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生點評:創新的國際化和本土化應結合起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8日 13:56 新浪財經 | |||||||||
11月28日,2004中國企業創新年會在北京國賓酒店舉行。本次年會指出,中國正迎來以“開放狀態下自主創新”為特征的第三次創新浪潮,中國企業應該學會通過創新贏得高增長。 主持人:
作為新華人壽的老總,不僅在2000年引入外資股東,以先鋒姿態實現資本的國際化,并且2001年提出了很著名的快魚理論,UT斯達康和新華人壽同樣都是后起的顛覆者。點評專家是吳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系主任,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科技部技術創新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專家顧問團成員,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區域發展專題組組長,在國內較早創立技術管理學科方向及教學。 吳貴生: 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很高興在這里有機會和大家探討創新問題。聽了兩位的發言我自己得到很多啟發,我相信對大家也會有啟發。 中國的企業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條件,本論壇提出了第三次創新的浪潮,這就是新機會、新挑戰的一種表現,在過去的幾十年,改革開放20多年的時間里,我們所采取的技術戰略、技術方針叫做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使很多產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得到非常快速的發展。我們也采用了另外一個配套的戰略,以市場換技術,都是我們成功地經驗,直到現在為止,可以說我們的技術方針仍然是這個范疇,但是新的挑戰出現了,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公司的介入使得本土的創新可能緊緊依靠引進、消化、吸收進行創新,條件受到很大的限制。引進、消化、吸收在創新的模式下,在一定的意義上下需要有一個相對保護的環境,讓我們有時間消化。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新技術的涌入速度非常之快,我們可以沒有時間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沒有時間消化,把新技術又引來了,這樣一來過去的方針可能需要調整,可能需要從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轉變,多元化模式可能包括過去實施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這個模式,對于我們的產業技術已經有比較高的水平,和國際的競爭不是最激烈的領域,比如家電,已經有比較強的能力,鋼鐵,特別是普通鋼材領域并不是國外和我們競爭的焦點,仍然可以采取各種戰略。 第二,國外的核心技術,國內的產品開發,比如像VCD這樣的產業,國產的計算機PC機這樣的產業,核心技術是國外的,芯片是國外的,我們把它做成產品,產品創新。 第三,國外全套技術,我們進行生產、加工和分配。比如國外主導的大企業無一例外的都是這樣的情況。所有的這些不能滿足我們的希望,戰略創新的重要性,我們的戰略恐怕不能完全寄托在三種模式之上,必須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那就是在與狼共舞的條件下,或者與巨人同行條件下的創新,我們過去缺乏這個經驗。今天兩位董事長所講的案例,給我們了一個新的啟示,表明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存在可能性,我們分析一下,吳董事長講的是顛覆性創新,我需要對概念做一點補充或者做互補性的說明,在創新的模式上,就技術的模式來說,可以說有兩類或者是只拿出兩類來講,一類叫元件創新,核心元件。核心元件體現了什么?體現了一個產品的基本面,一個產品的基本性能,比如PC機的芯片,它的水平決定了計算機的水平,這是核心元件的功能。這種創新是什么特性呢?需要很高的技術積累,對技術的要求高,要顛覆它是很困難的。另外一個特點,和市場不是直接接觸的,和終端用戶不是直接接觸的,也可以說這是它的劣勢。另外一類創新叫構架創新,也可以說是構建創新,它是利用了現成的元件重新設計一種滿足需求新的快件,這個創新的特點,一個是避開了核心技術的自我開發的困難,第二,和市場緊密結合是它的優勢。當然,有一個局限性,就是往往這種創新不是核心技術的創新,因此,可能受到核心技術的障礙威脅,這也就是DVD目前所面臨的現狀所體現的情況。 UT斯達康的例子,在我看來它的重要特點是構架創新和市場創新的結合。在眾多實力非常強的企業,在中國市場上進行角逐的情況下,作為一個后來者,要取得一席之地,用什么辦法取得?與巨人同行的情況下,處于劣勢的企業,后進的企業怎么有定位?給我們創造了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抓住市場新的需求,甚至于創造性的需求,有可能找到我們的立足之地,找到我們進攻的突破口。這個例子以及其它的很多例子都說明了這種情況,也就是我們在現階段企業創新的技術模式很可能比較現實的是構架創新和市場創新的結合。 關董事長所介紹的領域是屬于服務領域,它的創新是服務領域的創新,而創新從哪兒開始?從戰略開始,從企業的最高層次開始,可以說是眾多實踐的共識。在一定的意義上,新華人壽的創新也是構架創新和市場創新的結合。戰略創新實際上存在很多障礙,突破了這個障礙,開拓了新的市場。這是總結兩位老總介紹的創新模式的看法。 對大家還有啟發的,或者首先對我有啟發的還有一個問題是創新的國際化和本土化結合的問題,或者是怎么處理好創新的國際化和本土化。在國際化分工的條件下,本質上創新應該是國際化的,我們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去研發所有的技術,所謂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技術都要自己開發,但是也不是把國外成熟的、成功的創新簡單移植到中國來就可以成功,而是要把國際化的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移植到結合中國實際的范圍。會前我請教過關董事長,在同行業當中也有的是國外的管理團隊空降下來,管理我們的保險公司,但是比較新華來說,好像新華表現的更為優秀,新華是讓國外的專家做顧問,自己的團隊,本土的團隊進行創新和操作,就有它的優勢了,把本土化的特征,本土化的優勢和國外的先進方法、技術、管理理念嫁接起來,就具有巨大的優勢。當然,創新的成功是需要多種要素的結合,技術、資金、市場是基本的要素,把他們結合起來,結合的好就可能成功。UT斯達康沒有講具體情況,實際上它是抓住了中國市場的空隙,可能存在的機會,又有風險資金的介入,就是軟銀的介入,他們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和國外進行二次開發的技術結合起來,使他們能夠結合的結合劑是什么?是信息,人脈關系造成了一種信息把這幾個要素結合起來的黏和性,而真正把要素結合起來,成為實際戰略行動的是什么?是企業家,是企業家的精神,企業家克服障礙的能力,正像兩位所介紹的,他們突破了一些重大障礙實現了創新。我們的企業應該走出現在所面臨的一個困境,那就是一旦發現有市場,企業蜂擁而入,靠簡單模仿做同質產品,進行價格戰,打到最后沒有利潤,企業沒有積累不可能有創新能力,創新應該有可能去找到新的生產,也就是新的差異化模式,能夠突圍,突破這個陷阱。我相信第三次創新浪潮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機會,帶來新的理念,也會給中國的企業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能不能進行順利地轉軌是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甚至于產業的生死存亡,甚至國家經濟的順利發展。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