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衛容之 發自上海
“未來兩至三年內,海外投資者將花費150億美元購買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以幫助中國銀行業加速改革。”普華永道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著名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均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表現出極大興趣。”
普華永道香港公司合伙人泰德·奧斯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大量來自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電話,詢問如何購買中國銀行業呆賬。”他說,“事實上,中國銀行業趕在2006年之前清理不良貸款非常重要。這樣,他們未來挑戰外資競爭者時才具有更高的綜合競爭力。”
而對外資而言,中國規模巨大和行業門類齊全的不良資產也為其提供了廣泛的投資機會。中國的不良資產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嚴重缺乏續投資金而造成的不良,項目本身具備可觀的潛在經濟效益,這對于實力雄厚的境外投資者來說,則是“香餑餑”。
記者獲悉,從1999年至2004年9月30日,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已經宣布處置了145億美元的壞賬。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總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二,僅次于日本。泰德·奧斯對記者說,如果中國出售不良貸款的步伐過于緩慢的話,這些境外投資者極可能將目光投向其他市場。
有關專家提醒,對于外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界的不良資產處置,總體上是值得鼓勵的。但在此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多帶幾個問號。比如,對于外資參與不良資產的處置,我們是否能找到一個良好的指標來衡量外資的處置效率?究竟資產處置的回收率應當以多高為宜?如果能夠清晰地回答這些問題,那么。對于外資參與處置不良資產效果的評估就會更加客觀。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30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