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傳震
在今后幾年內,由于成品油的進出口貿易權與批發權依然掌控在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手中,壟斷格局一時將難以發生改變
在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即將依照WTO的約定開放的前夕,越來越多國際產品油零售巨頭的身影出現在這個戰場上。
11月18日,由英國BP集團(以下簡稱BP)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合資的成品油零售企業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在廣州宣布成立。這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計劃在廣東省建立一個500個加油站的零售網絡,雙方股權比例為中國石油占51%,BP占49
%。該公司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中油BP江門有限公司。
半個月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也和BP在北京宣布成立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
中國的成品油零售市場已經被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掌控多年,中油碧辟的出現,無疑是向水中投下的一塊石頭。
中國石油兌現承諾
BP得以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合資,源于它在1999年抓住的一個機會。
1999年前后,中國政府計劃讓大型國有企業到海外上市。在石油和能源領域,打頭陣的是主要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開采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但中海油出師不利。之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上市壓力驟增,于是開始尋求戰略投資者。他們尋中的對象就是BP。作為當時惟一的戰略投資者,BP認購了中國石油集團上市部分20%的股票,即中國石油集團全部股權的2%(中國石油集團只拿出了10%的股權到海外上市)。
為了回報BP的“保駕之功”,中國石油投桃報李,和BP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并簽署了一份與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關系重大的備忘錄。根據記者從BP獲得的資料,在這份備忘錄中涉及成品油零售市場的內容是雙方約定共同在廣東、福建、山東、遼寧等地開發加油站。
在當時看來,中國石油并未因為這個約定而讓出太多利益。1999年時,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上有5萬多家民營加油站,中國石化的加油站則有16000多家,中國石油僅有5000多家。此外,中國石油的業務重心放在上游勘探開采上,勢力范圍也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在備忘錄涉及的地區中國石油并無優勢。
就是這份備忘錄,令一直覬覦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的外資石油巨頭撕開了一道口子。隨后上市的是中國石化,這時其他外資石油企業也學習BP充當了中國石化的戰略投資者,并簽署備忘錄:中國石化和埃克森—美孚在廣東、福建合作建立1100家加油站,和殼牌在江蘇合作建立500家加油站,和BP在浙江合作建立500家加油站。
直到2000年,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才醒過神來,明白成品油零售才是利潤最豐厚的環節,于是開始收編國內的加油站。收購時,兩大巨頭全力血拼,甚至出現了在廣東的潮汕地區花1500萬元收購一家加油站的情況,這意味著今后數十年的利潤都得往里面貼。幾番爭奪之后,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加油站數量分別達到30000多家和16000多家,兩者相加占了中國8萬家加油站的一半以上。
此時,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心態產生了變化:歷盡艱辛打下來的江山,難道就非得拱手讓人嗎?因此,備忘錄中成立合資公司一事就耽擱了下來。
但隨著今年12月11日———中國政府承諾開放成品油零售市場的日子———越來越臨近,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外資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也重新回到了議事日程。
5月,總理溫家寶訪英期間,BP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分別簽署了在廣東和浙江成立成品油零售業務合資企業的合同章程。2004年9月21日,合同得到商務部批準。
與此同時,中國石化與殼牌在江蘇合資的500家加油站也獲得批準。8月28日,中國石化宣布,將與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海外公司共同組成福建成品油營銷合資公司。埃克森—美孚也將在廣東與中國石化合資成立成品油營銷公司,建立合資加油站。
“我們說話算數,承諾是要兌現的。”中國石油煉油與銷售分公司總經理藺愛國說。
各懷心事
當年簽署的備忘錄讓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不得不遵守約定,建立合資公司。但可以發現,他們的合資行為也暗含深意。
在國內石油市場上,中國石化是中國石油的傳統對手。此次合資公司成立,中國石油并沒有完全按照先前簽署的協議內容執行,只是把范圍局限于成品油銷售只占全國1/10的廣東省。這固然與“外資的興趣主要是南方市場,對其他地區不感興趣”有關,但對中國石油而言,此舉自然可以收到一石數鳥之效。
掌控廣東省成品油銷售的是中國石化,在廣東省內的5500多家加油站之中,中國石化的自營油站占了1900多家,———這還不包括掛牌加入的社會油站。而中國石油在廣東省的加油站則為數寥寥。因此,中油碧辟出現在中國石油勢力本來就不十分強大的廣東,對中國石油影響不大,倒是對中國石化沖擊極大。
另外,中國石油可以學習BP的管理經驗和經營方法。中油碧辟開設的加油站使用統一的紅藍標識,并發展如便利店、洗車等非油品業務。中油碧辟的總經理高博達表示,非油品的利潤將占到整體利潤的1/3。“外資的加油站經營靈活,這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龔金雙說。
龔金雙認為,中國石油與BP的合作,也為中國石油在海外的發展增加了一條渠道,“中國石油也可以去國外建加油站,進入中國以外的市場。”作為例證的是,今年7月底,中國石化就進入了香港成品油零售市場,兩家位于灣仔與中環的加油站正式開業。
在中國石油運籌帷幄之際,BP也漸生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意。
“在煉油與銷售領域,進入中國的油品零售市場是BP業務中非常重要的戰略目標。”BP中國總裁德開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BP隱身了數年,才得到分別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合資建500家加油站的機會,這當然滿足不了它的胃口。北京異構石油工程咨詢公司副總經理陳薇說:“當初他們始終在抱怨中方不能及時履行承諾,但同時也不愿意撤出,原因就是這塊肉太肥了。”
以中國石化為例,該公司2003年成品油的批發每噸虧損2元,但零售部分的利潤卻達每噸272元。據資料統計表明,中國大陸成品油消費量已經居世界第三位,在未來10年內還將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
BP與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合作,可以進一步熟悉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它必然也在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
在豐厚的利潤刺激下,這個市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參與者。今年10月,極少涉足成品油銷售市場的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與法國道達爾公司在北京簽約,決定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建設一個200家加油站的零售網絡。韓國的SK集團也成立了中國公司,計劃進入下游領域。
龔金雙說,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如北方工業總公司等也開始進入成品油零售業。而另一個石油巨頭中海油也開始在某地建設一個200萬噸的煉油廠,準備進入成品油零售終端。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北方工業總公司、中海油……它們正是BP等外資公司眼中的理想對象,因為它們有能力和動力與外資公司結伴進軍中國的成品油零售市場。
而這種合作正是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最擔心的。
壟斷格局難以改變
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要維持自己的地位,首先就是爭奪加油站。11月2日,中國石化宣布向其母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收購1023座加油站,中國石化全年要斥資近80億元人民幣建成3000座加油站。據內部人士說,這是自2001年以來中國石化第二次下達收購任務。
中國石油也不甘示弱。6月28日,中國石油在廣州成立中油華南銷售分公司,管轄廣東、福建、海南三省,此前這些地區的業務一直是由上海的中油華東銷售公司管理。中油華南銷售分公司將會和中國石化與中油碧辟一同競爭,收購社會加油站。
必須承認,它們有能力收編所有社會辦的加油站。今年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預期盈利將分別達到700億元和1000億元人民幣,這是國有企業中為數不多的高盈利企業。
龔金雙說:“洗牌是必然的。”他認為,社會加油站普遍在運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競爭力上處于下風,它們更希望采用合股的方式,參與加油站的經營。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幾年內,無論成品油零售市場的局面如何改變,大多數加油站將依然掌控在兩大公司手中。
因為,在成品油市場的供給依然掌控在兩大公司手中的現狀下,壟斷格局一時將難以發生改變。例如,中化集團公司和道達爾公司雖然已經表示要進軍產品油零售市場,但這兩家公司在大連的西太平洋煉油化工公司的成品油依然歸中國石油進行調撥。
“將來的格局,應該還是以兩大集團為主導、其他成分為補充。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是如此,這是石油產業的特點決定的。”龔金雙說。
這跟國家的成品油管理制度有關。在這種制度下,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掌控了全國的成品油生產和零售,從上到下,整個鏈條相對封閉,兩家公司分別有一個成品油調配中心,統一調配全國各個煉油廠以及海外進口的成品油的分配。在目前的情況下,無論外來資本、民營資本還是兩家公司的內部加油站的成品油,都必然來自它們的調配。一句話,它們牢牢地控制了源頭。
即便到了2006年中國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之后,這種局面也不會有重大改變。“國家從來也沒有在成品油貿易權上進行過讓步,如果沒有進出口貿易權,即使獲得了批發權,也必須依賴兩大集團才能進行批發業務。”陳薇說。
然而,別人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的。陳薇認為,一些國資巨頭如中海油將會很快取得零售權和批發權。“它們會對兩大巨頭的壟斷構成真正的威脅。”陳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