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業部日前提供的《加快農產品認證發展步伐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報告顯示,自2003年4月以來,全國統一標志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順利推進,認證產品品種和數量迅速擴大。截至2004年9月初,已有10421個產品通過全國統一標志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總產量達到6025萬噸。其中,常規認證產品1289個,地方認證向全國認證轉換的產品9132個。其中,種植業產品8099個,面積335.74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3.2%;畜牧業產品1159個,漁業產品1163個。認定產地7490個,總面積571.5萬公頃,其中種植業面積485.2萬公頃,占耕地
面積的4.8%。目前,已基本完成湖北、江蘇、福建、浙江、四川、廣東、山東等18省地方認證向全國統一認證轉換試點。
截至2003年年底,經認證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總數達2047家,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總數4030個,實物總量3260萬噸。經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食品生產企業102家,產品231個,實物總量13.5萬噸,認證面積929萬畝,占全國的1/3。有機食品出口額3988萬美元,產品出口率高達36.4%。此外,已有112家獸藥生產企業通過GMP認證,183家植保機械企業通過3C強制性認證。
報告指出,當前農產品認證工作與發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缺少相應的財稅政策支持。目前,無公害認證工作機構普遍存在工作新、人員新和條件差的問題,國家對認定產地和認證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使用等環節沒有相應的支持鼓勵的政策措施,專項經費有較大差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作用難以充分顯現。
二是地區間、行業間發展不平衡。從地區發展看,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力度大、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發展遠遠滯后。如江蘇省通過的無公害認證產品數理達1900多個,但貴州、青海、西藏還未超步。從行業發展看,種植業產品的比例遠遠高于畜牧業和漁業。
三是技術標準不盡完善,基礎研究儲備不足。產品標準、檢測標準尚不能適應認證發展需要,基礎研究支撐不足。
四是認證監管和行業自律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對認證產品的后續監管能力不足,認證機構內部管理和行為規范建設需要加強,行業管理和機構監管仍顯得薄弱,公益性認證與營利目標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
作者::毛歡喜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