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輝
我國的珍珠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生產國,在世界珍珠行業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國海水珍珠養殖起步早于淡水珍珠,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中期發展迅猛,產量劇增
,主要產區有廣東、廣西、海南3省,2003年海水珍珠產量約27.5噸,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雖然我國珍珠產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但珍珠的貿易額僅占世界的8%左右。高檔珍珠少,產品附加值低。2004年中國國際珠寶展期間,記者就當前我國珍珠產業面臨的“成長的煩惱”,采訪了中國寶玉石協會副會長、中寶協珍珠專業委員會主任阮鐵軍。
阮鐵軍說:珍珠產業是我國一個極具民族特色和資源優勢的新興產業,只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產業規模還不大,發展還很不成熟,屬于“幼稚產業”,因此發展空間極大。
珍珠的產業鏈已初步成型,養殖、加工初具規模,為下一步產業的整合提供了基礎,進一步發展所需的原始資本積累已基本完成。
作為一個幼稚產業,珍珠產業有著自己“成長的煩惱”。
我國珍珠產量大、產值低。大量的珍珠沒有經過加工便流向海外。而大量的低檔珍珠在國內市場上競相以低價出售,嚴重影響了珍珠在國人心目中的高貴形象,導致國內購買力不足。
珍珠生產和加工企業小、散、亂,發展初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珍珠養殖的低水平盲目擴張、市場的無序競爭,使珍珠產業的種種矛盾日益激化。
產業的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由于國內的珍珠養殖加工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絕大多數企業無研發能力。至今,我國的珍珠加工技術仍存在不少問題。珍珠飾品的設計、加工質量檔次較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中國珍珠在國際上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主要原因是缺少真正的珍珠養殖和加工的龍頭企業,無法借助企業的規模、資金、技術和研發優勢,提高珍珠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進而提高銷售量和經濟效益。
高稅負制約珍珠加工業發展。現行稅收政策中,珍珠企業的稅負包括:國稅部分的增值稅17%和消費稅10%;地稅部分的農特稅5%、城建稅和教育附加綜合費等3%左右、所得稅33%,累計達30%以上(不包括所得稅)。較高的稅賦,使珍珠企業不敢放手發展珍珠加工業,珍珠企業無法從珍珠加工提升的附加值中得到實惠。
珍珠銷售渠道過于單一。淡水珍珠大部分以原料的形式提供給香港的珠寶商,后者在廣東等地加工后,再從香港銷售到世界各地。內地珍珠企業尚未建立終端消費市場網絡和國際銷售網絡,無法使自己養殖和加工的珍珠直接與國內外消費者見面。當然,目前國內珍珠加工技術落后,珍珠產品品質不高,還無法直接面對國際市場。
珍珠養殖和加工經營者素質亟待提高。珍珠產業從業者基本上是農民,文化層次較低,觀念落后,沒有品牌意識,舍不得科技投入,習慣于小打小鬧。
面對珍珠產業“成長的煩惱”,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從產業的高度對全行業進行規劃,盡快扶植一批基礎好、規模較大的企業成為行業龍頭,帶動整個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市場報》 (2004年11月30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