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銀行紛紛將收益固定作為人民幣理財產品賣點屬于“違規”,銀監會要求各商業銀行對熱賣中的創新產品張貼“風險提示公告”,監管部門近期將制定具體辦法規范人民幣理財市場,這無疑往正在熱衷的人民幣理財業務潑了一盆冷水。
就在幾天前,記者還收到一條手機短信,內容是某銀行“現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固定收益一年期3.2%,半年2.8%,高于同期存款利率,限量發售,欲購從速”。
實際上,短信中所說的收益率并非客戶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帶有一定的誤導性,而且就在這條短信發出之前,銀監會已經就銀行應對人民幣理財等投資類產品進行風險提示的問題,向各地派出機構發出公告。在這個文件里,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向投資者承諾固定收益或最低收益,最終被監管部門認定為是“違規行為”。
據有關人士透露,銀監會文件的大致內容有兩條:一是一切金融交易應遵守誠信原則,依法進行,銀行等金融機構代客理財業務不得承諾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諾固定收益,它只能有一個預期收益,而收益的風險當由投資者自負。二是要求各地派出機構敦促所轄銀行等金融機構務必在11月30日之前,在其所有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張貼投資類金融產品的風險提示公告。日前,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營業部已經張貼了相關公告。
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在推出一個產品時,應首先分清是儲蓄還是代客理財。如果是儲蓄,那就是銀行的自營業務,按利率來計算收益;如果是代客理財,那就存在一定風險,不能套用存款“保本保息”的說法。而現在,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搭配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的做法,本身也是混淆了儲蓄和代客理財的概念。
該人士說,目前銀監會正在研究制定規范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的有關辦法,并將在近期出臺,屆時在對該業務的定性、投資方向、產品期限等方面會有一個說法。
據業內分析,監管部門終于表態的一大原因,很可能是人民幣理財市場出現“過熱”問題。同質的產品,所承諾的收益卻節節攀升,有的最高收益率已經超出理財產品投資對象的平均收益率。盡管一些銀行表示,在收益率方面,銀行還是留有余地的,但如果任由銀行“價格戰”打下去,風險將很難控制住。
不過,已經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利益是有保障的,不會受到上述文件的影響。也就是說,到期銀行仍會按承諾兌現。這一點,記者已經從上海銀監局和銀行方面得到證實。
由此看來,受銀監會新文件影響最直接的,會是那些即將推出卻尚未推出人民幣理財計劃的銀行,如即期有理財產品面市的招行。新政策出臺將使銀行被迫改變營銷策略,他們的產品在宣傳中不能再出現“保證固定收益”、“100%保本”等字樣。由于此類產品的投資者大多看中的是銀行保證收益率的承諾,因此業內人士擔心,短期內產品的銷售可能受到影響。
《上海證券報》
《市場報》 (2004年12月0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