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
如今市場化改革已經在“中原”勝利,正在向“邊疆”挺進。市場制度已經從競爭性領域走向壟斷領域。然而越是接近“邊疆”,市場制度適用的條件就越少,它所遇到的障礙就越多,當再向前走一步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公用事業領域。有兩類公用事業。一類是真正的自然壟斷行業,一類干脆就是公共物品。這是真正的“邊疆”。因為在這里,市場制度
不是大打折扣,就是失去了作用。
所謂自然壟斷,就是由于技術的性質,一個市場只能容納一個企業。在這時,市場定價的功能就失去了作用。經濟學可以證明,這種情況既降低了效率,又損害了公平。即使政府將價格定得較低,也會存在非價格壟斷,即較少的供給,較差的服務,在供貨和付款方面制定有利于自己、而不利消費者的規則,讓消費者付出排隊等待等非貨幣的代價。這種非價格壟斷往往因政府的行政權力而得到加強。在經營管理方面,國有企業弊端加上自然壟斷地位,政府經營自然壟斷企業不僅效率很低,而且因價格受到管制而無法判斷虧損的原因,虧損反而成了自然壟斷企業的普遍現象。解決這一兩難困境的辦法,就是政府在自然壟斷這樣一個市場經濟的“邊疆”中,仿效市場建立一個人造的制度環境,使企業仿佛置身于一個市場制度中,同時解決“定價”和“競爭壓力”問題,從而既避免了市場的弊端,又借用了市場的力量。
在自然壟斷行業仿效市場,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招標,一個是定價。所謂“招標”,就是定期就公用事業的自然壟斷特許權進行招標。雖然只能有一家企業獲得這一特許權,卻是由多家企業參預投標,從而形成了締約前的競爭。并且自然壟斷特許權的授予是有時間期限的,隔三五年又會再次招標,已獲得特許權的企業在締約后仍不可高枕無憂。招標的方式顯然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壓力。
與民營企業已經進入的產業相比,公用事業顯然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產業。每年的投資應在數千億,存量就更大了,服務收入也是一筆巨大的數字。雖然在這一領域中,目前還是以效率較低的國有事業單位為主,但國內外的一些民間企業已經開始涉足城市供水、燃氣供應、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路和橋梁等領域的投資和經營。
對政府來說,公用事業的民營化也同樣是一個機會。這意味著政府可以在財政資源之外,吸引大量的民間資金,投入到公用事業中來,并且改進公共服務的質量。以既定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就會使政府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從而也獲得更大的政績。從近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看,公用事業這塊市場經濟的“邊疆”還在不斷擴展。經濟的高速發展都對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城市公用事業提出了巨大需求。盡管我國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還有許多妨礙公用事業民營化的問題,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趨勢在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意義,從而對政策和制度加以調整,不僅民營企業會發現一個廣闊的“邊疆”,還會創造出我們無法想象的奇跡。
(作者是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