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業面臨四道關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6日 08:16 經濟參考報 | |||||||||
    經濟參考報消息:在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加息導致企業資金成本增加等困難之外,北京居民用電價格上漲帶來的家電使用成本的增加,也讓中國家電業雪上加霜,在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而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雙重擠壓下,家電企業2005年將怎樣發展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家電業步入艱巨時期
    繼浙江、黑龍江、江蘇等省居民用電價格上漲之后,11月9日,北京市居民生活用電價格也由每度0.44元調整為0.48元,每度電費上調了0.04元。電價上漲使得居民使用家電產品的成本增加。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一臺1500瓦的家用電熱水器,每天使用4小時,漲價之后每年要多交87.6元電費;一臺制冷功率為1040瓦的空調,在夏季每天使用8小時,漲價之后要多交33.28元電費,如果加上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其他家用電器,電費漲價之后僅大型家用電器每年多交的電費就達200元至300元。     在居民使用家電成本增加的同時,導致家電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的其他因素也越來越多:     10月29日,在持續9年的減息政策與多月來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放寬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雖然此次人民幣加息幅度較小,對家電市場短期影響微乎其微,但加息后家電企業間接融資成本和財務費用無形中卻增加了許多。此外,人們擔心一旦此次人民幣加息成為央行周期性加息的開始,今后家電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成本將會大幅提高。     除了企業發展資金成本外,占家電成本構成1/3左右的鋼材、塑料等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也讓家電企業特別是小規模家電企業備感壓力。2004冷凍年度,銅管、鋼、鋁以及白電常用塑料件的上游資料石油,以30%甚至50%以上的幅度漲價。目前,灶具、抽油煙機等產品原材料已經上漲了38.7%;冰箱上漲了29.5%;空調上漲了近32%……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家電產品的制造成本不斷攀升。有資料顯示,格力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今年的原材料采購花費可能超過百億元,而格力去年的原材料采購價格是60億元至70億元。     與不斷增加的生產成本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家電產品價格的下降。在競爭最為激烈的平板電視市場,目前30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已經從一年前的3萬元降到了現在的1萬元以內,4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價格也由年初的3萬元左右降到了目前的1.5萬元以內,一年時間平板電視的價格下降了50%。     在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和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的雙重作用之下,家電企業的日子比以往更加難熬。剛剛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部分老牌家電績優股2004年1到9月的凈利潤均有滑坡。     企業規模擴張抗壓     為了能夠安然渡過眼前的難關,家電企業除了通過核心技術的發展以及集團內部管理的優化來降低不合理成本,消化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以外,更通過資本運作、強強聯手來增強自身的抗壓能力。     2004年,美的通過一系列運作建立了自己的派系:6月,美的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與東芝開利株式會社簽訂了“美的東芝開利空調事業業務合作總協議”,雙方攜手成立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等四家合資公司,結成全球性的戰略聯盟;7月,在持有美泰克合資公司中50.5%的股份之后,美的正式入主榮事達·美泰克合資公司;11月4日,美的集團以旗下美的國際名義,以每股0.35港元的價格,全面收購廣州國際擁有的全部華凌股份,成為華凌電器的第一大股東。     同樣熱衷“造系”的還有TCL:1月,TCL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下屬子公司TCL國際將20多億元的彩電資產注入與湯姆遜合資成立的TTE公司;4月末,TCL集團下屬公司TCL通訊控股宣布計劃出資5.39億元現金,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的移動電話業務組建合資公司,并在其中以55%的持股比例控股;11月4日,TCL白電宣布投資5000萬元與日本東芝在電冰箱、洗衣機領域成立兩個合資公司;11月8日,TCL白電再次宣布與青島威士電器合資,在青島建立冰箱生產基地——TCL電冰箱青島工業園。     在2003年收購科龍,拿下杭州西泠,將南京伯樂兩條產能達50萬臺的無氟冰箱生產線和廠房等硬件收入囊中之后,2004年10月,科龍公司宣布和其全資子公司科龍發展與原中山威力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方中山順暢公司共同出資2416萬美元,組建廣東科龍威力電器有限公司。通過收購中山威力電器,處于“郎顧之爭”風口浪尖上的格林柯爾系開始涉足洗衣機行業。     事實上,在技術優勢不明顯、單機利潤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通過資本運作、擴大產能等方式在中國家電市場建立自己的派系已經成為國內家電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力,緩解經營壓力的重要手段。     未來前景依然樂觀     雖然困難纏身,家電企業還是對2005年充滿了信心。     在競爭最為激烈的空調領域,即使我國空調品牌在一年中淘汰了1/3,但海爾、格力、美的、科龍等四大空調品牌依然調高了各自的產銷量目標。其中,格力電器將2005冷凍年的產銷量目標定位為1000萬臺(套);格林柯爾系目標定位為600萬臺;美的為空調外銷400萬臺、內外銷總量1000萬臺,而海爾空調與中永通泰一單就簽下了15億元的巨額空調訂單。不僅是四大空調品牌對2005年市場虎視眈眈,格蘭仕、長虹等品牌也都對2005年的空調市場信心十足。格蘭仕已為新年度定下了外銷再上新臺階,做到400萬套,內銷力爭200萬套的目標;有消息表明,在長虹空調近三年的發展計劃中,長虹也為自己定下了2005冷凍年空調銷售數量40%以上增長的目標。     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但是企業還是找到了完成目標的希望:格力集團總經理董明珠認為,雖然2005年空調市場較上年肯定疲軟,整體市場容量有下降趨勢,但真正萎縮的是二三線品牌,幾個大品牌仍可以在縮小的蛋糕上再切分。美的營銷公司總經理王金亮表示,為了能夠順利完成2005的預期銷售目標,在首輪架構調整中,美的已經把全國34個中心調整為43個中心,把全國原有的四大片區劃分成華東、華南、北方、中南、西南五大片區。此外,美的再次將集團經營重心下移,成立五大銷售公司,使各大公司獨立核算,實體運作,各產品管理中心享有更多的自主權利,快速提升市場反應速度。     擴張三、四級市場和海外市場也是空調企業的共同選擇。如今,空調海外銷售已經占據各個企業銷售收入的1/3甚至更多。從未來兩年的趨勢看,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放大。有業內人士估計,2005年,中國僅空調出口就會達到3800萬套。     除了空調產業,家電企業也都對今后的市場前景表示樂觀。海爾集團計劃2005年實現變頻冰箱銷量再翻番,爭創全球變頻冰箱一。TCL集團計劃在2005年實現洗衣機銷售150萬臺,冰箱銷售120萬臺。康佳集團有關人士稱,將以2至3倍的發展速度推動平板電視的快速普及,使平板電視的整體銷量在2005年達到200萬臺,在2008年突破1000萬臺。     雖然家電企業目前正飽受生產成本不斷上漲與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的雙重擠壓,但其2005年預期目標顯示他們仍然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信心十足,希望在飽受困苦之后,家電企業能夠真正迎來自身發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