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進入新周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08:00 經濟參考報 | |||||||||
    從2000年開始,黨中央、國務院在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部署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如今5年時間即將過去,西部大開發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西部地區面貌發生了極大改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日前在2004中國西部論壇上表示,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絕不會動搖,國家對西部大開發的支持力度不會減弱
    構建未來發展大平臺     記者從2004中國西部論壇上獲悉,5年來,西部大開發取得良好開局。西部地區經濟呈現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累計投入約4600億元;新開工重點項目達到60個,規劃投資總規模8500億元,到今年年底,有23項重點工程將全部或部分建成投產;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退耕還林工程取得重大進展,許多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開始顯現。     西部地區農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邁出重要步伐,5年來建成了貧困縣出口公路1.7萬公里、通縣油路2.6萬公里,開工了4.6萬公里的縣際公路。國家累計投入250億元支持西部地區教育和衛生事業,農村扶貧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棉花、畜牧、旅游等產業,以及部分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國市場上已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地區5年實際利用外資接近150億美元。東部地區已有1萬多家企業到西部投資創業,東西合作方興未艾。     此間一些人士分析,西部大開發的前幾年是政府主導投入、全面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從實際效果來看,西部5年的發展已經在基本建設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國家的繼續支持和投入將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性條件。     東西對接帶來機遇     目前,我國經濟進入重視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時期,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目的就是要縮小東西部差距,努力實現全面、協調發展,作為發展重點的西部地區充滿投資商機。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李子彬在西部論壇上表示,隨著西部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東部地區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的升高,一部分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地區梯次轉移是必然趨勢,加強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出現了新機遇。     首先是東部產業轉移與東西對接帶來的發展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劉世錦說,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土地、勞動力價格等要素成本的顯著上升,將會給西部帶來實質性的產業轉移機遇。沿海地區要素成本上升后,企業可以有兩種選擇:就地升級或向外地轉移,包括向西部地區轉移。向西部轉移的產業往往對當地勞動力、土地和環境容量的低成本有較強依賴。另外,境外原來準備轉到沿海地區的產業,隨著沿海地區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基礎設施供給如能源缺口的擴大,也會將目標轉向西部。     此外,西部商務市場還大有潛力可挖。權威資料顯示,在過去的5年里,西部地區的各項商務事業實現了全面發展:消費需求與全國基本保持同步增長,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99年的5492.3億元增至2003年的7757.2億元,年均增長9%;進出口從1999年的137.2億美元增至2003年的279.3億美元,年均增長19.4%;2003年西部地區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與2001年相比增長5.6%,年末在國外人數增長133%。     但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認為,我國西部地區市場潛力大,還未被充分發掘。西部地區近4億人口,占全國的29%,社會商品零售額卻只占全國的16%,這表明消費市場空間很大。     另外,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正逢其時。今年5月,國務院在成都召開西部六省區市宏觀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國務院有關領導曾指出,要把搞好宏觀調控與推進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要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同時,堅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更好地發展西部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馬曉河認為,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區位優勢明顯,應該充分利用好宏觀調控帶來的新機遇,重點發展資源性產業、特色農業、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等。當前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主要是搞好資源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逐步形成產業群,提高產品附加值。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促進集約化生產經營。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經濟質量和經濟效益。注意資源的合理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環保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     外部環境十分有利     一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受到國內外的普遍關注,中國西部論壇上傳遞的信息表明,中央一直強調宏觀調控不能“一刀切”,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十分注意調控的力度、時機和節奏的把握,重點強化經濟社會中的薄弱環節和瓶頸行業,加大對農業、能源、交通、水利及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并在政策上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李子彬表示,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在項目布局和財稅政策方面,繼續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這為西部地區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只要西部地區具備基本條件,有資源、有市場、有效益,就會支持西部地區的資源就地加工轉化。     國家宏觀調控帶來機遇。今年中央及時調整策略加強宏觀調控,嚴格控制一些投資過熱行業及小電石、小鐵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投資規模,對部分行業進行清理整頓。有些人士擔心,宏觀調控將對正在加速發展亟須資金的廣大西部地區帶來影響,但不少專家分析認為,國家宏觀調控也給西部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新機遇。     馬曉河說:“宏觀調控本身就是結構性調整,它既包括了產業結構調整,也包括地區結構調整,這樣的調整對西部總體上是有利的。”“宏觀調控既使西部一些重點控制的過熱行業‘降溫’,又促使煤電油運等短缺行業升溫,同時兼顧農業發展,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正是中國西部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契機。”     此外,有關部委均表示將進一步支持西部大開發,李子彬表示,中央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將在項目布局和財稅政策方面、跨區域的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規劃方面和政策措施研究方面,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財政部部長助理張少春表示,無論中國財政政策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如何調整完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財政部都將繼續保持支持西部開發優惠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努力為西部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切實減輕西部一些企業的稅收負擔,加大對西部地區就業和再就業支持的力度,積極開展西部地區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工作。同時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并發揮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稅收政策、財政貼息和財政補助等間接方式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姚中民說,國家開發銀行下一步對西部地區的貸款投放和貸款比例都要適度增長。今年開發銀行擬安排西部地區貸款755億元,占開發銀行今年貸款規模的30%,比去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在貸款投向上,除繼續支持重大建設項目外,還要加強對城市基礎設施、資源開發、資源轉化及特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國家開發銀行準備向各省區的西部辦提供3300萬元的技援貸款,支持開展基礎設施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規劃,發揮各地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進一步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