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恒明
不管你是實際操作者,經驗派。你只能代表某個(些)行業,特殊環境的成功。而理論家往往過于深奧,不近現實,難免形成隔閡。一本好書,一本暢銷書是在于作者的技巧,與環境的融合,而經典書便是經得起不斷推敲,無疑就要有天之才而為,但對大多數人說,還是技巧離我們真實些。
一本書不管你講《困境與出路》《好公司為什么失敗》,還是講《企業生命周期》《完美管理者》,講《4+2:什么對企業真正有效》,經營公司何嘗不是經營人生,其中對錯,都必須參與具體的人事,具體情感影響而終成一事。《4+2:什么對企業真正有效》并沒有得到出版方預期的效果,無疑是我國企業勞作,企業紛爭還不足以有耐心去分析其中的條條框框,而《基業長青》更多人看的原因在于它是“長生不老”之效,在經濟繁榮,個人得志時,往往想其持久的緣故。出版也講究大環境,抓好年月,從某種意義上說,《執行》和《基業長青》是對立的,大家不能再做夢永久長青的時候,還是要回到執行的路子來。中國人也講究實際,現實中同樣存在無數執行不夠,而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被清出局的案例。《執行》就是這一特定事情的文化。2004年呢,WTO第三年了,大家也知道世事繁雜,難以一統天下。何況圖書市場內部人士把市場攪亂了不少,并不肯花時間和力氣培養忠誠的讀者,大家都急于求成,也算是一種巨大內耗。讀者最終是看不懂,看不懂別人就不去看,讀者棄權了,還是我們出版方的損失,你也就無可奈何。
對作者來說,《系統戰必勝》是我萬明堅的經驗總結,是多年的所思所想,除了這本書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對朋友,對于自己所從事的手機行業也算是一個總結和表態。而《領先之道》陳春花教授,從學者的角度,總結出中國優秀企業的運營之道,也出了中國人的一口氣。小的方面講也是去了自己的心病,但出版方就不能這樣想了,是不是抓住“系統戰”來個培訓讀者計劃?是不是掀起讀者來關注中國“基業長青”公司?要讓人們激起探個究竟的欲望,然后是購買的欲望,然后看過之后還不覺得受出版方、受作者言辭的欺騙和誤導。這就是簡易的圖書商業運作之道吧。2004年初,幾乎幾大出版社都相繼推出自己看好的圖書,說今年是“領導力”元年,但這個話題似乎從圖書銷售和影響力來說并未得到驗證,各大媒體在圖書上市前后有前涌后繼的報導,但沒有持續報導和深入開發,就算不上是一個很好的結局,圖書的評論,雜志應該是較有沉淀的東西。
當然,今年我們的讀者很忙,要關注奧運會,關注足球(亞洲杯和中超聯賽),關注大學生失業問題等,而公司運作,管理之道的話題終于有些讓人疲倦了,最后流行起動物的故事,動物的脾性來挖掘管理的大眾性,普及話題了。領導力,對下層職員來說它是一種欺騙力,對上司來說,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需要掌握領導力的人,這些有潛質的人已經學了許多的書本知識了。他們看這類書,更多是不斷的掌握案例而已,也就是讀者關注點在注重案例上。注重案例意味著名家創作一直會是關注的焦點,而著名CEO傳記2004年層出不窮,也得到了多方的認可。專題“商業領袖自傳大行其道”中,在不到一個月時間,總部在北京的出版社手中就收集和了十幾本著名商業領袖自傳書。
財經圖書中的勵志色彩
談勵志類圖書,引進版的我手中有科維博士的5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事第一》《領導力準則》《圣丹斯諾言》《習慣的力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些書受到全球讀者的吹捧,其語氣溫和平實,娓娓動聽。還有肯·布蘭佳四本:《顧客也瘋狂》《擊掌為盟》《共好》和《鯨魚哲學》,他是暢銷書《一分鐘經理人》的作者,用故事的形式,似乎很難再有“誰動了我的奶酪”那么轟動和成功。《致加西亞的信》之后,談軍隊管理的書橫空出世,《美國陸軍領導力手冊》《海豹團隊》《第一個沖進去,最后一個撤出來》等,談管理、談軍人、談勵志……
《水煮三國》我說不上什么,只認為既然構造性,創造性有這么大的成功,一定也有許多人會去編造。本人喜歡新出的《孫悟空是個好員工》,我寧愿這樣理解,這是一本對“西游記”經典注釋,講人性、講精神境界、講個體自我解剖。只不過人們的眼球盯著勵志,職場,才取了個并不能完全,實質代表本意的“孫悟空是個好員工”之名,因為經過那樣一分析,其它人也不能算壞員工的。不知注釋資料是否存在較大紕漏,不然這種書趣味性十足,要是換個古色古香的名字和封面設計,紙質選擇,也逃離不了經典的命運。
很遺憾,中國歷代一直出精神領袖、精神導師,商業管理圖書卻一直沒有出這樣的人。企業界有堪稱教父級人物張瑞敏,任正非,柳傳志。三教父,四教父之說,企業管理思想界卻難覓此才。2003年,年輕記者出了風頭,今年有曾鳴教授和陳春花教授推出的兩邊本土財經圖書,但似乎難以突破。創作本土財經圖書,難上加難。作者本人做書,希望自己的書能暢銷,能經典,但也只是希望,自信而已。真正的操作是出版方,是一同出書的編輯們,一個行業的成熟,進步,就是這樣各有分工,共同行動,很明顯我們這方面做得不足,便也只有這樣的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