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俊
在國際油價下跌和國內價格“平抑”雙重作用下,一度引起多方關注的國內油品“搶購潮”正逐步消退,沿海地區油品供應緊張局面稍有緩解。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國內油價“上突”和“下泄”動力同時并存,未來一段時間油價走勢并不明朗。
動蕩之后走勢趨“穩”
9、10月份特別是10月,隨著國際油價的一路飆升和國內成品油需求的放大,我國油品(主要指柴油)呈現供應緊張、價格走高之勢。廣東和山東等地一度出現加油站為保證已售未提(先期購買了油票)者的利益而停止向現金持有者銷售油品的情況。在山西太原,柴油價格最高時每噸超過5000元。
緊張形勢引發政府部門采取緊急措施。10月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聲明,國家將上調成品油價格的消息不實,并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成品油價格大檢查,打擊囤積和哄抬油價行為。
據市場人士介紹,在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嚴格督查下,而且隨著進口柴油到位,目前沿海省市的油品供應緊張局面稍有緩解,油價已經有所回落,但僅回歸到國家規定的零售價或略低于零售價,仍高于國家規定的批發到位價。各地基本上是停止批發,只有零售,批、零銷售一價。而東北、華北和廣西、云貴等內陸省份,受鐵路運輸瓶頸制約,資源仍很緊張。
產銷缺口和庫存下滑值得關注
上海東方油氣網總經理鐘健說,當前國內柴油供需情況分析中有兩個因素值得重點關注:
一是產銷缺口擴大。據東方油氣網統計,去年7月至今的16個月中,有12個月我國的柴油產量和消費量之間存在缺口。今年10月份,缺口高達68萬噸,較9月份擴大約65萬噸。
二是庫存降至歷史低點。10月底,國內柴油庫存量為337萬噸,比上個月減少13%,只能提供約11天的國內柴油消費需求。如此低的庫存無法平抑供求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柴油使用需求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8、9、10月份,由于秋收、漁業恢復生產等,柴油需求迎來旺季,產銷存在較大缺口。進入12月份,隨著天氣轉涼,農、漁和工程建筑業將進入“歇工期”,柴油需求將減弱,但兩節備貨又將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
“上突”與“下瀉”之間仍存多種變數
專家分析認為,近期油價調整并不意味著油價將走上下滑通道,而今后柴油仍旺盛的需求也無力推動油價上行,油價陷入漲跌兩難境地。
一方面,雖然最近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使得國內煉油廠嚴重虧損的局面有所好轉,但煉油廠依然不能盈利。為調動煉油廠的積極性,11月初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上調出廠價和大區銷售公司的調撥價,終端零售市場油價下跌的空間十分有限。同時,10月份我國進口柴油的到岸價已達4050元/噸,每噸比國內柴油的平均出廠價高出1000元,進口資源成本的上漲也減少了油價下跌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受國際油價下跌,以及發展改革委不提價聲明和油價大檢查的影響,目前國內搶購風潮基本平息,油價出現回落。今后,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下跌或者上漲但行情不大,市場購油的積極性就不會被再次哄抬。
據兩大集團長期跟蹤國際油價的專家預計,2005年國際油價趨跌,布倫特原油每桶平均價可能在35美元至40美元的范圍內波動。其次,對兩大集團而言,穩定價格、保證國內油品市場供應已成為一項“重要職責”。前三季度兩大集團所獲取的豐厚利潤足以消化可能出現的上漲壓力。
觀察人士認為,從近一年來政府平衡油價和通脹關系的手法來看,近期我國不會上調油價。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表示:“在國內糧食價格漲勢緩和的同時,能源價格猛升已成為推動物價指數上漲的主要動力,并可能增大國內通貨膨脹壓力。”
(新華網)
《市場報》 (2004年12月0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