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歐盟東擴后的新形勢
歐盟東擴前,各國專家都認真研究了東擴的利弊及其對本地區的影響。當時人們更多地認為歐盟東擴的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因為10個新成員國經濟并不發達,需要大量資金援助。這必將拖累老歐盟成員國人均GDP,使其下降10%以上。然而,自2004年5月1日歐盟東擴后,多數新成員經濟快速增長,市場的擴大帶動了老成員國的出口增加,使得歐盟總體經
濟獲益,而且擴盟后歐洲大陸的經濟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區域合作的加強與延伸
1、歐盟內部一體化步伐加快
新成員入盟的基本條件是初步建立了符合歐盟標準的行政管理和司法體系,涉及內政、司法、環保、信息、海關、金融等各方面。這奠定了歐盟作為一個統一市場的區域合作體的基礎。擴盟后,歐盟管理機構迅速進行了調整。新成員在外貿管理、海關監管方面已迅速與老成員國一致,同時提出在財政、預算、統計、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盡快一致的草案及運輸物流業等一體化的建議。經過緊張工作和溝通,25個成員國的總理及外交部長已于2004年10月29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簽署了“歐盟憲法”。雖然這部憲法還需各成員國議會核準或經全民公決通過后生效,但這是歐盟作為一個真正統一體的標志,也是歐盟一體化的最具權威的法律依據。
2、歐盟內外毗鄰國家間區域合作如雨后春筍
(1)擴盟以來毗鄰地經濟合作研討會頻繁舉行。僅以在愛沙尼亞所了解的信息為例:
A、2004年6月16-20日,在愛俄交界的北方邊境城市納爾瓦市舉辦了由芬蘭駐愛大使、俄羅斯圣彼得堡市的官員和學者、愛沙尼亞經濟學家及納爾瓦市市長等官員參加的“愛-芬-俄區域經濟合作前景”研討會,提出三方共建波海合作通道、即歐盟-俄羅斯運輸橋梁及邊境自由經濟區的設想。目前,愛-芬-俄合作建立的導航系統已投入使用。
B、2004年6月21日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委員會(德國、丹麥、西班牙、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波蘭、俄羅斯、芬蘭、瑞典)在愛首都塔林近郊舉行會議,討論波海地區在歐盟擴大的條件下如何成為共同投資合作區,包括建設北歐天然氣管道、開展海上運輸合作及海洋環境保護等。
C、2004年7月12日,為開拓與俄西北地區、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等獨聯體國家商界的經濟合作,波海地區工商代表團、愛俄企業家協會、俄羅斯西北地區“知識密集型工藝技術和知識產權協會”等組織在愛-俄邊境城市普斯科夫研討在新形勢下開展區域合作問題。
D、2004年11月30日-12月1日,波羅的海沿岸11國能源合作研討會將在愛首都塔林舉行。
(2)波海三國在入盟后的合作中供求發展。波海三國雖然彼此相鄰,獨立后“波海區域經濟合作”在三國外交政策制定議程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入盟前夕三國貿易摩擦不斷升溫:自2003年年初開始,先是三國之間的“牛奶和奶制品貿易戰”;接著是“豬肉貿易戰”、“水泥貿易戰”,你來我往,相互攻擊,貿易戰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但隨著三國加入歐盟,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入盟后三國政府領導不斷聚會,協調政策、企業界不斷研討經濟合作問題。2004年10月份,三國政府首腦又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聚會,明確了協調執行“歐盟北方圈計劃”的具體措施,討論了改造連接三國間公路的計劃。三國在合作中共求發展已成必然。
(二)波海三國在東西方區域合作中橋梁作用凸顯
波海三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道,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入盟后三國邊界成為歐盟與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接壤的邊界,也自然成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梁。
1、橋梁作用被承認
波海三國入盟后,其身價和作用已今非昔比,作為東西方橋梁的作用被承認。這從近期各國政要頻繁到訪及三國政要應邀不斷出訪可見一斑。我們謹就愛沙尼亞2004年10月份來訪和出訪為例:10月12日格魯吉亞總統來訪;10月13日塞浦路斯總統來訪;10月18日波黑外長來訪;10月17-20日愛沙尼亞總理出訪英國;10月30日-11月4日應日本天皇邀請愛沙尼亞總統訪日;10月份愛沙尼亞外長出訪巴庫,并受到阿塞拜疆總統接見。此外,愛沙尼亞受到來自歐盟成員企業家代表團(如來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和俄羅斯企業家的頻頻光顧。
各國政要和企業家現在如此青睞小小的愛沙尼亞,絕不是突然發現它的風景秀美。政要們所考慮的是政治,企業家們看準的是經濟利益。無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人們的眼光絕不只停留在小小的愛沙尼亞,他們環顧東西、南北,發現從這里東可進入俄羅斯、西可進入歐盟,北連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可進入中東歐和獨聯體各國。這里是連接東西歐的橋梁和通道。
2、橋梁作用凸顯
(1)波海三國曾經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在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民族習俗等各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與俄羅斯等國水陸相連。歐盟、北約要想保住邊界安全或繼續擴張,波海三國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2)歐盟各國的企業界深知,俄羅斯等獨聯體市場潛力巨大,但他們對這一市場是陌生的,而愛沙尼亞等波海國家的企業界則熟知這一市場的行情和運作規則,與俄羅斯等國的企業人士語言相通,有的本身就是俄族人,人際間親情往來密切。西方借助于波海三國企業進入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市場是最佳途徑;同樣,俄等獨聯體國家的企業界借助于波海國家商界進入歐盟市場也是最佳選擇。于是波海國家作為連接東西方合作的橋梁作用凸顯。2004年1-8月份歐盟、尤其是獨聯體國家對波海三國貿易投資都有大幅增長,特別是吸收外資方面,小小的愛沙尼亞吸收外資達到11.1億美元。
(三)依然重視雙邊經貿關系
入盟后,波海三國在政治、經濟上雖然更加依靠歐洲。但依然重視與非歐盟成員國的經貿合作,尤其重視與美、俄、烏克蘭、中國等的經貿關系。正如愛外交部負責經濟事務的副部長馬爾特先生所言,“歐盟成員間形成了統一市場,然而每一個歐盟成員都非常重視與非歐盟國家間的雙邊經貿合作,愛沙尼亞也比例外”。事實確也如此,入盟后波海三國與俄羅斯、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均有明顯增長,波海三國工商等各界組織也都努力幫助其商人開拓俄羅斯等獨聯體及中國市場。
二、新形勢下我與波海三國貿易前景
1、短期內(3—5年)波海三國與我進出口貿易將平穩增長
如上所述,入盟后波海三國依然重視與非歐盟成員國的雙邊經貿合作。雖然他們可能會像其它成員一樣以各種技術壁壘、環保標準、甚至反傾銷手段對付來自我國的進口產品,保護本國及歐盟大市場,但鑒于當地人民生活水平、購買力等因素,加之區域合作在短期內尚難形成規模,這一市場依然需要中國物美價廉的紡織、服裝、鞋類等輕紡產品。在3-5年內這一地區經濟發展前景看好,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入盟后波海三國對入境簽證政策的放寬和雙邊企業間的相互了解增強,雙邊進出口貿易將呈平穩增長之勢。
2、長遠經貿形勢不容樂觀
(1)我對該地區傳統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將逐漸喪失
目前我對這一地區出口的輕紡產品等基本與當地產品結構雷同。目前當地多為個體經營,技術落后,無法與我競爭。我們的競爭優勢仍以價格低廉為主,雖然基本消除偽劣、低質,但也無知名品牌。隨著歐盟內部一體化的加速及區域合作的開花結果,當地的個體小企業或在歐盟資金、技術支持下走向聯合,或被跨國公司兼并,或成為外資企業,其產品面對整個歐洲市場,首當其沖自然是占領本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產品雖然物美價廉,但運輸里程遙遠,如再遭遇各種技術壁壘及反傾銷的壓力,我們還有什么優勢可言?
(2)面對強大競爭對手
入盟前,波海三國由于市場規模狹小,歐洲知名大企業不屑一顧,但隨著其連接東西方橋梁作用的顯現,歐盟大的知名企業為了進入俄羅斯等東歐市場,將捷足先登,在波還三國生根落戶。到那時在這個狹小的市場上我們面對的將是強大的競爭對手。
(3)我與三國低水平的經濟合作難有大的突破
中國與波海三國經貿合作發展順利,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截至目前,我與三國在經濟技術、投資領域的合作一直在低水平中徘徊。中國在這一地區幾乎沒有像樣的投資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投資額實在是微不足道,使得雙邊貨物貿易缺乏堅實的基礎。由于波海三國市場規模狹小、資源匱乏,不能成為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點地區;加之在我國外交棋盤上,這一地區既無緣于大國行列,又非我周邊國家,也不屬于發展中國家,所以政府不可能用優惠貸款或發展援助基金支持來這里的投資項目。因此我與三國低水平的經濟合作難有大的進展。
單純的貨物貿易經不起市場變化的風吹草動。我們預測2008年以后,我與波海三國的進出口貿易前景不容樂觀,抑或我們一些產品將退出這一市場。
作者:商務部駐愛沙尼亞經商參處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