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國國際金融論壇閉幕式
主題:創新發展、開放合作與風險監管——中國金融迎接2006年
時間:2004年11月21日下午
紐約證券交易所國際董事兼中國首席代表張磊
張磊:更正一下,我是碩士不是博士。我沒有做任何的準備,但是我知道今天在座的很多的記者都找過我,說談一些東西,我都拒絕了。但是今天我想大家都坐到這里,我把這些鐵桿的聽眾對于資本體系的市場的一些想法做一些分享。
我是這么看的,我一直做基金經理,在美國比較大的基金投資中國。最近從投資方到中介和監管的角度來看中國。我想有幾個問題是大家需要了解的。
第一個就是最近我們拜訪國家的領導人間了銀行的行長,談了很多的就是中國的金融體系以前走的道路跟以后要走的道路。我現在擔心的問題是資本市場邊緣話,我們可簡單看一下英美體系的發展。大家走的是大市場的道路。他們的最大的銀行是一個消費者的銀行,而中國的大部分的銀行由于歷史的原因都造成四大銀行有這么到的金融的資產,走了德國和日本的大銀行的道路。本質上有很多好的方面,可以形成銀行控股、產生比較快的效率。但是沒有一個直接融資的渠道,但是我們今天要走什么道路,繼續走我們的大銀行的道路,還是走英美市場化的道路。用整個的市值除以體的總的比,反映的國家加起來有多大的股權文化,因為這個世界非常的有意思,很多的國家所有的現金流的話只有三種人有,第一種人是債權人,我們想整個社會我們講宏觀,把所有的資金加起來成為現金流的總和。我們想這個總的現金流只給三家人,一個是債權人,通過合同的形勢拿走現金流。銀行是很大的一塊。第二類的人是政府,他們要拿走的。第三類的現金流是剩余的現金流,是股權出資人所拿的。如果一個國家總是有人用合同拿,本質講的話政府通過法律的形式,稅法和高級的契約來拿。我們簡單說靠合同拿的人,我們鼓勵的是創造剩余現金流,這些人本質上拿的度賭博的是你的明天會不會更好。而作為貸款人來講賭的是保險,但是這兩個人利益的驅動機制還是矛盾的。我們講這部分人的現金流能不能很快地變現,我們在美國和英國的時候,紐約已經沒有制造業了,他們走的是全球配置資源的多道路。我們中國450億除以GDP將近一兩倍的距離。
我的第一點就是說認為中國面臨一些選擇,今天我們是走大市場還是大銀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