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奶業年鑒》對市場上18個主流品牌的奶制品衛生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有點出人意料,一些企業將抗生素殘留過量的原料奶加工成產品推上了市場,比如用抗生素殘留超標的原奶制成奶粉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奶牛也會生病,經抗生素治療后,就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影響原奶質量,產生“有抗奶”。
有關專家介紹說,食用了抗生素殘留超標的牛奶,可能會引起皮疹、過敏性休克等
反應;如果長期服用“有抗奶”,不僅會抑制人體腸道中正常的敏感菌群生長,使致病菌、念珠菌大量增殖導致全身或局部感染,還會培養人體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有抗奶”對正在發育的未成年人危害猶甚。據了解,由于我國現行的奶制品相關國家標準部分條款已經陳舊,沒有把抗生素殘留列入強制性檢測指標,所以,某些抗生素殘留超標的“有抗奶”仍能夠在市場上名正言順地占據一席之地。
隨著與國際接軌步伐的加快,近年來,我國一些知名的乳品企業在尚無標準的背景下,紛紛以自律的姿態主動提升質量等級,努力避免使“合格”的“有抗奶”混上百姓的餐桌。為了不讓“有抗奶”進入工廠,光明就配置了國際先進設備Snap檢測儀,每年僅用于檢測的試劑盒采購額就保持在500萬元以上。對于患上乳腺炎的奶牛,該企業則采用國際通用的手動API系列和ATB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儀對其進行細菌培養、分離、鑒定和藥敏分析試驗,從而準確、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性細菌的出現。
盡管,我國乳品企業的自律行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有抗奶”的蔓延,但業內人士認為,相關標準的缺失仍使乳制品抗生素殘留超標認定缺少尺度。乳業泰斗駱承庠指出,加強乳品質量管理應該從原料奶開始,沒有好的原料生產不出好的產品,我國乳品企業有必要采用比國標更嚴格的國際化標準,嚴把原料奶采購關,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修訂過時的行業標準,在檢測項目、方法和數據指標上逐步與國際接軌,并在全行業強制執行,切實對消費者健康負責。
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著手修訂GB6914—86《生鮮牛乳收購標準》,據說修訂版增加了11項檢測指標,其中明確規定抗生素不得檢出。另外,我國還將陸續修訂GB5408.1--1999《巴氏殺菌乳》和GB5408.2--1999《滅菌乳》兩個國標,增加摻假項目、抗生素項目……可以預見,消費者有望享受到更加安全營養的乳制品。(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