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播影視業大舉降低外資準入門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08:30 新華社 | |||||||||
    11月28日成為中國廣播影視業加大開放力度標志性的一天:《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開始施行,這一由國家廣電總局和商務部共同發布的第44號令,明確允許外資公司涉足中國內地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發行領域,前提是中方持股不得少于51%。     11月10日,廣電總局和商務部已經公布《電影企業經營資格準入暫
    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滿3年,很多領域即將開始更大程度的放開,中國廣播影視產業采取了加快開放的主動戰略。”這是中國第一次允許外資通過合資、合作成立電影制片、電影技術和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公司,旨在“匯天下精華,集各方之優勢”,吸納各種資源、資金,做大、做強中國廣播影視業。     10月中旬,美國著名電影娛樂公司——時代華納已與中國最大的國有電影公司——中影集團以及民營的橫店集團正式簽約,組建中外合資電影娛樂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投資、制作、發行和推廣中文電影及電視電影。11月25日,索尼公司也與中影集團組建了華索影視數字制作公司。另一家與加拿大聯合成立的動畫電影制作公司,也已獲得批準。     盡管新規定對合資影視企業的制作內容還有一定限制,如不能制作新聞類節目等,但業內人士仍認為,“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兩年前這些行業是民營企業都不能涉足的。”一紙公文已引起境外傳媒、外資公司和境內業者的很大關注。法新社報道說:“它標志著中國對嚴格控制的影視市場的改革邁出了一大步。”而率先與外方合作的中影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步亭則認為自己“抓住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機會”。     其實,中國廣播影視業加強與海外資本合作的趨勢早現端倪:自2001年起,廣電總局相繼批準“華娛”“星空”“鳳凰中文臺”“本港”“國際”“MTV”等6個海外衛星電視頻道在廣東省落地。截至目前,在中國內地有限落地(三星級以上賓館和外國人聚居區)的海外衛視頻道已達31個。     在電影方面,除每年以分賬方式引進20部影片外,還引進30到50部買斷版權的外國影片,用于在電影院發行。電影頻道每年還引進并播出約400部外國影片。外資還被允許以合資方式改造和建設電影院,并可控股經營,外資比例最高可達75%。     改革源自市場的壓力和動力。中國目前有5億臺收音機和4億臺電視機,廣播電臺300多座,電視臺360多座,開辦廣播節目2000多套,電視節目2200多套。同時,中國還有數以千計的電影院和以億計的電影觀眾。與龐大市場不相稱的是,內地觀眾時常對一些影視節目題材和制作手法有所抱怨,影院上座率岌岌可危。2003年,中國整個廣電行業的收入為600億元人民幣,尚不及一個西方大影視公司的年收入。另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發達國家的電視廣告收入能占到GDP的0.8%至1%,而2003年中國比例僅為0.2%。2003年中國電影票房10億元,其中5億元屬于進口影片,除去個別大制作影片外,90多部國產影片的票房一共還不足2.5億元。     “解禁令”的出臺,顯然是力圖改變這一窘迫的局面,希望在外資“大鱷”們的帶動和“追堵”下,將中國的影視制作向專業化、個性化、多樣化方面發展。楊步亭在評價新組建的合資公司時說,中影能夠從世界最頂尖的影視制作公司那里學到更多——包括最先進的影視制作技術、經驗,以及被全世界所認可的成功的市場化操作手段。去年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中,內地就已對香港影視業先行安排了類似的準入政策,且條件更為寬松。這一政策實施近一年來,不少香港電影佳作涌入內地,在創票房佳績、與內地影片形成競爭的同時,也拓寬了內地從業者的創作、經營思路。兩地電影人在競爭與合作中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正在形成一種政策制訂者期望達到的雙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