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28日文章報道:新加坡地小和缺乏資源所產生的危機感和求存意識,推動它不斷保持競爭力來提高它的經濟實力。隨著世界經濟環球化加速,歐美等主要經濟體,也得調整自己來面對中國及印度,以及歐盟新成員國等經濟后起之秀的競爭。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跟漢堡峰會與會者分享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時說,新加坡面對的先天局限,使它必須使自己比其他國家更出色和更具生產力以求存。
“無論做什么,我們的價格、素質、可靠性和時間觀念等等,都必須比別人好、比別人強。”
他說,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是在這樣的競爭概念下,時時確保它在服務等各方面都能在眾多航空公司中脫潁而出。否則,以新加坡的有限人口,將很難跟大型航空公司競爭歐洲的航線。
“因為新航的競爭力,使我們的航空服務協議一直受限,不能增加。當我們要開拓飛西班牙的航線時,他們說,不不不,遲一些。”
李光耀資政是被詢及德國可在哪方面學習新加坡的經驗,使德國經濟能取得更好的增長時,強調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性。
他說,新加坡在轉型和求變以提高競爭力時,工友及工會的諒解與配合至關重要,否則將面對很大的阻力。例如新加坡面對結構性失業時,為了協助受沖擊的中年人士更容易求職,政府給予津貼讓他們再訓練,但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限內調整自己,接受新的工作。與此同時,政府機構也與工會合作,重組一些行業如清潔業,以提高它們的吸引力。
李光耀資政說,世界經濟環球化已使歐美國家面對新崛起經濟體的競爭。如歐盟正面對新成員國競爭,而再過10至15年,印度中國產品也會涌入歐洲,使它們面對更艱巨挑戰。
德國西門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馮必樂(VonPerrier)曾告訴他,他很擔心德國的將來,因為公司在中國設廠所聘用的工程師,薪金只是德國境內工程師的五分之一。在中國的工程師每周工作50個小時,在德國的工程師卻最多30多個小時。然而當他告訴德國公司的同事時,卻沒人能理解他的憂慮。
李光耀資政說,新加坡的工會也曾經跟德國工人一樣,難以理解他們所面對的競爭。在組團讓工會領袖到一些新崛起的經濟體考察,實地了解當地員工的工作和薪金情況后,他們才恍然大悟新加坡的競爭危機。
“我不知道你們的工會和雇主能怎么做。但我建議你們也組團,津貼他們到印度、中國和越南等新崛起的經濟體考察。”
(信息來源:駐新加坡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