮借鑒聯交所的成功經驗,這種真正體現監管的停牌制度,恐怕才是普通投資者心目中真正想要的。而之前管理層的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不輕易對違規企業實施停牌的考慮,的確有點混淆了監管與利益維護的概念。作為監管部門,負責市場按既定規則運行、對違規事件堅決打擊,自然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做到這一點,實際投資者的利益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保護,至于其他維護利益的事情,投資者應該走的是司法渠道。     當然,我們也看到這一次對停牌制度的改革,已經有了一種輕程序、重實質的傾向,取消部分例行停牌就是一種進步;我們更希望的是,管理層能夠進一步發揮停牌制度的制度監督作用,將其打造成一把監管上市公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公平為準繩,公開為必須,則公正自然來,而證券市場的信任危機也能夠被逐漸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