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對北京市服務業發展現狀與重點發展行業選擇研究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后,我市服務業快速發展,行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已經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和地方財政收入最主要的稅源。但是與國內其他城市如上海、廣州相比,與紐約、東京、香港等國際化大都市相比,我市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還較低,內部結構不盡合理,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較差。今后,繼續大力發展服務業,繼續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是我市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服務業行業眾多,哪些行業更適合北京發展,更能體現北京的城市特征,是當
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對我市服務業發展狀況和存在主要問題的分析與探討的基礎上,運用2002年投入產出模型和一些量化指標的測定,對今后我市服務業應重點發展的行業和領域提出一些看法,供有關部門制定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和進行產業政策調整時作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后,我市服務業快速發展,行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已經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和地方財政收入中最主要的稅源。

    服務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服務業指農業、工業和建筑業以外的一切服務性行業,即按照國際通行的產業劃分標準的第三產業;狹義的服務業指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商業等行業以外的服務性行業。本文的服務業指廣義服務業,也即第三產業。

    一、服務業迅速發展,作用顯著

    1、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后,隨著北京市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職能定位的轉變以及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北京市不斷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服務業進入一個較快的發展時期。1995-2003年,投向服務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達到4104.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2.6%。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既成為擴大需求、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又為我市服務業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服務業快速發展,促進全市產業結構向合理化方向演變

    1995年北京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為698.3億元,到2003年已達到2255.6億元,按現價計算,是1995年的3.2倍。1995-2003年間,服務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速達到12.3%,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1.8個百分點,超過工業2.6個百分點,超過建筑業3.6個百分點,超過農業11.2個百分點。在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全市產業結構向合理化方向不斷推進。2003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63.1億元,國民經濟中三次產業的比重由1995年的5.8:44.1:50.1演變為2.6:35.8:61.6,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11.5個百分點,成為穩固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促進了全市產業結構向更高階段邁進(見附表1)。

    3、服務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

    服務業行業眾多,有較大的就業容納能力。近年來我市服務業發展的事實也表明,伴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已成為我市吸納勞動就業的最大產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統計,2003年北京市有從業人員703.3萬人,分布在服務業的有414.8萬人,占59.0%,比1995年分別提高了91.1萬人和10.3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人口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呈現上升趨勢,符合產業結構的變動規律(見附表2)。

    4、服務業成為地方財政收入中最主要的稅源

    隨著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再加上1994年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把主要來自服務業的營業稅劃為地方稅收的主體稅種,服務業提供的稅收逐漸成為我市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我市地方財政收入中營業稅的80%以上、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的四分之一左右以及企業所得稅的60%以上是由服務業提供的,照此比例計算,地方財政收入中服務業的貢獻在50%左右。

    5、服務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經濟漸成規模

    服務業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是調整現代經濟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驅動點。目前我市服務業已形成了傳統與新興并舉、行業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的格局。

    傳統服務業繼續穩定增長。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屬傳統服務業,近年來處于增長穩定、比重相對下降的發展態勢。1995-2003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3.1%和7.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18.5%下降到2003年的14.6%,下降了3.9個百分點。

    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房、養老制度的改革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一些新興行業特別是金融保險業、信息、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房地產、科研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繁榮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提高。1995-2003年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教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業、科學研究綜合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4.6%、30.9%、14.1%、13.0%和10.4%,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6.3%提高到2003年的41.9%,提高了15.6個百分點。

    產業經濟漸成規模。目前北京服務業初步形成一些產業集群如會展業、物流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旅游業等,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逐漸上升。據統計,2003年我市會展業實現的增加值73.9億元,占年度GDP的比重為2%;2002年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1.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6%。此外,以服務業相關行業為主體的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經濟規模也日益擴大。2002年,我市體育產業實現增加值53億元,占GDP的1.6%;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3.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5%;旅游產業實現增加值近20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6.1%。

    6、服務業的發展體現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征

    非國有成分所占比重大大增加。2001年規模以上的服務業企業25169個,公有制經濟成分和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為60.1:39.9。2003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增長到27565個,公有制經濟成分和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為51.5:48.5,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企業比重提高了8.6個百分點。從增加值情況看,2003年我市服務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919.6億元,占51%,比2001年提高2.5個百分點。服務業多種所有制并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快的格局,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有利于公平競爭、搞活經濟。

    經營機制和管理方式發生明顯變化。近年來,首都服務業適應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了運行機制和管理手段的改革。如:商品和服務業的價格進一步放開,服務業的企事業單位向經營型、企業型轉變等;從管理方式上,行政性管理逐步向企業化管理過渡,2003年行政管理部門實現的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為14.8%,比2000年降低1.4個百分點。

    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2003年服務業利用外資迅速增長,合同外資金額3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5億美元,增長19.8%。合同外資投向趨于合理,投向服務業的外資比重為70.6%,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服務業中引資規模較大的計算機應用服務業、信息咨詢服務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增速分別高達42.3%、38.1%和35.8%。服務業利用外資額逐年增加,結構逐步合理,成為北京市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服務業中外商投資企業投產開業的企業達2614家,比2000年增加406家。在行業分布上,幾乎所有的服務業行業均有外商投資企業,說明我市對外開放力度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明顯提高。

    7、服務業的發展基本體現了首都的城市功能和特色

    北京是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北京市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以服務首都、方便群眾為宗旨,服務業的發展帶有明顯的首都特色。具體體現在:第一,服務業中中央所屬單位多,產值比重大。2003年全市中央所屬服務業從業人員和實現增加值,分別占全市服務業的28%和50%以上。第二,科教文衛及黨政機關占相當的比重。2003年,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及國家黨政機關團體從業人員124.95萬人,提供增加值598.43億元,占全市從業人員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7.8%和16.3%。第三,非經營性行業比重較大。2003年北京市非經營性行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而上海為8.6%,天津為9.7%。

    二、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服務業中部分行業發展與上海相比還有距離

    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2003年我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61.5%(按新行業分類),在全國位居第一,比上海高13.1個百分點。但我市服務業發展質量和上海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從總量上看,2003年我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252.9億元,比上海低774.2元。其次從結構上看,我市服務業中科研、技術類服務行業發展較為突出,但其他服務行業發展欠發達。2003年服務業的14個行業中只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業以及文化體育娛樂業4個行業實現的增加值總量和在服務業中比重超過上海,金融業、教育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3個行業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雖超過上海,但實現增加值總量低于上海,其余7個行業在總量或比重上均不如上海,說明我市服務業特別是一些傳統的服務業發展仍不充分(見附表3)。

    2、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和國際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與國際先進城市相比,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市服務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超過英克爾斯現代化標準(即45%以上)的要求,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首都和重點城市服務業(比重一般在60-80%)的差距在逐步縮小,但仍明顯低于東京、華盛頓、紐約等國際大都市的水平。2003年我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61.5%,而1997年東京服務業的比重已達到82.6%,華盛頓為79.8%,紐約為85%;1998年漢城為82.3%,澳門為90.3%;2000年香港為86.7%。

    另外,我市服務業發展中存在著傳統行業發展不充分,增速緩慢,且新興服務業發展不足的問題。比如作為基礎產業的交通運輸業,一般發達國家其增加值占GDP的6―8%,我市2003年交通運輸、倉儲業和郵政業增加值僅占3.6%;發達國家商業增加值一般占第三產業的25%左右,我市2003年僅占12.4%,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2003年新興行業中金融與房地產業占我市GDP的19.9%,遠未達到國外工業化后期25%的水平,其中2003年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與美、加等發達國家相比(2000年美國為11.8%,加拿大為15.7%,日本為11.0%,韓國為9.5%)差距較大。北京具有科技人才方面的絕對優勢,科研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及信息咨詢業在全國具有優勢地位,但2003年科研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僅為8.9%,而且科研與開發體制不盡合理,制約了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

    3、服務業科技含量不高,與現代服務業的標準尚有一定距離

    現代服務業的本質是將科學技術運用于服務業并達到一定程度。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提升我市服務業層次的根本,也是我市服務業發展的方向。但目前我市多數服務行業領域狹窄、品種單調、服務手段落后,信息技術產品在我市服務業中應用的領域較少、水平較低。

    傳統服務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低。2003年我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僅有907人、2114人、1230人,是服務業中這一比重最低的幾個行業,而其中前兩個行業是我市發展物流業的主體行業,技術含量低阻礙了物流業在原有基礎上實現轉型。

    新興行業發展不平衡。新興服務業中衛生、金融、教育、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中每萬從業人員擁有技術人員分列前五位,均在5000人以上,衛生最高,達到7771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為5062人。但同時,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社會福利業和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等行業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都在2000人左右甚至更低,其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只有1300人。

    服務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提供科技服務的水平較低。2003年我市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4%,居第八位。信息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也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新興服務業中屬科技含量較高的金融業擁有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為4.4%,2002年美國每百萬人口的ATM裝機量為1100臺,而我市還達不到美國的一半。說明我市服務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提供科技服務水平不高,距離現代服務業的標準還有差距(見附表4)。

    4、經濟效益不理想

    注重提高服務業的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應是服務業發展的關鍵。但從目前我市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生產稅率、盈利率等指標看,我市服務業經營情況并不樂觀。首先,從勞動生產率的情況看,2003年我市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為54316元,雖比2001年提高3948元,但仍低于廣州83497元和上海71697元的水平,折合美元后(按1:8.277的匯率)僅相當于2000年美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水平的8.9%,仍有較大差距。其次,從生產稅率的情況看,2003年我市第三產業生產稅率為8.7%,比第二產業低10.1個百分點,比上海的25.4%和廣州的9.5%分別低16.7和0.8個百分點。第三,從盈利率看,2003年服務業的14個行業(新行業分類)中,我市有7個行業的盈利率均低于上海和廣州,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從我市行業間的盈利水平看,經營性服務業中金融業盈利率達到80.1%,是盈利水平最高的行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是服務業中盈利水平較低的行業,盈利率分別為7.9%、28.5%和16.1%;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住宿餐飲業為負值,分別為-0.1%和-8.4%;行業間盈利率相差懸殊(見附表5)。

    三、服務業重點發展行業的確立與定位依據

    2003年我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61.6%,但也應該看到,我市服務業中非經營性服務業占了相當的比重,經營性服務業發展還不很充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社會需求的增長,北京服務業還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今后一段時期,優先發展那些帶動作用大、有發展潛力、科技含量高、能有效增加就業的重點行業是發展服務業的必然選擇。

    1、從投資帶動效應和產業關聯的角度確定我市服務業的重點發展行業

    從投資帶動效應看,根據2002年投入產出表實際測算結果,服務業各行業每億元投資帶動增加值增加量均處于前20位,說明我市服務業的帶動效應明顯高于其他行業。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帶動力最高,每億元投資帶動增加值1.12億元,其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03億元,教育事業1.02億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01億元,其他社會服務業0.98億元,旅游業0.95億元,金融保險業0.94億元。

    從產業關聯角度看,根據2002年投入產出表感應度系數(指國民經濟經濟各部門每生產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某一個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感應度系數大于1,表示該部門所受到的感應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感應水平。)實際測算數據顯示,在服務業16個部門中有6個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大于1。其中金融保險業的系數更高達2.2093,說明該部門作為重要的服務部門,為各部門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是國民經濟得以健康運轉的關鍵性要素。從國民經濟42個部門感應度總體上看,金融保險業居第一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第五位,交通運輸倉儲業居第七位,綜合技術服務業居第十一位,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居第十三位。再根據2002年投入產出表影響力系數(指某個部門生產一個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影響力系數大于1,則表示該部門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實際測算數據顯示,服務業各部門中除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影響力系數大于1(1.025)外,其余均小于1,可見服務業對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市服務業各部門的前向聯系要強于后向聯系,增加對服務業的投資的效益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加大對服務業的投資,重點發展金融保險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綜合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零售貿易業、教育等行業,可以有效滿足我市經濟建設的需求(見附表6、7)。

    2、從消費結構變動的角度確定我市服務業的重點發展行業

    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現階段我市大多數城鎮居民家庭已經基本解決衣食和用的問題,正在向提高住、行和生活質量的階段過渡。據統計,1997-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年均增長9.9%,其中食品為4.0%,衣著為1.0%,醫療保健為24.2%,交通通訊為30.9%,娛樂教育文化服務為15.9%,居住為18.8%。今后一個時期,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善,消費需求增長較快的將是交通通訊和住房,較慢的為食品和衣著,這與我市居民在實現小康奔富裕過程中追求高檔次生活質量的要求相一致,也與恩格爾系數持續降低的規律相符合。因而服務業中的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信息傳輸、教育、旅游業等行業應成為服務業中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3、從增加就業的角度確定我市服務業中的重點發展行業

    就業問題是影響經濟穩定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服務業中各主要行業吸納就業的能力看,2003年全市從業人員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從業人員占服務業人員的比重達到27.8%,是服務業中第一大行業。社會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比重達到24.5%,是服務業從業人員中僅次于商業的行業,可見社會服務業作為服務業中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有著較強的吸納勞動就業的能力。在發達國家,服務業中社會服務業就業比例一般在40-50%,目前我市社會服務業從業人員比例只是發達國家的一半,而且服務業領域較窄,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相應的增加信息、咨詢、法律等社會服務業的消費需求,發展潛力巨大。因此,促進社會服務業特別是社會服務業中信息咨詢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科學技術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社區居民服務業等新興行業加快發展,就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于下崗職工和新增勞動力所造成的就業壓力。

    4、從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服務業層次的角度確定服務業重點發展行業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促進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發展科學研究及技術服務業,加快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擴大科技服務規模,重視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不但能提高產品競爭力,而且發展前景廣闊,對提升服務業層次及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起著關鍵作用。教育和科學研究綜合技術服務業每百萬從業人員擁有的技術人員均達到5000人以上,發展科技含量高的行業能夠更好地提升服務業的層次,因此,要大力發展教育、科研技術服務等行業。

    說明:由于2003年有非典的影響,為反映正常的經濟運行情況,部分指標使用的是2002年數據。

    附表1:1995-2003年三次產業總量、增速、比重、貢獻率變化情況表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總量   增速  比重  總量   增速  比重    總量    增速   比重
           (億元) (%)   (%)  (億元)(%)    (%)  (億元)   (%)    (%)
    1995年   81.4   91.7  5.8   615.2  107.6 44.1    698.3   120.9   50.1
    1996年   83.5   97.0  5.2   683.1  107.4 42.3    849.1   112.3   52.6
    1997年   84.9  101.0  4.7   738.6  108.1 40.8    986.7   111.8   54.5
    1998年   86.6  101.5  4.3   786.9  109.6 39.1   1137.9   110.8   56.6
    1999年   87.5  102.5  4.0   840.2  112.0 38.6   1246.8   109.1   57.3
    2000年   90.0  104.0  3.6   943.5  111.4 38.1   1445.3   111.1   58.3
    2001年   93.1  104.5  3.3  1030.6  109.4 36.2   1722.0   112.8   60.5
    2002年   98.1  105.0  3.1  1116.5  108.5 34.8   1998.1   112.0   62.2
    2003年   95.6  103.3  2.6  1311.9  111.9 35.8   2255.6   110.3   61.6

    附表2:GDP及從業人員比重(%)

    年份                    GDP                          從業人員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78年        5.2       71.1       23.7       28.3       40.1       31.6
    1985年        6.9       59.8       33.3       16.9       44.2       38.9
    1990年        8.8       52.4       38.8       14.5       44.9       40.6
    1995年        5.8       44.1       50.1       10.6       40.7       48.7
    2000年        3.6       38.1       58.3       11.8       33.6       54.6
    2003年        2.6       35.8       61.6        8.9       32.1       59.0

    附表3:2003年北京與上海服務業發展比較

                                          總量(億元)        比重(%)
                                    北京   上海    差額  北京  上海   差額
    服務業                         2252.9 3027.1  -774.2   100   100    0.0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133.0  306.7  -173.7   5.9  10.1   -4.2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285.4  228.5    57.0  12.7   7.5    5.1
    批發零售業                      248.9  569.9  -321.1  11.0  18.8   -7.8
    住宿餐飲業                       69.7  138.9   -69.2   3.1   4.6   -1.5
    金融保險業                      537.3  624.7   -87.4  23.8  20.6    3.2
    房地產業                        190.6  463.9  -273.4   8.5  15.3   -6.9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26.5   82.7    43.7   5.6   2.7    2.9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200.1   74.3   125.8   8.9   2.5    6.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4.7   50.6   -25.9   1.1   1.7   -0.6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38.5   61.9   -23.4   1.7   2.0   -0.3
    教育                            151.9  161.2    -9.3   6.7   5.3    1.4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58.8   93.2   -34.4   2.6   3.1   -0.5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91.1   72.5    18.6   4.0   2.4    1.6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6.5   98.0    -1.5   4.3   3.2    1.0

    附表4:2003年服務業各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情況

           項目                       各行業專業  在國民經    每萬從業人
                                     技術人員總   濟中的比    員擁有專業
                                       量(人)    重(%)   技術人員(人)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              27824        1.9           907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96086        6.5          5411
    批發和零售業                        79497        5.4          2114
    住宿和餐飲業                        26093        1.8          1230
    金融業                              64195        4.4          6917
    房地產業                            43292        2.9          2287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88426        6.0          2349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183847       12.5          5062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899        0.5          130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17617        1.2          1921
    教育                               225510       15.3          6860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00209        6.8          7353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58121        4.0          4877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74945        5.1          2780

    附表5:2003年北京、上海、廣州服務業中各行業盈利率對比(%)

    行業                             北京   上海    廣州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0.1   11.3    14.5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37.9   40.5    49.8
    批發和零售業                     49.8   19.7    24.8
    住宿和餐飲業                     -8.4    7.7    12.9
    金融業                           80.1   53.2    48.2
    房地產業                          7.9   27.1    23.6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8.5   12.7    15.1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16.1   17.5     8.7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6.7    6.7     0.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69.7    2.8    25.4
    教育                              1.1    4.2     6.2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0.3    6.9     2.3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2.0   18.8   -14.1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0.1    4.2     1.0

    附表6:國民經濟各行業每億元投資帶動總產出和增加值

    對應的投入產出部門名稱                 帶動總產出增加   帶動增加值增加
                                           數量(億元) 位次 數量(億元)  位次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1.8758   15     1.1185      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8894   13     1.0324      2
    教育事業                                 1.9373    4     1.0162      3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1.961    1     1.0091      4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1.8613   19     1.0041      5
    其他社會服務業                           1.9072    7     0.9777      6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85   20     0.9532      7
    旅游業                                    1.826   23     0.9466      8
    金融保險業                               1.7806   30     0.9396      9
    科學研究事業                             1.9074    6      0.923     10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1.9061    8     0.9022     11
    郵政業                                   1.8684   17     0.9014     12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1.8931   11     0.8938     13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8723   16     0.8859     14
    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                   1.8392   21     0.8427     15
    住宿和餐飲業                             1.8656   18     0.8253     16
    綜合技術服務業                           1.8127   25      0.785     17
    交通運輸及倉儲業                         1.8984   10     0.7754     18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9319    5     0.7704     19
    房地產業                                 1.8928   12     0.7583     20
    農業                                     1.6554   40     0.6772     21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1.9375    3     0.6291     22
    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                 1.7176   37     0.6155     23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1.8218   24     0.5655     24
    建筑業                                    1.884   14     0.5646     25
    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                     1.7133   38     0.5623     26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1.7329   35     0.5084     27
    其他制造業                               1.9412    2     0.4814     28
    化學工業                                 1.8094   26       0.47     29
    金屬礦采選業                             1.9035    9     0.4592     30
    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                      1.777   31     0.4319     31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1.7931   29     0.4062     32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1.7605   33     0.4022     33
    金屬制品業                               1.8348   22     0.3968     34
    紡織業                                   1.7982   27     0.3922     35
    非金屬礦采選業                           1.7709   32     0.3904     36
    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1.7039   39     0.3495     37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                     1.7477   34     0.3135     38
    通信設備、計算機幾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1.796   28     0.2561     39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7321   36     0.2134     40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0   41          0     41
    廢品廢料                                      0   42          0     42

    附表7:第三產業各部門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表

    對應的國民經濟部門名稱         影響力系數   感應度系數
    交通運輸及倉儲業                   0.9650       1.6147
    郵政業                             0.8744       0.4687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0.9150       1.1915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0.7528       0.6595
    住宿和餐飲業                       0.9149       0.7888
    金融保險業                         0.8040       2.2093
    房地產業                           0.9004       1.0517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0.7924       1.8233
    旅游業                             0.8151       0.3887
    科學研究事業                       0.8975       0.6770
    綜合技術服務業                     0.9268       1.2780
    其他社會服務業                     0.8935       0.5700
    教育事業                           0.8373       0.4507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0250       0.4742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0.8750       0.8298
    行政機關及其他行業                 0.8895       0.3886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北京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歐洲冠軍聯賽
深圳健力寶獲中超冠軍
雀巢奶粉被訴造假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廣州車展美女圖450張
經典兩廂車狂熱貼圖
家居家裝實用圖庫
北京打折樓盤信息匯總
劉翔自傳:我是劉翔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