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積極財政政策功成身退
據新華社電 實施已近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即將退出,取而代之的將是“穩健的財政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1日召開會議指出,“根據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鞏固宏觀調
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這意味著,穩健的財政政策將于2005年全新登場。
積極財政隱藏風險
雖然積極財政政策即將退出,但功不可沒。自1998年起,我國開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6年多增發長期建設國債9100億元,有力拉動了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健康平穩運行。
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特點是用高國債、高財政赤字的方法,拉動國內經濟。但如果財政赤字長期高位不下,加上一些地方隱性財政風險,就容易誘發財政風險。
自2002年起,財政赤字躍居3000億元以上,并接連創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新高。連續三年,我國赤字率(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國際上公認的警戒線———3%。
國家近兩年在安排財政預算時,已采取了一些調控措施:自2003年起,我國當年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開始縮減,比2002年縮減100億元,2004年又縮減300億元。
國債和赤字將雙減
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取決于我國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近兩年來,我國社會投資明顯增快,尤其從去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速增長。
財政收入也持續攀升,國家財力充沛。據預測,今年財政全年增收將高達5000億元以上。這一系列變化,給積極財政政策的退出創造了合適條件。
穩健財政政策登場,標志著國家在經濟政策調整上邁出重要一步。穩健的財政政策意味著既不擴張,也不緊縮,在預算收支上“有保有控”,保持基本平衡。明年長期建設國債和財政赤字的增減程度,也將成為其與積極財政政策顯著不同之處。
更值得期待和關注的是,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在明年首度攜手,這一“雙穩健”之舉,將協力促進經濟健康平穩地較快發展。
(子琦/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