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日電(記者劉長忠)中國首次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狀況的最新調查顯示,為世界眾多跨國公司成功增強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資源的供應鏈管理,目前在中國大部分企業尚處于改進階段。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調查并于近日完成的《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管理調查報告》表明,中國制造企業的供應鏈反應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有關人士今天向記者介紹,該報告對中國供應鏈管理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與供應商關系的重要性,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產品質量、價格、柔性、提前期、交貨準時以及批量等綜合因素已成為選擇供應商的重要標準。
調查同時顯示,在企業供應鏈運作方面,目前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還側重于傳統的預測計劃模式,計算機軟件應用普及率和供應鏈柔性較低,服務意識有待加強,企業與供應商的真正伙伴關系尚未形成;在績效方面,企業對準時交貨的重視程度不夠,供應鏈上的企業銜接、交流不暢通,供應鏈管理的成本還很高,供應鏈反應能力的整體水平亟待提高。
對此,報告提出中國企業應當從六方面著手解決這一問題:——適應供應鏈管理需要,對企業組織做出相應改變。
——引進和培養供應鏈管理人才。
——選擇適合的伙伴,形成真正的戰略聯盟關系。
——建立健全先進的信息系統,使用高水平供應鏈管理軟件。
——提高核心競爭力,通過外包加強競爭優勢。
——企業應具備全球供應鏈戰略眼光。
據悉,該報告的調查對象為中國知名五百家制造企業的物流與采購管理人員,內容包括:企業供應商合同管理、與供應商關系、選擇供應商的標準、采購計劃的制訂周期、與國外客戶溝通、物流業務外包和供應鏈反應能力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